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审美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26
/ 2
内容摘要:作曲家创作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精益求精的,与即兴伴奏或共性化、一般化的伴奏有着完全不同的美学追求。正确理解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审美功能,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它的内涵,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艺术表现及欣赏水平。
  关 键 词:钢琴伴奏 艺术歌曲 审美功能 艺术表现
  
  艺术歌曲是欧洲19世纪诗歌与音乐水乳交融的产物,是浪漫主义时代文学理想与音乐成就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音乐表演与音乐教育方面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
  
  艺术歌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抒情歌曲,也不同于民歌的浅显易懂,同时也区别于歌剧的矛盾化冲突。它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思想主题:艺术歌曲所选用的歌词是至关重要的,它们通常取自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诗词或为其专门创作的符合音乐要求的文学性极强的佳作。与诗词的结合和带有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使艺术歌曲能够在较短的篇幅中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并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严谨的逻辑。
  音乐旋律:艺术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曲调多以诗词的语言声调为基础,旋律写作着利于揭示诗歌的诗情画意和委婉起伏。作曲家擅用特有的情感和想象力,把诗人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用诗意的旋律补充、丰富和升华优美的诗词,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曲式结构:音乐的曲式依内容而定,艺术歌曲的音乐在选择曲式时,是根据歌词的情节以及语言文字情况而定的。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丰富多样,常见的有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与多部结构曲式。
  钢琴伴奏:这是艺术歌曲最能区别于其他歌曲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伴奏音乐不仅能强有力地烘托和渲染歌唱声部,还具有描绘音乐场景、营造音乐氛围、刻画和补充音乐形象、与歌唱者交流对话等多种复杂的作用。
  
  钢琴伴奏的审美功能
  
  一、钢琴伴奏的引导性与烘托性
  钢琴伴奏除了能够引导歌唱者准确把握音准、节奏、速度、韵律以外,还有助于使其更深地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意蕴,同时把听众引入特定的音乐环境;并在丰富的和声效果与音乐织体中烘托音乐气氛,展示情景意境。如黄自先生创作的《春思曲》:此曲前10小节是从钢琴如雨滴的节奏中把歌唱旋律自然引入的。当歌唱的旋律进入以后,钢琴的左手声部又与它同步呼应,并在乐曲结尾处以同样的手法做出补充与延伸。黄自先生利用这种如雨滴的三连音节奏将情、景、人物和音乐完全融为一个无精打采的整体,刻画出人物内心的孤独。从11—17小节,音乐似乎多了一些“生气”,歌唱的旋律起伏流动,钢琴伴奏运用了右手的六连音结构,同时使和声色彩发生变化,烘托出激动不安的音乐氛围,展示了孤独的女子终于呐喊出内心的渴望。从18—23小节,这一段钢琴伴奏在节奏上比较强调低音部分,连续进行的震音加强了音乐的戏剧性,渲染了呐喊的激情,将音乐推向最高潮。值得注意的是钢琴伴奏的尾奏,它们与歌曲的开头相呼应,又出现了如雨滴般的节奏和左手伤感的下行旋律,预示着孤独和无奈是不会消失的现实。  二、钢琴伴奏的揭示性与过渡性
  通过钢琴伴奏来揭示作品的音乐形象,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是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主要特征之一。例如舒伯特所作的歌曲《魔王》:这是一首叙事性的艺术歌曲,歌词取自德国诗人歌德的叙事诗,讲叙被魔王统治的幽灵威胁与引诱孩子,最后使孩子走向死亡的充满戏剧性的结果。故事中有四个人物:讲叙者、被引诱的孩子、孩子的父亲、魔王。舒伯特将四个人物的对话,一直在钢琴持续的三连音中进行,而不断重复和展开的三连音如同马蹄奔跑,在呼啸的风中前进。钢琴伴奏通过三连音这一特定的节奏和力度以及音色的变化,深刻地揭示出故事中人物的个性和心理,使全曲充满真实的艺术效果。
  此外,在钢琴伴奏间奏的展示中,可使音乐内容与层次结构自然过渡并贯穿发展,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给演唱者以间歇或换气,加强内心独白的外在表演变化的空隙,丰富与调节音乐审美变化。
  
  三、钢琴伴奏的对比性与和谐性
  伴奏音乐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对比性:如结构上的对比、调性的对比、节奏的对比、力度的对比、音区的对比、和声与织体的对比等。歌唱者与钢琴伴奏者在共同的艺术创造中,由于音色表现和音响效果的差异,使他们在音响的结合体中产生了对比性。有对比才能显示出个性和变化,有对比才能丰富音乐的色调和增强音乐表现力。钢琴伴奏的对比与歌唱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创造和发展的。只有通过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艺术歌曲的特点,突出艺术歌曲的品位。
  
  四、钢琴伴奏的气势性与抒情性
  伴奏的气势性不仅仅表现在宏大的乐队上,即便是一架钢琴,同样可以发挥它应有的伴奏效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音乐作品的气势展现出来。如青主创作的《我住长江头》是一首旋律起伏流畅、意境深远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用波浪式的分解和弦音型来模拟流动的江水,并构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紧拉慢唱的效果,既突出了长江奔流不息的恢宏气势,也体现了主人公绵绵不绝汹涌澎湃的思念之情。

  钢琴伴奏还有助于歌唱者的情感发挥。歌唱者是通过人声表达内心的情感,而伴奏者则是通过熟练的演奏技巧在钢琴上唱出感情。在舒曼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钢琴伴奏的抒情性更向前迈了一大步,他的声乐作品充满器乐性旋律语言,赋予了钢琴伴奏更多的独立性。如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第十首《爱人曾经唱过的歌》,这首歌曲的歌唱部分是一种吟诵式的曲调,钢琴伴奏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歌曲进行到结尾处完全抛弃了歌唱,似乎这时用歌唱已无法叙述和表达失意后的内心痛苦,而只有钢琴才能表现出这种失恋后的情感。
  钢琴伴奏是一门综合的音乐表演艺术,是现代声乐教学和表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曲家创作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精益求精的,与即兴伴奏或共性化、一般化的伴奏有着完全不同的美学追求。在艺术歌曲的演绎中,歌唱者和钢琴伴奏者具有同样的重要地位。只有通过双方的协调配合,建立共同的审美认识,才能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展现歌曲的整体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形式的演进》.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佘笃刚.《声乐艺术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