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与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发生的235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率3.15%,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3.20%,两种生产方式产后出血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年龄大于35岁的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分娩年龄小于35岁的产妇;孕次大于3次的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孕次小于3次的产妇的出血率;经产妇的产后出血率高于初产妇;胎儿体重大于4000g的产后出血率高于胎儿体重小于4000g的产后出血率;妊娠合并症的产后出血率高于无合并症的产后出血率;因巨大儿行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与单纯应用缩宫素比较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的受分娩年龄、孕产次、胎儿体重、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正确评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