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儿童重症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李小梅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 郴州 )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危险因素,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50例入住儿童重症病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根据有无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分组,对比VAP组和非VAP组患儿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发生VAP患儿的主要原发病为先天性喉气管发育畸形并发肺部感染、占比为26.00%,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部感染,占比为2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ICU患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为插管类型、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早期用抗生素。结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应进行合理的评估,科学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关键词】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重症病房;因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儿童重症病房并发症,其发生受到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等因素的影响,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后,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难以顺利完成撤机操作,严重时会加重患儿的病情。相关研究表明,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导致的患儿死亡率在30%-40%范围内[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入住儿童重症病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VAP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50例入住儿童重症病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根据有无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分组。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为本次研究对象,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VAP组50例患儿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28天-19周之间,年龄均值为(11.2±3.8)周;非VAP组400例患儿中,男性210例,女性190例,年龄在29天-18周之间,年龄均值为(11.6±4.2)周。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VAP诊断标准[2]:①患儿体温高于38℃;②患儿气道内存在脓性分泌物;③检测结果显示,患儿体内的中性粒细胞不低于80%或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不低于10×109/L或低于4×109/L,;④从患儿的支气管分泌物的检测中发现了新的病原菌

1.2方法

①临床资料收集。由儿童重症医学专业人员来统计VAP和非VAP患儿的基本资料。②机械通气。临床中常见的有两种气管插管类型,分别为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将在气管插管过程中有创呼吸支持的时间作为机械通气时间。偶然性的拔管或者按照计划拔管后不能耐受撤机的情况,应当对患儿实施再次气管插管处理,这便是再插管。③其他治疗。患儿发病24h内实施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患儿病情;对于存在原发病的患儿,应采用环孢素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存在胸腔积气或积液的患儿,应当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常规营养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儿的胃肠道情况,通常分为完全肠外、部分肠外与完全肠内营养三种[3]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2组重症病房患儿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发生VAP患儿的原发病

先天性喉气管发育畸形并发肺部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部感染为发生VAP患儿的主要原发病,如表一。

表一 发生VAP患儿的原发病分析

原发疾病

例数(n)

构成比(%)

先天性喉气管发育畸形并发肺部感染

13

26.00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部感染

11

22.00

严重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6

12.00

重症肺部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药物中毒

血液系统疾病

颅脑外伤

颅内肿瘤

原发性免疫缺陷

合计

5

4

3

2

2

1

1

50

10.00

8.00

6.00

4.00

4.00

2.00

2.00

100.00

2.2 PICU患儿发生VAP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插管类型、机械通气时间、早期用抗生素、再插管是PICU患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如表二。

表二 PICU患儿发生VAP的多因素分析

参 数

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 χ2

P

OR

95%CI

插管类型(经口)

0.84

0.95

41.83

<0.001

1.89

1.42~9.72

机械通气时间

0.81

0.06

32.31

0.007

1.26

1.06~2.40

再插管

1.32

1.05

1.61

<0.001

3.53

1.25~5.62

早期用抗生素

常量

1.37

-5.59

1.04

1.50

1.84

13.62

0.018

0.001

4.66

2.23~8.88

3讨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病情危重,治疗与护理工作难度大,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需要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方式进行抢救,会导致患儿的呼吸道受到破坏,无法及时彻底的清除分泌物,导致细菌极易进入支气管肺组织,进而引发感染。儿童的呼吸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受到病原菌的影响痰液难以排出,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发生VAP患儿的主要原发病为先天性喉气管发育畸形并发肺部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部感染,占比分别为26.00%、22.00%。相关研究表明,成人VAP发生的原发病与儿童相似,包括肺部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气管发育畸形等。两组患儿在营养支持类型方面存在不同,相比之下,VAP患儿全肠外营养的比例要远远高于非VAP患儿。入住时间较长与使用肠外营养较长的患儿更容易发生VAP,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ICU患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为插管类型、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早期用抗生素,与贺杰[5]等研究报道一致。早期抗生素使用会改变正常菌群的生存环境,容易受到致病菌的侵害,导致耐药菌的产生,易发生感染。因此,应科学选用抗生素,进行微生物培养,保证治疗的有效性,还要注意给药的方法和浓度,避免产生耐药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会加剧患儿发生VAP的风险,在临床中治疗中应注意监测患儿血气指标,了解患儿的原发病等基本情况,正确评估患儿的排痰能力、自主呼吸情况,根据患儿的病情恢复早日拔管撤机,能够有效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上所述,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应进行合理的评估,科学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参考文献:

[1]周雄,肖政辉,贺杰,等. 儿童重症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18,36(05):352-355.

[2]陈赫赫,褚海青,阮培森.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2):2487-2489.

[3]张秀平,徐广珍,许愿愿,等.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置管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10-4212+4251.

[4]邱燕玲,宋文萍,张丽,等. 宝鸡地区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05):176-179.

[5]孙悦霖.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