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循环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07
/ 3

一、概述
“循环经济”这一术语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要求转变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线性流程,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虽然我国为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很多立法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在循环经济发展中过于重视行政控制手段的运用,对循环经济运行的市场机制重视不够。实践和理论已经证明,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循环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经济形态,其经济活动受市场规则和市场体系的规范,其运行和发展受市场机制的调节。但由于自然资源本身的特性,在循环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中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问题,致使其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针对这一问题,在循环经济的运行和循环经济的立法中,就要考虑相应的基于市场的对策,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一)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属性。自然资源就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属性,即是非排他的——不能阻止任何人享用它,同时还是非竞争的——个人的享用并不禁止他人享用。如果自然资源的获得不受严格管制,则易被过度使用,公用地的悲剧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某种物品或资源被赋予公共物品特性,其本质就是不存在任何所有权。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其使用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有明确规定,大气、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都是公共物品,人们习惯于将这种公共物品用于各种用途,包括用于处理各种污染物,并最终导致自然环境这种公共资源的过度滥用而严重恶化,从而无法利用市场机制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资源的外部不经济性
当一种物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导致了一些成本(如污染),这些成本不会被生产者所承担,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环境易产生外部不经济问题,这是由于自然资源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不具有排他性,每个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会尽可能地去利用它,并且把未经处理的废物直接排入环境,不考虑这种行为产生的高昂的社会代价。除此之外,由于经济活中主体使用其他资源时都要受市场条件或市场价格约束,而自然资源因为没有价格所以使用自然资源可以不受这种约束,这也导致了自然资源外部不经济性最典型的例子,即环境污染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造成的负面影响。由于纯市场调节下交易的双方都不会去考虑外部性,因而市场经济既无法鼓励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社会行为,也无法抑制具有负外部性的经济社会行为,所以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存在市场失灵。
(三)资源的市场不完善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价格为零,导致其被过度使用,日益稀缺,最终使有些资源的市场还没有发育起来,或根本不存在。有些资源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价格偏低,只反映了劳动和资本成本,没有反映生产中资源耗费的机会成本。价格为零时,资源会被浪费。我国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和灌溉用水是无价的,因而被大量浪费。大多数环境恶化和低效使用资源是由于市场不健全或根本不存在市场造成的。除此之外,我国还存在着垄断,垄断的产生使垄断者不再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决定者。往往垄断者在市场上的行为是减少产量提高价格,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导致市场机制作用的弱化。
三、完善循环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下,循环经济运用成本和效益原则,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在自然资源稀缺,没有产权也没有价格的情况下,就产生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无法实现自然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就要在市场机制下,明晰自然资源产权,给自然资源一个合理的市场定价,建立自然资源市场交易制度。
(一) 建立自然资源市场交易制度
1.完善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以公有产权为特征,在《宪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中都有明确规定。虽然我国自然资源的最终产权是明确的,但还存在着大量无偿和低价占用资源的现象,通过明确国家所有资源的产权,加大企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成本,将有助于限制资源开发利用者低价使用资源,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总之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通过产权的选择和界定,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配置自然资源”。
首先,自然资源的产权要明晰。因为明晰的产权界定是解决资源外部性的手段,也是产权交易的前提条件。对自然资源的产权界定,需要考虑其特征。那些外部性很强,稀缺性和对一国经济有重要影响及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资源,如生态森林、淡水资源、稀缺的矿产资源等,都可以公共所有的形式安排所有权。而那些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资源,如一般的商品林、一般性的土地及普通而小型的矿产资源等,可以通过私人所有的产权安排以增加市场的竞争力及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其次,建立资源产权交易市场。产权是交易的产权,交易是产权的交易。在市场经济中,资源产权的交易离不开市场,建立完善的资源产权制度,必须建立资源产权市场,产权界定后,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保证政府对自然资源的有效控制,避免产权垄断而导致污染环境、利用资源过于集中的现象,允许跨行业、跨区域交易,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最后,加强资源产权界定的制度建设。自然资源产权交易的制度安排是在自然资源产权界定、交易权规定的基础上对交易规则的安排和规范,建立有效的自然资源产权市场,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国家要完善资源产权的法律制度,重点是资源产权交易主体、产权交易规则等制度,必须在法律上明确规定资源产权边界。
