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我国盐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4
/ 5

摘 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而我国盐业企业受管理体制不顺、盐业资源未有效整合等原因,一直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面对盐业体制改革、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客观因素,我国盐业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结合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其特征,从分析当前我国盐业企业的现状出发,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提出培育盐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即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以争创品牌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从人才资本、产业集中度和食盐流通现代化等八个方面,全面论述提高我国盐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盐业企业;食盐专营;企业管理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Core Competency in China's Salt Enterprises

Contract Though core competency is key in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China's salt enterprises don't have any for fragmented mechanism and unefficient resources integration,etc.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coming industry reform and brutal market compet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and promote core competency. According to therotical concep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analyzing present state, points out problems and necessities to promote core competency. Then directiton of cultivating salt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y is proposed as tak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 cor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s motivation, famous brand as means and enterprise culture as backup. The paper finally elaborates eight aspects including talent capital, industry intensity and circulation modernization,etc., to discuss on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China salt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y. Key words: core competency, salt enterprise, salt monopol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引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我国盐业企业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持续发展,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形成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日益开放和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中,有的企业如昙花一现,悄然逝去;有的却硬如磐石,坚不可摧。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归结为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而盐业企业肩负着食盐专营和普及食用碘盐消除碘缺乏危害的重任,盐业企业要想发展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为顾客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技能和技术",是企业通过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要素和能力而获得的、独特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能力。其中,核心竞争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组织资本指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整合,社会资本指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整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两部分:即企业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全体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企业的技术和科学知识、专业数据、创造性的才能等。企业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各职部门管理特色、企业文化等。

(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具有以下特征:(1)增值性和效益性:企业在为客户创造价值过程中是否能做出显著贡献,不能为客户做出显著的价值贡献的就不是核心竞争力;(2)领先性和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不能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凡是能被竞争对手很容易模仿的就不是核心竞争力;(3)延展性和多样性:核心竞争力不是局限于企业某一产品或服务,而是能够应用于多种产品和服务领域,如果企业该项能力不能衍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就不是核心竞争力;(4)协调性和整合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单个的技能和能力不能成为核心能力,它必须和企业其他的技能、能力相互"协调"、"结合",因此,组织管理不同的技能和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5)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生命周期,要防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刚性,要不断抛弃过时的、陈旧的了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对核心竞争力加以管理;(6)不可交易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不可能在市场上买来的,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研发或企业购并、企业战略联盟、合资等方式获得,核心竞争力必须把企业内部的技能、能力与外部获得的能力"协调""结合"成统一有机整体而获得;(7)相对性:核心竞争力的领先性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具有地区相对性和时间相对性,而不完全是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二、盐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当前我国盐业企业规模下,发展慢,基本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一些盐业企业领导者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观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严重不足,整个行业都缺少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意识,主要问题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盐业管理体制不顺,盐业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我国对食盐实行专营政策,但是国家对食盐专营并未像其他专卖专营产品,如烟草,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形成上下资产一体垂直管理运行的体制,而是沿用计划体制的运行模式。食盐专营缺少与专营政策相适应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体现真正意义的国家专营。由于历史的原因,各级盐业公司分属不同的系统或部门,有的省份实行省、市、县资产垂直一体管理,有的省份却未实行。在专营过程中,由于利益、责任主体多元化,食盐计划、价格、回款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产销矛盾不断激化。由于盐业管理体制不顺,盐业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全国盐业未形成合力,整体核心竞争力薄弱。

