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建立温度对C4烯烃选择性和乙醇转化率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通过其散点图观察当温度升高时各指标的变化趋势。首先,分别对每组实验温度与C4烯烃选择性和乙醇转化率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得出每组实验均有,本文认为温度与C4烯烃选择性和乙醇转化率具有极强的相关性。然后对温度与各项指标的散点图进行线性与非线性拟合,通过计算不同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最终得出C4烯烃选择性和乙醇转化率与温度均有较强的二次正相关性。

  • 标签: 乙醇制备 控制变量 曲线拟合
  • 简介:摘要:HXD3C型电力机车主动齿轮已经是一种加工工艺技术相对成熟的齿轮产品。就精磨内孔工序虽然操作者可以顺利地加工出产品设计要求的尺寸,但不能系统地形成一套稳定的加工流程。每次加工时都会出现尺寸精度控制不足导致停机调整的现象。为基本上解决此类问题的时有发生,总结梳理一套关于近似通用磨内孔的操作法。

  • 标签: 塞规   接触面积  着色  内孔
  • 简介:摘要:液体成型技术在复合材料制造中具备低成本、高效率、一体化等优势,本研究针对C形梁结构开展液体成型VARI工艺成型技术研究,零件成型质量良好,验证了工艺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 标签: 复合材料 C形梁 液体成型
  • 简介:摘要:20世纪90年代开始,C~(++)就迅速在世界各地普及推广。不管在我国还是在全球各地,"C~(++)程序设计"都一直是中国大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计算机必修课。C~(++)程序设计在计算机教育与计算机技术使用中,起了巨大的影响。不论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或者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编程的基础知识,并将其当作学习掌握和使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依据。

  • 标签: C~(++) 计算机专业 入门语言 实践探讨
  • 简介:【摘要】中等对口单招考试是专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考试,其中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必考科目,做好单招C语言教学意义重大。本文阐述C语言学科单招高考复习的一些策略,旨在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

  • 标签: 对口单招 C语言 复习
  • 简介:摘要:目前人们对身体健康关注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愈发注重自身健康,而且正在通过饮食结构的调整,保证营养充足,从而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物质。其中,维生素C等营养类含量作为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元素,通过科学合理的将其融入到食品当中可以发挥一定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维生素C的作用展开探究,并阐述了维生素C在食品中的应用。

  • 标签: 食品 维生素C 补充营养 身体健康
  • 简介:【摘要】针对时效强化型高强导电弹性C70250合金.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和预冷变形对C70250合金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电导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率的增加,抗拉强度逐渐增加,当加工率小于60%时,抗拉强度和硬度增加较快,从300 MPa增加到480 MPa。当加工率大于60%时,抗拉强度和硬度增加变得平缓,从480 MPa增加到520 MPa。

  • 标签: C70250 铜合金 带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广州中新知识塔工程建设实际,全面阐述C70高强、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柱使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用、工程运用等方面工艺细节,供类似工程结构提供参考。

