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运筹对川泽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2
/ 3
       作者:刘爱霞,陈兴福,杨文钰,伍晓燕

【摘要】    目的 以不施氮肥为对照,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氮配比组合对川泽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影响的研究。方法取样测定的方法。结果泽泻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明显上升,但其块茎的积累量与施氮量>150(kg/hm2)时,增长幅度不大;泽泻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率在不同施氮量下也有差异,其块茎干物质最大分配率的施氮量为150(kg/hm2),同时块茎膨大期追施氮肥(75 kg/hm2)最利于块茎的生长。结论施氮量为150(kg/hm2)和施氮配比为1∶1的组合对川泽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最佳。

【关键词】  泽泻;氮素运筹;干物质积累;分配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its assigned proportion on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lisma orientale(Sam.)Juzep in different growing stages.MethodsDetermination of the selected samples.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nitrogen level was positive relatively with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organs of Alisma orientale(Sam.)Juzep, but when exceed 150(kg/hm2), the tuber was opposite.The matter distributing ratio of organs was different matching the different fertilizer-N levels; the highest matter distributing ratio of tuber appeared when the fertilizer-N level was 150(kg/hm2).N fertilizer (75 kg/hm2) was applied in the enlarging stage of tuber was benefi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uber. ConclusionThe best proportion of fertilizer-N level and the nitrogen allocation was respectively 150kg/hm2 and 1∶1.

  Key words:Alisma orientale(Sam.)Juzep.;   Nitrogen managemen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ep,又名水泽、建泽、泽芝、水白菜、鸭舌菜等,为泽泻科泽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四川栽培的称川泽泻,为四川道地药材之一,主要栽培分布于彭山、都江堰、崇州、眉山等地[1]。根据前人的研究[2~7]可知氮肥在农作物上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关于氮肥对川泽泻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这是对川泽泻研究中比较欠缺的一面,本文旨在通过实验探讨氮肥水平和配比对川泽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进而筛选出施氮量和施氮配比的最佳组合,形成优质高产的施氮技术,最终指导生产,给川泽泻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引自川泽泻主产区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泽泻生产基地,经鉴定为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ep.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508~200601在四川农业大学农场进行,二因素设计,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设置9个处理。供试氮肥为尿素,小区面积15 m2,小区间筑小埂隔开,并用薄膜覆盖小埂阻隔肥水,各小区单独排灌,以防肥水串灌。8月1日育苗, 9月29日移栽,每穴1株, 每公顷栽植150 000株(株行距:24 cm×27 cm),11月5日用对角线法开始取样,每次取样5株,每隔10 d取样1次,直至收获。全氮设置5个水平分别为A0:0,A1:50,A2:100,A3:150,A4:200(kg/hm2),设置两个施氮配比为B1:底肥一道清、B2:底肥+追肥一次两个处理,追肥和底肥施N配比为1∶1。底肥于移栽前1 d施入,追肥于移栽后50 d施入,全磷和全钾施用都为100 kg/hm2,作为底肥一次施用。管理同常规大田管理。

  1.3  群体干物质积累的测定

  各处理分别于移栽后35 d取样,每隔10 d取样1次,共取样6次,各取泽泻植株5株,分别测量植株高度,主根长度以及叶片数量和分蘖数,将植株样分叶片、块茎、根3部分,测鲜重后装袋置于烘箱中,先在温度85℃下杀青15 min,后在60℃连续烘干至恒重,干燥冷却至室温时再称取样本干物重。

  2  结果

  2.1  氮肥运筹对川泽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2.1.1  对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由图1可知泽泻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施氮处理间干物积累量均呈现为A4>A3>A2>A1>A0,但不同生育阶段生长有差异。移栽后35 d各施氮处理植株干物质平均积累量高出对照104.545%;移栽后45 d干物质积累逐渐加快,于移栽后55~65 d内迅速增长, 其中A3和A4干物重最高峰出现在移栽后65 d,而此期各施氮处理干物质平均积累量高出对照144.168个百分点;随生育末期气温下降,叶片生长缓慢与枯叶数增多,导致光合面积减少和光合强度下降,植株干重增长缓慢甚至呈现负增长。施氮配比对泽泻植株干物质积累也有较大的影响,未施追肥前单株干物质积累量B1>B2,在块茎膨大期增施追肥,促进了植株的生长,施氮配比B2处理植株生长速度变快,并且积累量B2>B1,B1和B2处理分别在移栽后75 d和65 d达到峰值,随后由于天气转冷和生育末期的原因,植株干物质积累呈现负增长。

  2.1.2  对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氮肥处理相应地促进了泽泻根的生长,其中高氮处理A4促进根的生长的幅度较小,在生长前期,根的积累量A4<A3,但是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施氮量各处理的根干重都要高于对照;在初期,根的生长缓慢,移栽后55~65 d增长较快,且移栽后65 d时根的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随后积累量呈现负增长,这是由于生育末期外界气温降低,叶片减少,运向根部的同化产物相应减少,抑制了根的生长。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根的积累量B2>B1,看来在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在块茎膨大期追肥利于根的生成。2.1.3  对叶片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由图3可看出,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不同施氮处理间叶片干物质积累呈现的规律是A4>A3>A2>A1>A0,在移栽后65 d时叶片积累达高峰值,此时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平均比对照高出156.379个百分点。在移栽后35 d时不同施氮处理的泽泻叶片干物质积累较少,移栽后45 d叶片生长逐渐加快,生长最快时期是45 ~65 d,大约移栽后65 d时叶片积累达到高峰,此后由于气温下降叶片生长缓慢,加之下部叶片枯死,使单株叶片干重下降,其中A0和A1处理由于氮肥不够充足,在整个生育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较少。
  