(二)企业"多、小、弱、散",产业集中度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全国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发改工业[2006]605号)作过以下概括:"当前,制盐工业普通存在企业'多、小、散、弱'的粗放型经营状况,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薄弱,资源浪费严重,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不高,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整个行缺乏核心竞争力,海盐区抗灾能力弱,生产波动性大,产品质量难以提高,卤水资源浪费严重;井矿盐区产品能耗居高不下,岩盐开采率低;湖盐区受运输条件限制,无法发挥资源优势,综合利用水平低,这种落后的生产状况,严重制约了制盐工业的发展,对增加行业整体竞争力,安全有效地满足国内化工行业市场需求和人民生活需要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目前,全国制盐企业大概有五百多家,最大厂家年产150万吨,最小厂家年产5000吨,年生产能力相差极大,盐业销售企业有两千四百多家,每家平均年销盐仅一万多吨。而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均实现了政府监管到位,产业集中度高,产销秩序稳定,投资者理性成熟,不轻易进入市场和利润增长空间有限的盐业领域。以美国为例,其年产盐4400万吨,仅有6 家公司控制全国盐产销,其中最大的康巴斯、喜吉和莫顿公司年产量都达1000万吨以上,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在法国,南方盐业公司一家控制着全国盐业的产销;荷兰阿克苏、瑞士苏尔寿公司则以其先进的真空制盐工艺技术和装备,实施跨国发展和成套设备出口战略。与国外盐业企业相比,我国盐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较小,难以与国外大的盐业企业竞争。

(三)盐产品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传统观念认为,食盐仅仅是饮食中的调味品、生活中维持身体平衡的必需品、补碘的摄入媒介等等。如此的传统食盐观念和定位,致使人们对食盐价值的认识一直停滞不前,很多其他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知,导致盐产品种类不多,科技含量不高。近年来,国内盐业企业虽然陆续开发了一些新的盐品种,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盐品品种仍显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盐品品种,国内品牌消费认知度低,盐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无法提高,作为制盐大国,盐产品出口数量小、创汇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低价格策略竞争。随着市场由价格竞争转向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竞争,我国盐产品很难与国外产品竞争。

(四)企业创新能力差食盐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定位为价格低廉的调味品和生活必需品,而且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就导致了食盐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低层次需求,盐业企业不需要对食盐进行高要求的研发即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就影响了食盐行业的创新。从技术创新方面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国家投资为主的科研开发投资体制,科研经费大部分投向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极少向企业投入,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而企业自身受传统科研开发投资体制的影响,尚未成为真正的科研开发投资主体,对科研开发投入很少,有的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投入。此外,我国对食盐实行专营政策,产品不愁销路,盐业企业缺少研发和创新的动力。

(五)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由于食盐实行专营管理,盐行业长期受国家政策的保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许多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仅凭经验管理企业,管理方式、观念陈旧,食盐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企业对市场环境适应性差。另外,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知识、能力贫乏,企业不能按照市场规则运作,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与国外企业管理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六)盐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国内盐业企业人员教育程度不高,企业文化氛围基本没有形成,学习的技术和知识提高不大,远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整体素质较低,一是业务技能弱。盐业企业职工业务能力不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不少人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少数员工既不能主动学习新技术,又不能适应新岗位,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加快发展;二是服务意识差,一些员工还没有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仍以"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居,还以专营商品不愁销自乐,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快捷、贴身、周到的服务;三是危机感欠缺。盐业企业职工长期生活在专营垄断的环境里,普遍存在着依赖政策、依靠企业的思想,当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改革触及到自身时,不能正确认清形势,不能理性对待改革。

(七)企业战略定位不够准确尽管盐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对企业未来几年、几十年发展方向把握不准,对市场竞争的变化准备不足,对潜在市场的预测不到位,战略目标和顾客需求有偏差。食盐一直都以餐饮调味品、生活必需品、补碘的媒介等形象固化在盐行业的经营中,盐行业企业经营模式单调,对于其他行业的经营不够熟悉,跨行业发展缺少经验,对于如何发展尚处于研究试行阶段,进一步发展思路不明确,企业战略定位不清。