  • 标签: 机制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自密实混凝土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某空分装置5CⅡ离心式压缩机在开机加载过程中出现的一起事故,深层次的剖析了入口阀在DCS系统中的控制组态,并提出在今后操作中需注意的几点意见,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 标签: 5CⅡ离心式压缩机 事故分析 控制组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编码纤维蛋白原(Fg)γ多肽链基因-FGG突变,所致新生儿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CA)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例CA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单基因病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本例患儿外周血FGG基因,患儿父母进行特定基因位点的Sanger法测序,以明确患儿基因突变来源。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关于新生儿期起病的FGG基因突变所致CA病例进行检索,总结CA新生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监护人对患儿的诊治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临床资料:本例患儿系女性,生后11.7 h时,因"发现面部淤斑4 h"入院,无发热,不伴其他部位出血等。除面部淤斑外,体格检查无异常。入院时凝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主要为抗凝血酶Ⅲ与血浆Fg含量均较正常值低,分别为31.0%与0.18 g/L;凝血酶原时间与凝血酶时间均较正常值延长,分别为22.3 s与24.0 s。同时,患儿母亲于分娩前发现血浆Fg减少(为0.52 g/L),不伴出血症状。②本例患儿及其母亲外周血检出FGG(4q28|NM_000509.4)基因exon 8:c.1073C>A p.(Ser358Tyr)错义突变、杂合突变,患儿该突变来自其母亲。该突变位点在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HGMD)等基因库中目前未见收录,亦未见文献报道,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有致病可能。③经静脉输注冷沉淀治疗后,患儿症状好转出院,出院诊断为新生儿CA,低出生体重儿。对本例患儿随访至5个月龄,无出血表现。④文献检索结果:仅发现3例新生儿期起病的FGG基因突变所致CA患儿。其中,患儿1、2(患儿1缺乏详细描述,患儿2为女性,诊断时为10 d龄)为FGG基因缺失/移码突变(均为纯合子)所致CA,FGG基因突变分别为g.194delA、c.1096delC,临床症状为脐带断端出血和(或)关节腔积血。患儿3为男性,来自一个CA家系(母亲FGG基因突变纯合子,为先证者),患儿3基因检测为FGG基因c.1073C>G错义突变(杂合子),并且仅表现为轻度出血。结论新生儿期起病的CA患儿目前被报道较少,临床对该病认识尚不足。通过Fg相关基因检测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可预防危及其生命的成年期创伤、术后严重出血等。

  • 标签: 纤维蛋白原缺乏血症,先天性 纤维蛋白原 FGG基因 突变,误义 出血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程度很高,预后差。其中,ⅢA(N2)期约占20%,此分期患者异质性大,生存差异明显,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辅助放疗用于治疗ⅢA(N2)期NSCLC患者仍存在争议,ⅢA(N2)期NSCLC患者行辅助放疗尚缺乏高级别证据。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ⅢA(N2)期 辅助放射疗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RNA结合基序蛋白10(RBM10)突变体(N392S)的鉴定及探究其对肺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样本库108例肺腺癌(LUAD)组织样本,进行RBM10外显子的sanger测序。将野生型RBM10及RBM10突变体(N392S)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分别转入肺癌细胞,转入空载体的细胞作为对照。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T)、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分析RBM10突变体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含有和不含第9外显子的NUMB转录本核糖核酸(RNA)水平的变化分析RBM10突变体对NUMB第9外显子的剪切调控作用。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在LUAD组织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的RBM10错义突变(N392S);与空载体对照细胞比较,表达野生型RBM10的A549-RBM10-Wild和H358-RBM10-Wild细胞增殖明显变慢(1.28±0.01比1.43±0.03,t=7.866,P<0.01;1.27±0.03比1.70±0.05,t=11.840,P<0.01),而表达突变体RBM10(N392S)的A549-RBM10-Mut和H358-RBM10-Mut细胞增殖能力高于表达野生型RBM10细胞系(1.49±0.13比1.28±0.01,t=2.851,P<0.05;1.62±0.10比1.27±0.03,t=5.823,P<0.01);在平板克隆实验中,表达RBM10突变体的A549和H358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表达野生型RBM10的A549和H358细胞克隆形成率(53.00±3.61比28.60±4.34,t=9.675,P<0.01;42.40±3.98比18.60±4.34,t=9.047,P<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野生型RBM10较对照组抑制肺腺癌细胞的迁移(56.28±13.49比100.00±10.27,t=4.465,P<0.01),而突变体较野生型则失去抑制细胞迁移的能力(138.94±20.18比56.28±13.49,t=5.898,P<0.01);Transwell实验证实,野生型RBM10较对照组抑制肺腺癌细胞的迁移(158.00±36.81比497.25±38.20,t=15.093,P<0.01),突变体较野生型RBM10失去抑制肺腺癌细胞迁移的能力(474.00±48.63比158.00±36.81,t=12.424,P<0.01);分析RBM10对NUMB第9外显子的剪切调控作用,随着野生型RBM10质粒浓度的递增,野生型RBM10促进NUMB第9外显子(NUMB-EXON 9)的跳读使得NUMB短剪接转录本水平的增加,而随着RBM10(N392S)质粒浓度的递增,NUMB短剪接转录本水平没有变化。结论RBM10突变体(N392S)丧失了野生型RBM10抑制LUAD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功能,并可能通过调控NUMB蛋白剪切影响LUAD细胞功能。

