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例不同部位及创伤类型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修复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3

63 例不同部位及创伤类型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修复效果分析

宫风勇

哈尔滨欧美仁美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及创伤类型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伤部位、创伤类型等一般资料,分析整形修复方法及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1期愈合,优25例,良3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7.3%。不同损伤部位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损伤类型愈合效果不同,切割伤优良率最高,挫裂伤、撕裂伤、火器伤之间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损伤类型对修复效果影响明显,在整形修复时应根据其类型及损伤的部位,遵循微创原则,按照相应解剖的要求修复创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面部软组织损伤;损伤类型;整形修复 效果

The effect of plastic surgery in 63 patients with facial soft tissue injury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lastic and repair methods and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ts and types of facial soft tissue injuries.Methods: 63 patients with facial soft tissue injur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general data of injury site and type were analyzed.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healed in the first stage, 25 were excellent, 30 were good, 5 were good, 3 were poor, and the rate of excellent and good was 87.3%.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ealing of different injury sites.Different injury types had different healing effects, and the best rate of cutting injury was the highes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ood rate of contusion, laceration and firearm injury.Conclusion: the type of facial soft tissue injury has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repair effect, and the plastic repair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minimally invasive and the corresponding anatomical requirements to repair the wound according to its type and the site of injury, with significant effect.

Keywords: facial soft tissue injury;Type of damage;Plastic repair effect

前言:面部为人体容貌最重要的部位,暴露在外,容易在外伤之中受到伤害,导致了软组织的损伤,不但对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生理上的痛苦,对其生活质量及心理创伤影响[1-3]均较大。近些年来人们对于面部软组织损伤后整形修复的美学要求逐步提高,整形修复的缝合技术也不断得到提升。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今年来收治的不同部位及创伤类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整形修复方法及效果。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15-51岁,平均25.2岁。入院至受伤时间15分钟~3小时,平均42分钟。其中面颊损伤20例,口周及下颏部损伤20例,额眉部损伤10例,耳部损伤13例;受伤类型:切割伤20例,挫裂伤20例,撕裂伤10例,火器伤13例。

1.2整形修复方法

1.2.1术前准备

入院立即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其他重要组织器官的损伤,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临时止血,准备手术。

1.2.2术区处理

创面用碘伏、双氧水及生理盐水的依次冲洗,充分的显露出伤口,标记好术中可遇到的血管和神经,面部重要体表及五官定位。创面进行消毒后铺巾,依据创面部位进行局麻或者神经阻滞麻醉,碘伏及生理盐水进一步的清洁伤口后仔细的去除创区的各种异物,进行充分止血。

1.2.3创口设计

创面的修剪设计创缘污染和失活的组织进行充分修剪,尽量的保存健康的组织;撕裂伤做好深层组织处理,分清层次,修复的方式选择针对创口的情况行设计,创口整齐的不需要重新设计;割伤或者挫伤创口不整齐者沿创口的两侧边缘行两条锯齿形的切口线设计,把挫伤坏死组织切口之内切除后进行修复;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设计可依据邻近的皮瓣旋转或滑行方法修复;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难以采用邻近的皮瓣修复者设计全厚皮片的游离移植行修复;严重深部软组织的损伤设计应游离皮瓣或者远位皮瓣行修复;涉及眼、鼻、耳、口唇器官的损伤尽量的保存组织,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形态和功能为原则。

1.2.4缝合

肌肉层采用3号线进行分层缝合,而皮下组织层则采用4或者5的可吸收线行缝合,深及皮下挫裂伤分层缝合,注意消灭死腔,以确保伤口的对合平整,其他皮肤采用6可吸收缝线或者美容丝线行无损伤缝合,其边距为2-3mm,针距为4-5mm。

1.2.5术后处理

术后创口涂以少量的抗生素眼膏,加压包扎,24小时后换药,对渗出不明显者采用酒精的创面消毒,面的部伤口尽早暴露;对于较深、较大的伤口,包扎的时间适当加长,伤口肿胀和渗出不明显时暴露伤口,2~3天进行1次换药。术后常规给予3~5天抗感染治疗,6~7天给予拆线,对于较深和较长创口采用间断拆线。