三、积极培育盐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提高竞争优势的源泉。目前,全球主要核心竞争力构建方向主要包括:通过推进基础创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通过走信息化之路,形成企业现代信息化优势;通过争创名牌,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强化企业职工凝心聚力的企业氛围。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以争创品牌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盐业企业要加大培育核心竞争力,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积极打造人才资本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正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特殊资源,人才作为知识的占有者,在竞争中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人才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施人才战略是盐业企业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盐业企业要想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的重要性,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不断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一是做好人才发展战略,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制订未来中长期人才规划,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选拔人才,大胆破除行业壁垒,让人才有序流动。对盐业企业需要的紧缺人才,要敢于从社会上招聘,对企业不需要的低素质人员,要尽可能下岗分流,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三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在优化配置、合理使用人才和关心爱护人才的同时,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确保考评标准的公正性;四是树立综合培养观念,既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也要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既要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也要重视培养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五是健全相应的评价机制,在人才评价上应力求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对优秀人才要敢于破格晋升或提拔重用,对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可以授予技术标兵、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增强人才事业上的成就感。

(二)加快结构调整力度,尽快提高产业集中度从国外同行业的经验启示来看,我国盐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尽快提高产业集中度。国外的制盐企业多年来,通过改造、兼并、重组、新建逐步走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合理的经济规模,大多数已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国家要下决心对食盐实行国家专营,需借鉴烟草、邮政管理运行模式,建立与食盐专营政策相套的管理体制和专营运行机制,在强化和理顺专营体制的同时,理顺食盐经营体系,按照国家发改革委《全国制盐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鼓励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战略联盟,整合全国盐业资源,将原来的分散经营、各自为政整合为集团化、一体化经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扶大扶优,淘汰关闭小盐厂,按区域整合组建几个大的产销一体化的盐业集团,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盐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改革食盐流通方式,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目前,我国流通模式正在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盐行业也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食盐流通现代化是指利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信息网络系统和连销经营网络,实现商流、物流有机结合,全面改造传统的盐业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以达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目的,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盐业集团。我国食盐专营体制并不排斥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现代流通方式恰恰有利于加强食盐计划管理,有利于提高食盐专营水平,有利于解决当前流通企业存在的机构重叠、人员臃肿、流通成本高、价格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也是食盐流通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因此,各地区盐业企业都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按照"集中分装、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的模式,加快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的进程。

2003年和2005年,国家发改委分别下发了《关于印发促进食盐流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及《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实施方案》两份纲领性文件,要求各地盐业系统加快理顺食盐流通管理体制、推进食盐经营集团化、产销一体化进程。要根据全国盐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区域食盐配送中心和国家级食盐调拨配送中心;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商业设施和营销网络,发挥专业物流配送企业的作用,实行物流配送业务外包。通过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构建食盐流通现代化网络体系,实现食盐分装集中化、销售网络化、流通配送化、经营连锁化、管理信息化,逐步形成全国统一,集生产运输、分装配送、资金结算、信息处理为一体的食盐流通体系。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盐业企业都在以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导向,积极推动专营企业转型,主要的方向包括:一是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重要城市物流节点,利用现有配送中心和仓库,以改造、扩建和新建等方式组建若干物流园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物流企业,争取实现全国网络节点布局;二是加强工贸联合、产销联合。不仅要加强盐行业内部生产企业与运销企业的合作,还要与国内知名的调味品、快速消费品厂家深化合作,并择机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延伸产业链,从供应链整合的高度,实现生产、物流和销售各环节的协同;三是加强网络终端建设。以自营和特许结合的方式构建网络终端,有效控制终端市场。

(四)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有核心技术,使企业形成专业优势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牢靠占领市场,抢得先机,形成企业特殊的优势。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通过自主研究、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发和技术引进等方式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目前已经有部分实力较雄厚的盐业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参与一些重点产业振兴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资金项目建设,通过实施科技强企战略,打造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和竞争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培育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

