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课程与高校音乐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2
/ 2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本世纪音乐教育出现的四次潮流,西方音乐体系的引入及现代“基本西化”的主题音乐教育课程的评价,阐述“保存”“本源”,开设中国音乐课程形成中国音乐文化体系是新世纪中国人走向世界的重要课题。
  关 键 词:音乐教育 文化传递 课程改革
  
  课程是连接教育宏观和微观的桥梁,课程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教育内部从目标到评价的所有环节,而且还涉及到同教育内部各相关系统的复杂联系。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将如何改革?如何选择与确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与目标方式?如何面对新的世界文化格局?这些对于今天的高校音乐教育来讲,一方面是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另一方面是再一次确立新的发展机会。
  
  一、 百年回眸
  
  面对新世纪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首先需要的是“认清历史”,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与音乐发展出现了四次潮流。第一次是清政府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其标志是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第二次是1922年中国音乐教育开始受欧美影响。第三次是1950年后,当时苏联音乐教育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音乐教育。第四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音乐教育重新转向欧美,如公共音乐教育的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及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的引入。再加上大批西方音乐家的来访,促进了西方音乐的教学。总之,20世纪西方音乐体系音乐教育的移入,使中国音乐开始了现代音乐教育及追求音乐现代化的历程。
  
  二、 对音乐教育课程的评价
  
  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郎格认为:“教育是文化过程。”文化过程包括文化沉淀、文化传递及文化的再创造三个有机过程。文化沉淀即对以前文化的“保存”;文化传递是使这被保存的文化变成新的文化财富汇入人的生命脉络之中,从而创造新文化。[1]在现代教育中,课程便是传递文化的基本形式,并且有文化发展的使命,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包含四个方面:(1)音乐基础理论课;(2)音乐技术理论课;(3)文化共同课;(4)音乐专业课。其中音乐基础理论课有基本乐理课、视唱练耳、民族音乐概论、中外音乐史。音乐技术理论课有和声课、曲式课(限于小型曲式多声音乐分析课。文化共同课有: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哲学、艺术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概论、法律基础、大学语文等。音乐专业方面课主要有:声乐、钢琴、舞蹈、器乐。 (1)乐理课,视唱练耳是以西方19世纪音乐体系为基础,没有相对的中国音乐乐理或视唱练耳或音乐体系,这就造成了学生音乐理论观念的单一文化基础。如黄翔鹏先生所讲“所有音乐学生,当他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吮吸基本乐理第一口乳汁时,ABC就把18、19世纪以大小调体系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当作普通真理灌输给他[2]“。(2)音乐技术理论课,其内容和体系是以西方19世纪为基础,如和声、曲式等书面音乐创作、演奏及分析理论方式。这是既不包含当今西方音乐教育中的即兴音乐,也没有中国传统即兴技术,如打击乐演奏,古琴打谱的演奏阐述技术。从整体上讲中国地区性音乐风格框架内的音乐技术操作方式没有形成课程,这就造成了中国音乐文化传统及传递的中断。如黄翔鹏先生敏感到:“依赖学院中的教学,我们不能不加以警惕,在全新传承关系中,是否已经孕育着某种丢弃本源的危机?”(3)文化共同课中,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以19世纪西方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黑格尔哲学为主;艺术概论是一种泛概论,如果说音乐与文化紧密相关,那么作为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文化课程,就应开设具有机构力的系统文化课程。如:中国哲学史、中国艺术史、中国文化史、西方哲学史、西方艺术史以及20世纪中国、西方种种文化艺术的发展。否则,音乐教育如何能完成“文化过程”的作用?又怎样能体现民族传统与未来发展?由此看来,音乐教育的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它将影响到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三、 中国音乐的课程建设及设置
  
  课程建设必须有其教育思想和价值观作为指导。各民族由于其不同时代沉淀而形成的文化传统不同,而在各种文化传统影响下所形成的课程也各具特色。按西方音乐的构架,我们应有中国的乐理、和声、配器等,但看来中国的本体与西方有所不同,例如中国音乐地方性风格与方言紧密相关,而学校却用普通话在唱民歌甚至戏曲、说唱,这就失去了“审美的真实性”。另外,如果我们仅满足于单一的在钢琴上的“视唱练耳”,那么什么能代表中国音乐语言完整地“听”“读”“说”“写”课程呢?所以中国音乐的课程设置应以其传统音乐为主体,它必须是中国音乐系统知识的传统积累。学习者通过该课程能掌握音乐母语,系统地学习音乐“语法”、音乐形式与创作。
  高校音乐教育所设置中国音乐课程与现存西方音乐的课程并行不悖,其课程与现存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自身体系的完整性。(1)音乐基础理论课;中国音乐乐理课、中国音乐概论课和中国音乐史。(2)音乐技术理论课:古琴课、打击乐课、地方戏曲音乐演唱课。(3)文化共同课、中国文化史课、中国艺术史课以及书画欣赏课,这些都能反映古代艺术教育中“琴”“棋”“书”“画”等结合的具有优良文化传统特点的课程,应将其优秀部分纳入文化课程中。

  美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斯塔拉琪欧认为“音乐可以联系各族人民”[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人口组成的国家,但目前对多文化音乐教育还没有取得共识。在专业院校中,西方音乐教学和课程在教育中占了重要地位,我们的中国音乐仍处于“单腿走路”的状态,在新世纪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课程安排中,中国母语课程的开设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 邹进著山西教育出版社第69页,1992年版
  [2]《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 黄翔鹏载于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4期
  [3]引自《音乐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C·斯塔拉琪欧载《中国音乐》199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