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结合软硬组织增量后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初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目的应用种植同期结合引导性骨再生(guidedboneregeneration,GBR)技术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修复缺失的单颗上颌中切牙,评价其软硬组织的增量效果。方法纳入于2013—2014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因单颗上颌中切牙缺失而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6例。所有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并接受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最终修复7~24个月后,记录患者上颌前牙区牙周状况,通过影像学检查定量测量种植体唇侧骨高度及骨壁厚度,利用标准化临床照片,定量测量种植体与对照牙牙龈顶点的位置关系,以及种植体近远中龈乳头高度和充满程度,并应用粉色美学评分(pinkestheticscore,PES)评价美学效果。结果所有种植体在复查时均处于健康稳定的牙周状态。5颗种植体在复查时可观察到垂直向及水平向骨增量,种植体唇侧中央肩台根方2、4、6mm处平均骨壁厚度分别为(1.7±1.1)mm、(2.3±1.1)mm、(2.2±1.3)mm。种植体牙龈顶点相比对照牙(同颌对侧中切牙)平均更偏向远中(1.0±0.6)mm,偏向根方(0.4±0.8)mm;远中龈乳头平均高度(2.8±0.5)mm和充满程度(76.9±19.2)%低于近中龈乳头[(4.2±0.7)mm,(89.8±11.1)%],平均PES为(11.5±1.4)分。结论对于缺牙区存在软硬组织缺损的患者,上颌中切牙种植同期结合GBR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可获得较为充足的骨增量效果及与对照牙相对协调的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改善美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