  • 标签: 肺腺癌 增殖 迁移
  • 作者: 王卉 赵珊珊 姚劲草 彭婵娟 徐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绍兴市人民医院超声科,绍兴 312000,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超声医学科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浙江省头颈肿瘤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超声医学科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浙江省头颈肿瘤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肿瘤智能诊断与分子技术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杭州 31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在甲状腺癌术前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 13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pN0期、pN1a期和pN1b期,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超声评估N分期与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部分术前血清标志物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比较单纯超声、Tg及超声联合Tg对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术前超声评估N分期与病理N分期一致性中等(Kappa=0.459,P<0.01); pN0期与pN1期(pN1a期+pN1b期)血清标志物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差异的指标中,仅Tg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预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9,最佳临界值为25.245 μg/L,单纯超声、超声联合Tg的AUC分别为0.699、0.775,联合诊断方法优于单纯超声。结论术前超声与血清Tg对评估甲状腺癌N分期具有一定价值,二者联合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纯超声。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球蛋白 肿瘤分期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是发生在腺苷N6位置的甲基化,是真核mRNA上最普遍的内部修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6A可调节基因表达,从而调节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侵袭和凋亡等过程。m6A被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安装,被m6A去甲基化酶除去,被甲基结合蛋白识别,继而调节RNA代谢,包括翻译、剪接、输出、降解等。m6A水平的改变通过调控CDCP1、MYC、MZF1等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m6A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阐明肾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肾肿瘤 N6-甲基腺嘌呤 基因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本文以106煤矿1703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拟通过现场测试、实验研究、理论研究、数值模拟、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开发复合惰气预混及压注系统工艺。惰性气体(N2和CO2气体)常用作于煤矿采空区防灭火。为了经济高效防治1703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运用N2和CO2复合惰化特性,研究复合惰气对煤自燃的抑制作用,为复合惰气预混-压注系统设计及采空区煤自燃防治技术奠定基础,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惰性气体 煤炭自燃 复合惰化 采空区
  • 简介:摘要:现代学徒制的引进为职业学校学生融入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实际机会,将校企融合共育模式推向高潮。“1+N”人才培养模式的引进为职业学校学生融入企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将职业学校专业与企业具体需求岗位进行完美对接。因此本文将围绕两种制度开展探究活动,探究“教师、教材、教法”与两种制度结合的创新切入点,结合现有制度发展状况进行针对性改革,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 标签: 现代学徒制 “1+N”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宇 叶代发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01
  • 出处:《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6期
  • 机构:(资阳中车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四川 资阳 641301)
  • 简介:摘要:通过对和谐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司机室空调加热控制电路中所使用的固态继电器的原理介绍,结合固态继电器的优缺点,分析了造成在高压试验时空调不制热这起典型故障的原因,通过在固态继电器上增加吸收电容,降低固态继电器负载两端的尖峰电压,提高固态继电器电磁兼容性的措施解决了该故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射频导入左旋维生素C精华液改善黄褐斑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19年3—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皮肤科就诊的20例黄褐斑患者,男1例、女19例,年龄30~60岁,平均43.5岁。20例患者每周接受1次22%左旋维生素C精华液射频导入治疗,共8周,治疗后随访至12周。根据临床照片、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CK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患者自我评估来判定结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医师评估和患者自我评估均显示黄褐斑皮损得到改善,随访至12周时,18例(90%)患者认为皮肤色斑、水润度、细纹、光泽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1、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检测指标中,皮肤纹理、紫外线色斑、棕色斑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检测显示,皮肤光泽度明显改善,皮肤含水量增加,黑色素指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皮失水量和红色素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在治疗中出现局部轻微红肿反应并自行消退,其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射频导入22%左旋维生素C精华液可改善面部黄褐斑,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皮肤屏障功能。

  • 标签: 黄褐斑 左旋维生素C 射频 皮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