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护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父母远离自己在农村的孩子外出务工,使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还有一些孩子则跟随父母进入城市,成为“流动儿童”。这两种生活形态下的农民工子女都会面临一些特殊的困难,包括心理困境。重庆市上桥中学校是一所农民工子女指定就读的初中学校。这里的学生,集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笔者不仅要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更要利用学科的属性,引导这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像城市中大多数学生一样阳光自信地生活和学习。一、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农民工子女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导致与城市的融合度不够,因而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一是自卑。这些学生虽然在城市里生活、学习,但其居住环境、经济条件、父母的角色等与城市学生相比,却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且,他们普遍跟不上城市的教学节奏。因而,无论从物质上还是学业上,这些学生的自卑心理都比较强烈。二是封闭。从农村进入城市,有些学生很难习惯或融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他们在基础知识、对事物的认知和经济条件等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所以大多表现出内向、胆小、孤僻等特点,使自己陷入封闭状态。三是脆弱。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难以接受负面信息,更难以接受批评。总体上显得更脆弱。四是冷漠。这些学生跟随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友情等都需要重新组织,但还没有发展出迅速重建关系的能力。因而,对他们来说,现在生活的环境跟自己无关,团队意识、互助友爱、奉献协作等在他们心里没有太大的价值。五是粗放。这些学生接触的环境相对杂乱,如菜市场、工地周边、小摊贩集散地。他们所接触的人,包括他们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较低,由于工作辛劳而言行比较粗放、�
作者 何杰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