2.对自然资源合理定价
自然资源的合理定价是实现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竞争形成的均衡价格可以引导资源的最佳配置。但只有价格是资源稀缺性的有效反映时,才能引导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价格不能正确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则错误的价格信号就会导致市场混乱、资源配置不当。当前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源的价格没有正确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从而无法实现循环经济所追求的在既定资源存量下提高资源配置的目标,“这需要确定环境资源进入市场的价格时,不仅反映其经济价值和眼前的稀缺性,而且反映其生态价值和长期的稀缺性”。
关于资源价值问题,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极富说服力的系统论证。自然资源的价值除了来自其本身属性能够满足人类需求之外,还要受其数量有限性和稀缺性的制约。“自然资源越稀缺,其价值也就越大,这是自然资源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客观趋势”。
对于资源价值的衡量方法,一种是机会成本法。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将某种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后,它就不能用于其他用途,这就是资源的机会成本;另一种衡量资源价值的方法是边际生产方法。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中,生产要素的价值取决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假定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追加可变生产要素,边际收益将是递减的,因此,生产要素的市场价值或价格,就取决于这个边际成本,稀缺资源的合理市场价格应该等于反映其稀缺程度的相对价格,等于使用该资源的边际成本,这样,价格机制才能正常发挥作用。
(二)基于市场的激励制度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仅靠行政强制的约束性手段是不够的,必须建立有效的市场激励制度。基于市场的激励制度,主要是通过市场信号刺激行为人的动机,而不是通过明确的污染控制标准和方法条款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些制度,如可交易许可证制度、污染收费制度等,都以利用市场力量为特征,如果这些政策得以很好的设计和执行,那么企业在追求其各自利益过程中,就可以同时实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1.可交易许可证制度
可交易许可证制度又叫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环境经济政策.是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以不恶化环境为前提,将排污权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纳入市场体系.利用市场机制来进行环境容量资源的配置”。 在此制度下,要制定一个最大的总体污染物排放水平,允许的总体污染排放水平制定后,就可以排污许可证的方式将其在企业中进行分配,如果企业的污染排放水平低于其允许的排放水平,他们可将剩余的许可证出售给其它企业或用来抵消本企业其他设施的过度排放,以最低成本分配污染控制水平。
排污权交易使得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将节约下来的排污许可证在商场上出售,或储存起来以备今后企业发展使用,因而能够促使污染者采用先进工艺,减少污染排放或采用更有效的控制设备增大污染物消减量,将环境污染的私人成本社会化转变为私人外部成本内部化,是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重要途径,也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即把环境要素纳入生产要素,将环境成本计入生产成本,将环境污染的私人成本社会化转变为私人成本内部化,以使社会成本减少甚至消除,从而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2.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就是对向环境排放的每一单位污染物征税或收费。在美国,管理部门并不要求每一个厂商应该削减多少排污量,而是让厂商依据费用标准自行决定适宜的行动。我国则是以总量控制为原则,国家先制定一个污染物排放标准,超过此标准的,才按规定收取排污费。在排污收费制度下,一些企业选择削减排污量,因为他们削减污染物的单位成本低于对单位污染物排放收取的费用。而那些支付污染费比治理污染所费成本更经济的企业则选择继续排污。
排污收费制度可以确保对污染进行控制的企业都是那些能以最低成本来完成的企业,并能提供给企业减少污染控制成本的持续动力,促使企业研发新技术,因为企业如果能研发出污染削减成本低于排污费的技术,就不必再支付其污染物排放的费用,企业将会持续地获得经济利益。在我国,由于污染物排放费征收标准偏低且不能足额征收,再加上实践中有截留、挪用、挤占排污费的现象,使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结语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运行受市场机制调节,并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都遵循资源稀缺性原则,完善的市场机制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反过来,循环经济也能促进市场经济规范有效,是市场经济的最佳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说二者具有协同性。虽然完善的市场机制是企业参与循环经济最基本的前提,但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没有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也无法建立完善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所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美)保罗·R·伯特尼,罗伯特·N·史蒂文斯.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第二版)(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91.
[2]张琦.资源约束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探讨[J].资源科学,2006,28(2):147-153.
[3]李云燕.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60-165.
[4]孙佑海.超越环境“风暴”——中国自然资源保护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57-348.
[5]高利红,余耀军.论排污权的法律性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3):83-85.
[6]蒲志仲.略论自然资源产权界定的多维视角[J].经济问题,2008,(2):12-16.
[7]刘学敏,金建君,李咏涛.资源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5-269.
[8]沈满洪.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91.
[9](美)托马斯·思纳德.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91.
[10]姜鑫.排污收费制度的经济学研究述评[J].经济经纬,2006,(3):13-16.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