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研究 ;

程晓云

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综合治疗内科 河北 定州073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手术,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3d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术后第5d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可手术肺癌具有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疼痛轻、安全可靠等临床意义,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各大癌症中均排在前列。随着现代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电视胸腔镜辅助技术(VAMT)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外科手术中。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VAMT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可靠、患者痛苦小、恢复期短等优点,用于辅助治疗可手术肺癌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4例,均为可手术肺癌,男49例,女35例,年龄46~72岁,平均(55.3±5.2)岁;术前肺癌分期为Ⅰa~Ⅱb;经CT检查确诊为周围型病变,且术前未行化疗;病灶直径≤5cm。同时排除:病灶直径>5cm者;术前已发生转移者;心、肺、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合并严重胸膜粘连者;单肺通气不耐受者及全麻手术不耐受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肺癌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观察组:行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手术,于腋中线与腋后线间7或8肋间位置行1.5cm切口,并置入胸腔镜,于腋中线第5肋间位置行4cm的主操作切口,腋后线第6肋间位置行2cm的副操作切口。手术过程中不采用肋骨撑开器,术野均借助于监视器。将纵隔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清除后,通过操作孔取出。采用长效局部麻药封闭肋间神经,关闭胸腔并对切口进行缝合。

1.3 评价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程度、出血量、引流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住院时间等,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组间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5dbbce9944ebe_html_894ffab4666eb13e.gif ±s)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及住院时间,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5dbbce9944ebe_html_894ffab4666eb13e.gif ±s)

5dbbce9944ebe_html_b19115ed6a18419a.png

2.2 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3d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术后第5d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5dbbce9944ebe_html_28c499bf2bc1df57.png

3 讨论

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通常可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后外侧切口切除肺叶并清扫纵隔淋巴结,这种手术方法已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标准的治疗手段。后外侧切口手术视野良好,可应用于各种肺叶切除手术,但由于该种切口创伤较大,出血量过多,且须将前锯肌和背阔肌切开,因此患者术后通常会伴有剧烈疼痛,术后恢复缓慢,容易引发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从而不易被大多患者所接受。特别是对于心肺功能不全、体质较弱的老年人群,采用该方法需要面临很大风险。

近年来,胸腔镜手术在临床广泛开展,其平均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传统开胸手术少。胸腔镜手术将器械操作口扩大5~12cm,则称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解剖困难,损及血管的风险较高,且手术费时,费用昂贵,同时在深部淋巴结清扫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是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的两者优势的结合,在直视以及和胸腔镜定向暴露下,使得手术操作变得较为方便,并减小了创伤,使一些以往不可能开展的复杂手术变得可能,这种优势是传统开胸手术所不能比拟的。

肺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各大癌症中均排在前列。一直以来,我国的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特别是近年来受国内环境问题的影响,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而倍受广大医疗学者的关注。早期肺癌患者通常会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中晚期肺癌患者,因肿瘤病灶会压迫周围组织,通常会使患者产生肿瘤侵袭、声音嘶哑等症状,部分严重患者还可能引发Horner综合征。随着胸腔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肺癌患者局部损伤或者全身性损伤得到最大化的减小,机体功能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但就淋巴结清扫术而言,胸腔镜辅助治疗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综上所述,采用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可手术肺癌具有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疼痛轻、安全可靠等临床意义,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一曼,柴莹. 单孔胸腔镜在肺癌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6,43(5):357-359.

[2] 李茂贵,吴跃明,冯江,等.胸腔镜辅助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103-104.

[3]王丽.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