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拟评价洗涤式血液回收用于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效益。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行剖宫产术并在术前经超声或MRI明确诊断为前置胎盘的产妇。依据术中是否使用洗涤式血液回收分为干预组(I组,40例)和对照组(C组,41例)。I组产妇于术前准备全自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C组产妇术中不使用洗涤式血液回收,若满足输血指征则输注异体血。回顾产妇年龄、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等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异体血输注情况等术中资料及术后出血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术后资料。结果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产妇术中平均自体血回输量为(350±88)ml. I组产妇异体RBC输注率及输注量低于C组(P<0.05),两组产妇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 FFP)输注率、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Hb、RBC、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血小板(platelet, PLT)较术前降低,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产妇术后Hb、RBC、PLT及PT、APTT、FIB、TT、术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切口感染、盆腔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而言,洗涤式血液回收能显著减少术中异体输血率及异体输血量,且不增加产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术中血液回收 自体输血 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谷氨酰转肽酶(GGT)轨迹与新发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为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中符合入选标准的3 209例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采用R LCTMtools程序将随访前GGT水平确定3个不同的GGT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组、中稳定组、高稳定组,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GGT轨迹与新发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2020年随访结束时代谢综合征累积发病率为7.0%,低稳定组、中稳定组、高稳定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分别为3.9%、11.4%、15.0%,呈增长趋势(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总人群中稳定组、高稳定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均升高;男性人群高稳定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为低稳定组的1.67倍(95%CI 1.07~2.60),女性人群中稳定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为低稳定组的3.29倍(95%CI 1.14~9.53)。结论GGT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新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总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随着长期GGT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建议男性和女性分别将长期GGT水平维持在28 U/L和14 U/L左右,以实现早期预防代谢综合征的目的。

  • 标签: γ-谷氨酰转肽酶轨迹 代谢综合征 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衰弱综合征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结局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开放数据,应用年龄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的一般信息、健康危险因素、慢性疾病、各种能力评估及Fried衰弱评估标准资料,以2011年作为基线调查,进行随访资料分析,使用经协变量调整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衰弱综合征与不良结局风险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基线人群5 630例老年人中无衰弱、衰弱前期和衰弱者分别占34.9%(1 963例)、57.4%(3 236例)和7.7%(431例)。第3、5和8年随访结果显示,衰弱人群组跌倒、髋骨骨折、住院以及死亡发生率均高于衰弱前期和无衰弱人群。随访至2015年,研究人群经协变量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组比非衰弱组的跌倒风险(OR=1.738,95%CI:1.292~2.338,P<0.001),髋骨骨折风险(OR=2.672,95%CI:1.365~5.233,P=0.004),住院风险(OR=1.670,95%CI:1.224~2.277,P=0.001),死亡风险(OR=1.599,95%CI:1.256~2.035,P<0.001),上肢活动能力下降风险(OR=2.769,95%CI:2.101~3.650,P<0.001),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风险(OR=2.567,95%CI:1.941~3.395,P<0.001),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风险(OR=2.790,95%CI:2.110~3.689,P<0.001)均增加。结论衰弱综合征会增加老年人生活能力下降、跌倒、髋关节骨折、住院以及死亡的风险,衰弱筛查是预测社区老年人群不良结局风险的有效工具。

  • 标签: 日常生活活动 预后 衰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多病共存状态下,中国老年人肥胖状态与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2011-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纳入基线≥65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多病共存模式,分别基于基线疾病数量和多病共存模式定义研究对象的多病共存状态。肥胖状态采用基线BMI和腰围进行定义分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多病共存状态下肥胖状态与死亡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 272名调查对象,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多病共存模式包括感知觉类、心血管代谢类和其他类。基于不同疾病数量进行分层,基线无疾病人群中,相较非中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HR=1.66,95%CI:1.04~2.66)死亡风险更高;基线仅患一种疾病的人群中,相较正常体重,低体重(HR=1.41,95%CI:1.10~1.80)死亡风险更高;在基线多病共存人群中,相较正常体重,低体重(HR=1.19,95%CI:1.05~1.34)的死亡风险更高,相较于非中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HR=0.88,95%CI:0.78~0.99)的死亡风险更低。结论不同多病共存状态下,中国老年人肥胖状态与死亡的关系存在差异,在患有一种基础疾病或多病共存的老年人中,低体重和非中心性肥胖是死亡的危险因素。在进行老年人群肥胖管理时,建议同时关注其多病共存状态,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

