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

宋光芝

贵州省 铜仁市人民医院 科室关节外科 554300

【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结果为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实施预防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率。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充分重视[1,2]。我院针对这种并发症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了预防性护理,具体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共90例,资料收集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按照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5.8±8.2)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龄(67.2±9.5)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内行常规护理服务,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完成常规健康教育,术后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使用抗凝类药物。

观察组:评估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对于高龄、下肢静脉曲张、高血脂、肥胖、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叮嘱患者术前食用易消化、低糖、清淡的食物,补充维生素,尽量多喝水。询问患者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了解程度,详细说明这种并发症的危害,引起患者的重视;手术中与医生做好配合,提高手术效率,尽量减轻对患者肢体的牵拉和压迫,预防血管内膜损伤[1]。做好输血护理,确保患者血容量充足;术后观测患者的生命指征,观察引流情况确保引流畅通,观察患者患侧肢体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等,术后半个月需要让患者身穿弹力长筒袜或是佩戴弹力绷带。做好体位护理,术后6h需去枕平卧,在患者双腿之间防止一个三角形垫,在小腿下方放软枕,促进下肢静脉血液流动。带领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患者苏醒后进行被动踝泵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回流。术后第二天进行患侧髋关节、膝关节活动。术后3-6天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活动髋关节。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是需要避免在下肢血管穿刺,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根据术前风险评估结果,对高风险患者使用抗凝血药物,观察患者身体部位是否有出血点。如果患者皮肤温度升高、颜色发绀、足背脉搏减慢,考虑可能已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需立即与主治医沟通采取对症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3]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评价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质量、并发症护理质量、康复锻炼质量、护理专业性,每个项目0-3分,0分代表不满意、1分代表可以接受、2分代表满意、3分代表非常满意,满意度问卷总分0-12分,<8分为不满意,≥8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数据软件包SPSS19.0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达,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用(5dd24fe88350d_html_8465dc351fdf7ebd.gif ±s)表达,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参考下表1:

1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n=45

组别

下肢深静脉血栓

满意度评分

满意度

观察组

0

11.24±0.27

95.56%(43/45)

对照组

13.33%(6/45)

10.25±0.25

73.33%(33/45)

X2/t

6.428

18.048

8.458

P

0.011

0.000

0.003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高,如处理不当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表明,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血液流动速度缓慢、静脉血管损伤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创伤较大,大量失血降低了血液容量,机体受到刺激可能会出现血液黏度升高等应激反应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另外,手术过程中受到患侧肢体制动、拉钩持续牵引加上撬板压迫的影响,血管内皮容易形成机械性损伤,导致静脉血液流动速度缓慢

[4]

针对上述问题,针对观察组患者开展了针对性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相关因素以及严重性,让患者对这种并发症提前做好预防心理,在术后更愿意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干预措施。手术后为患者使用弹力绷带等器械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扩张的情况,减轻血管内膜损伤,促进血流速度加快,改善患侧肢体的肿胀情况,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早期康复锻炼改善了下肢的血液循环情况,也是预防血栓的有效措施[5]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可见,观察组45例患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出现,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问题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高的问题,需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干预,可达到良好的预防作用,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芳芳,翁婷婷.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体会分析[J].智慧健康,2019(05):145-146.

[2]谈晶,陈媛,刘洪娟,等.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J].骨科,2019,10(01):63-67.

[3]张于梅,陈铃,何姚婷.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4):100-102.

[4]胡梅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预防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4):88+94.

[5]赵萍.护理干预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8):13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