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酒精脂肪肝病仍是当今最主要的慢性肝病。细胞DNA传感器环磷酸鸟-腺苷合成酶(cGAS)通过催化合成环磷酸鸟苷,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释放以I型干扰素为代表的细胞因子引发免疫反应。外源或内源DNA为cGAS配体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在肝炎、酒精脂肪肝疾病、肝癌等疾病中发挥作用,通过自噬和代谢等机制影响肝病进展。现综述酒精脂肪肝疾病进展中cGAS-STING通路激活及其分子免疫学作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cGAS/STING通路 脂代谢异常 慢性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英文版酒精脂肪肝病生活质量量表(CLDQ-NAFLD)进行汉化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依据跨文化研究工具调试和验证指南对英文版CLDQ-NAFLD进行汉化,形成CLDQ-NAFLD中文版。并于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杭州市某三甲医院对515例NAFL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CLDQ-NAFLD中文版包含6个维度,共36个条目。χ2/DF=3.105、RMSEA=0.064、TLI=0.905、CFI=0.912、IFI=0.913。I-CVI为0.83~1.00,S-CVI/UA为0.86,S-CVI/Ave为0.98。以健康调查简表(SF-12)为校标,校标关联效度为0.704(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4,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7~0.956;重测信度为0.839。结论CLDQ-NAFLD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NAFLD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生活质量 量表 信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E联合天晴甘平治疗酒精脂肪肝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酒精脂肪肝病患者5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晴甘平,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肝功能指标以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肝功能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TG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E联合天晴甘平治疗酒精肝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部分血脂水平,且用药较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天晴甘平;维生素E;酒精脂肪肝病ObservationoncurativeeffectofVitamineEcombinedwithTianqingganpingintreatment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Liuyajing(CangpingdisitrictHospital,Beijing,102200)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urativeeffectofVitamineEcombinedwithTianqingganpingintreatment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s.MethGods59patientswith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sinseptember2013~september2014inourhospitalpatients,randomlydividedthemintocontrolgroup29cases,treatmentgroup30cases,controlgroupintheconventionaltreatmentcombinedwithVitamineE,thetreatmentgroupinthecontrolgroupbasedontheuseofTianqingganping,thetwogroupsweretreatedfor24weeks,comparisontheclinicaleffectofthetwogroups,liverfunctionindicesinpatientswithbloodlipidchanges.ResultsInthetreatmentgroup,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3.33%,thecontrolgrouptotaleffectiveratewas72.41%,twogroups,withstatisticallysignifiGcantdifference(P<0.05);thedifferenceofthehepaticfunctionindexesbeforetreatment,patientsinthetwogroups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fGterthetreatmentofthehepaticfunctionindexofthetwogroupsofpatients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P<0.05),andthetreatmentgrouptoimprovethesituaGtion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bloodlipidlevelsinthetwogroupsbeforetreatmentwasnot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bloodlipidlevelsaftertreatmentintreatmentgroupdecreasedsignificantly(P<0.05),whilethecontrolgrouphadnodifferenceinlipidlevelsbeforeandaftertreatment(P>0.05).ConGclusionsVitamineEcombinedwithTianqingganpinginthetreatmentofnon-alcoholicliverdiseasecaneffectivelyimprovetheclinicalefficacy,improvetheliverfunctioKneyanwdorbdlosodlipidlevels,andthedrugwassafeandreliable,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Tianqingganping;VitamineE;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71-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是双层脂质膜小囊泡,可以由大多数类型的细胞释放,并在大多数体液中可检测到,细胞外囊泡可将其生物活性成分转移到受体细胞或激活靶细胞中的信号转导,发挥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功能,从而参与多种疾病包括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酒精脂肪肝病患病率上升,除有创的肝活组织检查外,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肝脏炎症诊断或纤维化分期方法,寻求相应的无创循环标志物的研究持续活跃,细胞外囊泡是其中较受关注者之一。为此综述了目前关于细胞外囊泡的物理特征、生物成分和分离方法的知识,并介绍了利用循环细胞来源囊泡作为酒精脂肪肝病诊断新标志物的概念。