  不同施氮配比对叶片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施追肥前,叶片干物质积累B1 >B2,施追肥后叶片干物质积累量B2>B1,B2处理的叶片在移栽后35 d至移栽后65 d生长较快,并且在移栽后65 d达到高峰,随后由于气温降低,枯叶增多,积累呈现负增长,B1处理在移栽后35 d至移栽后55 d叶片生长较快, 移栽后55 d叶片积累量达高峰。
  
  2.1.4  对块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泽泻块茎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其增长速度因生育时期而异。移栽后35 d至移栽后85 d,各施氮处理的块茎干重均高于对照,且移栽后85 d时平均干重比对照高出120.26个百分点;移栽后35 d至移栽后55 d块茎生长较为缓慢,积累的干物质很少,进入叶丛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以后,干物质增长加快,进入生育后期,增长速度又逐渐变缓,这是因为此期外界气温降低,叶片减少,运向根部的同化产物相应减少;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块茎干物质增长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其中A3和A4处理块茎干物质增长量没有明显差异。
   
  氮肥配比对块茎的增长也有很大影响,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施追肥前块茎干物质积累量B1>B2,块茎膨大期施追肥,块茎干物质积累量B2>B1。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在块茎膨大期施追肥,促进了块茎的生长,并且同时促进了地上叶片的生长,增加了光和叶面积,提高了光和强度,生成更多的同化物质运向块茎。

  2.1.5  对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由图5可知,各处理的泽泻块茎干物质分配比率由于生育时期的推进而增加,不同施氮量下干物质分配有差异,移栽后45~65 d块茎所占百分比增加幅度较大,之后增加幅度变小。块茎所占百分比达最大值时,A3所占百分比最高,其次是A2,A4处理,A1处理最小,且A3处理分别比A1,A2,A4处理高出2.483,0.886,0.894 个百分点。
   
  叶片所占百分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并且叶片所占百分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移栽后35 d,叶片所占百分比达到63%~69%,A4处理所占百分比最高,分别比A0,A1,A2,A3高出4.316,5.081,0.308,1.845个百分点;移栽后85 d,也就是生育末期,由于外界环境气温降低,生长缓慢,叶片变枯脱落,以至于叶片所占百分比降低。

    根所占百分比也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这一规律与叶片相似,只是降低的幅度较小,移栽后35 d,以A1处理所占百分比最高,并且比对照还要低出4.864个百分点。
   
  施氮配比对泽泻各器官干物质分配也有一定的影响,整个生育过程,叶片和根的干物质所占百分比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移栽后65 ~85 d,叶片干物质所占比例B2处理比B1处理减少的幅度要大,生育末期叶片干物质所占比例B1处理比B2处理高出2.482个百分点;移栽后35~65 d块茎干物质所占百分比B1>B2;施追肥后,B2处理所占比例增加幅度变大,生育末期,块茎干物质所占比例B2 比B1高出2.359个百分点(见图6)。

  3 讨论

    氮肥运筹对泽泻植株干物质积累有较大的影响,整个生育期对氮的反应敏感,氮能显著地提高泽泻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也提高,均表现为A4>A3>A2>A1>A0;施氮能促进泽泻块茎的增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块茎干物质增加,各处理间块茎干物质积累呈现A4≈A3>A2>A1>A0的规律;氮肥的合理分配,可使泽泻植株上下生长协调,有利于促进块茎的增长,进而提高产量。
   
  氮肥总量不变,在块茎膨大期追施氮肥,能够促进块茎的增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叶片的生长,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利用率,相应地增加了运向块茎的同化物,有利于块茎的积累;不施追肥的氮肥分配方式使供吸收的氮肥集中在前期,在块茎膨大期会出现氮肥供应不足的现象,不利于块茎的生长。块茎干物质积累量A3和A4处理相差不明显,也就是说施氮量超过150 kg/hm2 时并不能得到相应的效果,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施氮配比为1∶1的氮肥运筹方式为最佳。

【参考文献】
    [1]王书林,李应军.川泽泻规范化种植(SOP)研究[J].中草药,2002,33(4):350.

  [2]蔡柏岩,葛菁萍 ,曲文章.氮素水平对甜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中国糖料,2004,2:6.

  [3]慕永红,孙海燕,孙建勇,等.不同施氮比例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3:18.

  [4]田代一亨.抽穗期施氮对腹白形成的影响[J].日本作物学会纪事,1974,48:99.

  [5]杨益花 ,张亚洁,苏祖芳.施氦量对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天津农学院学学报,2005,3(1):12.

  [6]杨京平,姜 宁,陈 杰,水稻吸氮量和干物质积累的模拟试验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3):318.

  [7]扬泽敏,王维金,蔡明历,等.氮肥施用期及施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