(五)形成符合自身条件的特色管理模式培育适宜的核心能力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把企业体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企业不断发展和基业常青。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因此管理方式也有些差别,关键是要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推进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盐业企业要坚持规范经营,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为企业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要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创新。盐业企业应该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人事新机制,使员工更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提高工作积极性,以创新的热情和细致入微的态度去从事盐业大业;三是要实施文化环境的创新。文化环境与管理工作的联系非常密切,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相比,文化环境对管理工作的影响更为直接。目前,对于我国盐文化的挖掘,虽然远远落后于其它文化,但其却有很深的潜在价值。盐业管理工作既要善于利用盐文化和现代管理文化,寓管理教育于文化活动、精神生活之中,又要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改造落后的文化现象,为盐业企业健康、快速、高效运转提供正确的导向和不竭的动力。

(六)打造品牌,实施名牌战略由于盐行业一直侧重于宣传食用合格碘盐,防治碘缺乏病危害,但忽略了企业宣传和品牌宣传,品牌战略意识不强,导致消费者对盐业企业和产品印象不深。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品牌已超越纯经济的范畴,消费者信任品牌,追逐品牌,引其能给消费者完美的承诺,不仅包含完美的质量,还有超值的服务。盐业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抓紧时间培育自己的名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盐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品牌问题,在品质、定位、形象、渠道、传播和内部建设等方面大力构建盐业的强势品牌。以中盐集团为首的盐业企业正在全面推广和实施统一品牌战略,全力打响盐品品牌,形成品牌体系,盐品严格执行品牌质量标准,达到要求后统一使用名牌商标,纳入企业整体形象中,统一盐业广告宣传策略,打造强势的品牌,树立公司名牌形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同时,注意开展国际合作,有选择地引进国外高端盐产品、知名品牌调味品和快速消费品,提高物流配送的影响力和效益,同时关注国际上潜在的合作目标,为国内盐业企业"走出去"探路。

(七)建立学习型组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企业界和管理思想界,出现了推广和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并逐渐风靡全球。美国的杜邦、英特儿、苹果电脑、联邦快递等世界一流企业,纷纷建立学习型组织。初步统计,美国排名前25名的企业,已有20家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改造自己。已经成为时代标志的著名的微软公司,其成功的秘诀就是倾心建立学习型组织。在我国建立学习型组织也是管理界和企业界共同的认识和关注的热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其持续性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学习中增加企业专用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积极进行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在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化过程中,我国盐业企业既不能盲目借鉴和引进,又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有自身特色的、适应自身情况的新型组织:一是全员学习,即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身心投入学习;二是全程学习。任何企业的运作都包括边准备,边学习,边推行;三是团队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盐行业企业变为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让成员在盐业工作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的组织,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展未来能量的组织。

(八)培育先进盐业企业文化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一个企业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和经营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竞争文化,以现代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企业在竞争国际化的环境中取得优势为鲜明目标,改造、扬弃企业现存的文化,建设与新的客观环境相适应、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服务、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竞争文化。目前,盐行业企业面临行业改革,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要注重发挥企业文化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要注重培养、挖掘、发挥广大盐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和服务企业所要面对的顾客群。同时,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盐业企业的自身价值。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重复过程。我国盐业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优势,就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培育、维护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盐业企业要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企业才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1]胡宜挺,李万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作用机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2)。

[2]刘功成,殷占魁。关于盐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思考[J].中国盐业,2011(04):27-30 [3]刘骏彬。盐业公司如何用经营理念引导消费观念[J].中国盐业,2012(10):38-40 [4]骆凌。盐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四化战略[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2)。

[5]潘春跃,彭祖成。盐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及其培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6]杨伟文,李飞星。食盐体制改革背景下的食盐企业战略定位分析[J].中国井矿盐。2010(03)。

[7]杨雯。浅谈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

[8]余伟萍,陈维政,任佩瑜。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3(05)。

[9]郑欣。关于盐业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04)。

[10]周星,张文涛。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与创造持续竞争优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