  • 标签: 脂肪肝,非酒精性 外泌体 生物学标记 细胞外囊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锡市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具有完整资料的在作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住院的18岁以上的成年人2046例,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及腹部B超检查对NAFLD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肝功能以及生活习惯检测结果与NAFLD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46例中符合NAFLD诊断者604例,其中男性381例(31.5%),女性223例(26.6%),二者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77,P<0.05)。不同职业人群NAFLD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28,P<0.01)。NAFLD组与NAFLD组在喜食肉类、喜煎炸、吸烟、常吃宵夜、常在外就餐、经常锻炼、熬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咖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酸指标明显高于NAFLD组(P<0.05),而NAFLD组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低于NAFLD组(P<0.01)。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酸均为NAFLD患者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NAFLD的保护因子。结论①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酸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②喜食肉食、吸烟、熬夜、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与职业环境也与NAFLD密切相关。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危险因素 生活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酒精脂肪肝病的患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78例酒精脂肪肝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实施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分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明显好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脂肪肝病可以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采纳。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多烯磷脂酰胆碱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检人群中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及代谢异常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11 041例体检者,男6 935例,女4 106例,年龄(49.9±12.9)岁,年龄范围为20~97岁。所有体检者均于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酸;同时进行腹部超声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3 316例体检者患有NAFLD,其中男2 697例,女619例。男女发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男性NAFLD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体检者是否患有NAFLD分为NAFLD组和NAFLD组,NAFLD组超质量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升高、HbA1c升高、ALT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LDL-C升高、HDL-C降低、血尿酸升高、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男性)、BMI、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升高、HbA1c升高、甘油三酯升高、LDL-C升高、HDL-C降低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性别(男性)、超质量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控制脂肪肝对预防心脑血管病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肝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634例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入院期间行空腹肝胆超声检查,并分为NAFLD组和NAFLD组,统计分析两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心肌梗死患者NAFLD发生率为52.2%(331/634)。NAFLD组体重指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高于NAFLD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的发生率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x2=7.275,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和冠心病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体重超重、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的患者NAFLD的发生率高。

  • 标签: 心肌梗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酒精脂肪肝病患者接受健康管理后对其身体健康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2月,本院健康体检发现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对酒精脂肪肝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酒精脂肪肝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使用基础治疗)和实验组(40,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后两组的氧化应激水平,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MDA与NO水平明显下降、SOD明显升高,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酒精脂肪肝病患者实施治疗时,使用二甲双胍可以取得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抗氧化应激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酒精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情志护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酒精脂肪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30例酒精脂肪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干预,主要以食补养肝,运动护肝为主,对比治疗三个月后的血脂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血脂指标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酒精脂肪肝病患者采用进行饮食运动干预,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血脂指标水平。

  • 标签: 饮食运动干预 防治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 简介:摘要酒精脂肪肝炎(NASH)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急速上升趋势,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和肝移植的主要原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我国NASH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目前,NASH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至今尚无经药监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药物。近年,NASH的研究备受关注,取得诸多原创成果。本文就NASH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拟为其药物研发及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致病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酒精脂肪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临床与病理确诊的酒精脂肪肝炎的肝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有乏力、纳差、右上腹胀满不适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肥胖与酒精脂肪肝炎相关,肝组织病理分析,G125例、G218例、G37例、G42例,其中S112例、S24例、S31例、S41例,有肝组织病理改变,光镜下可见到位于Ⅲ带的大泡或大泡为主的脂肪变性,肝细胞核位于细胞的边缘,汇管区无界面炎;邻近的肝细胞从肿胀变性至气球样变;肝纤维化程度多较轻微,可观察到腺泡3区的窦周纤维化,少数病例可见汇管区周围细短纤维间隔。典型的Mllory小体少见。结论酒精脂肪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具有一定临床与病理特点的慢性肝病,肝穿活检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活检 病理 临床
  • 简介:摘要: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导致的肝内脂肪过度沉积,该病患者往往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代谢异常疾病。 目前,NAFLD成为影响全球约25%人口的最常见慢性肝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包括向心性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血压和高血糖在内的代谢异常疾病。随着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21世纪的常见病,酒精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虽然大多数NAFLD患者不会出现因肝病引发的相关并发症,据估计5-10%NAFLD患者如不加控制,将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肝癌,死亡风险增加。笔者将对二者联系、肝病与饮食、微量元素的关系作相关阐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代谢综合征 维生 D 饮食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蛋氨酸和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大鼠酒精脂肪肝病NAFLD)模型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脂肪含量以及铁含量定量测定的准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MCD饮食,n = 30)和正常对照组(普通饮食,n = 30)。分别在2、4、8周末行大鼠专用MRI检查,获得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以及R2*值后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等,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中的血红素铁(NHI)。据资料不同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CD饮食组在2、4、8周的PDFF值(%)分别为23.37±9.20、28.07±6.84、25.40±7.04(P < 0.01)及R2*值分别为90.58±15.92、104.12±13.47、106.35±15.76(P < 0.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DFF(2.39±0.50、2.45±0.45、3.26±0.80)以及R2*(48.93±7.90、54.71±5.91、64.25±15.76),且随着疾病进展,R2*逐渐增高,与各组肝组织匀浆中的NHI趋势一致。结论MRI作为一种无创量化手段,可准确评估脂肪肝病肝脏脂肪和铁的含量,且随着脂肪变严重程度的进展,铁沉积呈加重趋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铁沉积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本文分析比较了CHB、NAFLD与CHB合并NAFLD患者在血清学指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方面存在的差异。由于病毒-宿主与代谢综合征等的关系仍备受争议,进而引发临床医生不同的治疗思路,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发病机制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