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

许巧凤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362000 【摘要】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产科患者的情况较为特殊,医护人员也因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近年来医患纠纷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愈发严重,由于不安全因素所导致的医疗事故层出不穷,为确保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大医院必须对产科护理给予高度重视,及时找出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对策

调查发现,我国多家医院的产科护理都存在些许不足,通过资料整理可知,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产科护理工作势在必行,医护人员必须准确识别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分析总结,积极探究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推动我国产科护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1.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本文结合实际,就产科护理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1医护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程度、对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从事临床工作的年限三方面。据相关的研究资料调查显示:产科护理人员接受医疗护理知识的平均程度并不高,部分医护人员未能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由于在护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且实际操作经验不足,无法给予产妇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极有可能会引发护理安全事故。

1.2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缺乏有效沟通

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在疾病认知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在对治疗方式选择和护理操作选择会出现分歧。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程度采取护理措施,他们不会过多的为患者解释,这便忽略了产妇的切身感受,在后续的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依从性低的问题。由于医患双方之间未能实现良好的配合,加大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护理过程可能会出现各种冲突,最终引发护理不良事件,进而严重影响护理效果。

1.3孕妇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产妇自身问题也是引发护理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孕妇的自身身体状况不佳,且存在产前并发症,还有部分孕妇受到家庭遗传因素的影响,在后续的护理中发生突发状况的几率较高。另外,在自身原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有相当一部分的孕妇都会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长此以往极有可能会引发心理疾病,这对于护理效果的提高十分不利。需要注意的是,在抑郁情绪影响下,产妇妇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行为。

1.4医疗机构管理机制不健全

医院在管理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也是引发医疗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由于缺少完善的产科护理管理方案,或是现有的管理制度不符合产科特点,再加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精力对产妇实施全面护理,导致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此外,产科的护理人员监督工作不到位,管理工作不完善都是造成医患纠纷的潜在导火线。

2.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对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识别和分析,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多个角度着手,提出了加强产科护理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力求进一步提高产科护理水平,促进产妇早日康复,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2.1注重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加强产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其法律知识,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通过定期培训来提升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医院开展产科培训要结合实际工作掌控,培训内容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加强医护队伍的职业素养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干预方法,再加以语言礼仪培训,使其以更加积极地态度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该项举措能够弥补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和沟通不足的问题,医院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以此来降低护理风险。

2.2提升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学会换位思考,深入了解产妇的所思所想,同时体谅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护理措施,并采取心理措施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情。在决定治疗或护理方案之前,医护人员要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选择双方都能接受的护理方案。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能够有效提升产妇的依从性,不仅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出现,也可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2.3加强对孕妇的专业知识宣传

整个分娩过程都存在不确定性,产妇在未知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恐惧心理,其中初产妇的情况更甚,这种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到后续的治疗和护理。针对这一问题,产科的医护人员需要加大健康宣传力度,定期组织产妇及家属观看视频,并向其耐心讲解分娩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告知他们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必须服从医生的安排,以此来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使其保持心态稳定,自然迎接新生儿的产生。产妇及其家属在了解了分娩知识后,也能够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不仅能够减少医患纠纷,也可以避免对于新生儿的伤害。

2.4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医院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着力打造强有力的护理工作管理体系。首先,产科护理人员要定时监测孕产妇生命体征,准确地评估其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医疗护理措施,同时注重细节管理,为孕产妇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其次,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实施护理操作,切实做好卫生工作,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讨论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产科的护理工作还存在较多缺陷,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都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医院必须加大风险防范力度,总结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不断完善护理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另外,产科的医护人员也要根据科室特点,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完善医院规章制度,在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的同时,为产妇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心爱.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5):135+138.

[2]戴丽霞,武建平.产科护理工作风险与管理的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557-558.

[3]沈国梅,褚红阳,陆秀凤.产科常见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7,34(06):25-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