1.3观察指标

效果判定采用整形美容愈合判定标准。优:切口愈合平整,且痕迹的宽度小于0.5mm,颜色与正常肤色接近;良:切口愈合较为平整,且痕迹的宽度在0.5-1.0mm,颜色与正常肤色接近;可:切口愈合平整,且痕迹的宽度在1.0-2.0mm,颜色与正常肤色接近;差:切口愈合不平整,有隆起或针眼明显,痕迹的宽度大于2.0mm,颜色较正常肤色深。观察所有患者的愈合情况,对比分析各部位及不同的损伤类型修复效果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用SPSS于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损伤部位

所有患者均1期愈合,优25例,良3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7.3%。,且各不同损伤部位愈合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序号

部位

n

1

口鼻及下颚

20

7

10

2

1

2

面部

20

8

10

1

1

3

耳部

13

5

6

1

1

4

额眉部

10

4

5

1

2.2损伤类型

不同损伤类型愈合效果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割伤优良率最高,挫裂伤、撕裂伤、火器伤之间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3.1不同部位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本组资料显示,不同损伤部位愈合情况及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部的外伤多涉及到眼睑、口唇、鼻、面颊等部位,修复前应对患者组织的缺损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包括组织的异位或缺损情况,然后不同部位针对其解剖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整形修复的技术。眼睑周围的皮肤较为松弛且薄软,缝合后的瘢痕容易出现直线的收缩,导致眼睑的外翻。如果此处皮肤存在缺损则可做全厚皮片的移植修复,尽早消除创面。鼻周软组织的撕裂伤则以解剖位正确对位缝合为关键,缝合位置佳则可得到较好的外形恢复,值得注意的是术后可在患者的鼻孔内置粗细合适橡皮管进行支撑,对鼻周的皮肤则可以纱布卷进行加压固定,帮助修复后的鼻成型。口及唇部的外观颜色及唇形为软组织损伤的关键,常见撕裂伤,修复的时候应先定位缝合红唇缘,防止红白唇错位,然后根据唇峰、唇弓等解剖的标志进行恢复,缝合时注意按层缝合,红唇存在小缺损时可给予颊粘膜的游离移植,较大的缺损可给予唇交叉组织瓣修复术修复。颏部软组织损伤较为常见,缝合应该注意患者的肌肉及皮下组织的填充情况,防止出现凹陷畸形。面颊部在清创时应考虑面神经及腮腺导管损伤,单纯的挫伤可能出现血肿,应注意穿刺抽吸和加压包扎,而擦伤则应注意软组织深处的异物清理,可前期给予凡士林油纱促进上皮组织新生。

3.2不同损伤类型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损伤对整形修复效果影响较大,切割伤优良率最高,而挫裂伤、撕裂伤、火器伤之间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挫裂伤为临床常见面部软组织损伤,创缘有着锯齿状不规则不整齐的特点,清创的时候应尽量修剪齐创缘,缺损组织同期或者后期给予整复。切割伤的边缘较为整齐,如利器清洁则在清创后早期给予直接缝合,效果显著。值得注意的时切割伤应仔细检查患者的神经及血管损伤情况。撕裂伤较为严重,受伤暴力较大,创口边缘较不整齐且存在大量的出血,应给与及时的清创和止血。对于此损伤常见的尖角皮肤只给予皮下缝合,避免血运受到较大的影响,缺血的皮肤边缘及早清除,注意缝合边缘时仔细观察边缘出血情况,判断皮肤坏死情况,尽量多的保留组织,便于早期修复。本文总结分析例不同部位、创伤类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整形修复方法及效果,发现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损伤类型对修复效果影响明显,在整形修复时应根据其类型及损伤的部位,遵循微创原则,按照相应解剖的要求修复创面,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李英斋,颜面部外伤急诊美容修复的原则[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5,11(2):96.

邓建平,不同类型的岛状皮瓣在颜面部修复过程之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2)143-145.

王志强,面部软组织挫伤美容修复[J].中国美容整形科杂志,2008,19(4)25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