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生成作为新课程的价值取向,这是由其倡导的人本观、课程观和教学观所决定的。从人学的角度说,人是生成性的存在,生命具有不可预测性;它倡导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而更是课程主体的“体验”,原本就应该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生成充分体现了整个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灵活多变性和艺术性。动态生成课堂的特征包括:参与性(即学生的建构感悟体验)、非线性(即课堂教学的复杂灵活多变性)、创造性(课堂中的讨论质疑反思探究)和开放性(接纳系统外各要素的影响)。本文围绕这四大特征,结合教学实践,对化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进行探讨。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0年05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