  • 标签: 肥胖状态 多病共存 死亡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单中心较大样本年龄≤45岁的年轻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患队列,探究其临床特点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所有发病年龄≤45岁的AMI患者,建立单中心年轻早发AMI队列,获取生活方式、临床特征、病变特点、干预方式、临床预后等方面数据,全部患者随访1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分析该类人群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以及干预手段对远期预后1年主要MACE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AMI、再次血运重建、需要住院的严重心力衰竭以及卒中)发生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03例AMI患者,男575例(95.36%),女28例(4.64%),中位年龄41(37,44)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2例(69.98%),以前壁心肌梗死的比例更高206例(48.8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81例(30.02%)。吸烟是早发AMI患者最普遍的危险因素(77.45%),其次是高脂血症(48.42%)、高血压(48.09%);吸烟是男性患者最常见危险因素(80.35%),高脂血症是女性患者最常见危险因素(35.71%)。302例患者(50.08%)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12 h,行冠脉造影检查563例(93.37%),患者无明显狭窄、单支、双支、三支、合并有左主干病变分别为15(2.66%)、212(37.66%)、153(25.37%)、167(29.66%)、16(2.84%)例;318例患者(56.48%)血管闭塞支数≥1支。男性组患者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女性组(2.41% vs 12.50%,P=0.026),男性组的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高于女性组STEMI患者(87.31% vs 70.00%,P=0.040)。早发AMI患者1年MACE发生共45例(7.46%),男性1年MACE发生率低于女性[6.96%(40/575) vs 17.86%(5/28),P=0.03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R:4.184,95% CI:1.583~11.064,P=0.004)、SO-to-FMC≤12 h(HR:0.447,95% CI:0.224~0.889,P=0.022)、LVEF≤40%(HR:3.727,95% CI:1.876~7.405,P<0.001)、LDL(HR:1.315,95% CI:1.041~1.662,P=0.022)、Hcy(HR:1.011,95% CI:1.002~1.019,P=0.011)是早发AMI患者1年内MACE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吸烟是年青男性AMI最常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年轻女性AMI最常见危险因素,且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于男性,但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比例低于男性,年轻女性长期预后较差。促进年轻男性戒烟,提高年轻女性的治疗依从性是早发AMI防治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发病年龄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指数(FLI)对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自2013年6月至2020年9月在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体检的1 398名年龄≥40岁且既往无T2DM的某部机关干部作为调查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指标,随访并观察其T2DM发生情况,以是否发生T2DM作为研究结局。根据基线时FLI数值将研究对象分为FLI<30组(824例),30≤FLI<60组(420例)和FLI≥60组(154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基线时不同空腹血糖状态下不同FLI组人群发生T2DM的风险。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5.7年。随访期间,共有240例(17.17%)确诊T2DM。与非T2DM组(1 158名)比较,T2DM组患者年龄较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更高,并且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负荷后2 h血糖、FLI水平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运动、糖尿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在基线时空腹血糖正常人群中,与FLI<30组相比,30≤FLI<60组(HR=1.18,95%CI 0.84~1.64,P>0.05)及FLI≥60组(HR=1.57,95%CI 1.01~2.44,P<0.05)T2DM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在基线空腹血糖异常人群中,与FLI<30组相比,30≤FLI<60组(HR=1.19,95%CI 0.44~3.20)及FLI≥60组(HR=1.32,95%CI 0.44~3.94)T2DM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空腹血糖正常的某部干部中,高FLI对T2DM发病风险有预测价值。

  • 标签: 糖尿病,2型 脂肪肝指数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吸烟是重要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但部分研究却发现吸烟与高血压无关,甚至吸烟者血压水平更低。吸烟与血压的关联还需要更多纵向研究证据。本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CHARLS)数据探索45~80岁中老年人群中吸烟对血压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CHARLS研究中完成2011年基线和2013、2015年随访的人群。纳入完成3次调查的研究对象,采用多水平线性回归分析吸烟对血压的影响,采用含时依变量的Cox回归分析吸烟对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影响,同时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BMI和饮酒。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 667名无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8.8岁,男性占46.3%。多水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协变量后,相对于不吸烟者,吸烟者的SBP高1.81 mmHg(95%CI:0.55~3.07 mmHg,P<0.05),DBP高0.85 mmHg(95%CI:0.10~1.60 mmHg,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与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HR=1.11,95%CI:0.89~1.38,P>0.05)。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吸烟与血压水平升高相关联。吸烟与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吸烟 血压 前瞻性队列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卡托普利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使用率及其导致咳嗽的发病率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来自于2009—2012年黑龙江省红兴隆地区的社区居民共3520人参与调杏,其中正在服用卡托普利的居民743人(男/女:284/469),年龄33—89岁。所有的对象均进行问卷调查、完整的体格检查以及面对面和/或电话定期的随访。按照咳嗽与不咳嗽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按照性别、BMI、LVEF等进行亚组分析,测量各组‘忙托普利诱导咳嗽的发生率。结果卡托普利的使用率为21.1%。通过定期的随访共681例(男性/女性:257/424)入选,咳嗽发生率为42%。BMI、UA、TC、TG咳嗽组明显高于非咳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LVEF〈50%组咳嗽发生率(32.2%)明显低于LVEF兰50%组(43.5%)(比值比(0R)O.62,95%的置信区间(95%CI)O.39—0.99,P〈0.05)。女性吸烟组(22.7%)明显低于非吸烟组(44.0%)(OR0.37,95%C10。14—103,P〈0.05);女性且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25—50ml/min/1.73m2)〈60岁组咳嗽发生率(9.1%)显著低于兰60岁组(46.6%)(OR0.12,95%C10.0l—O.96,P〈0.05);女性服用避孕药组咳嗽发生率(0%)显著低十未服避孕药组(44.1%)(P〈0.05)。二分类逐步回归分析LVEF〈50%(OR0,51,95%CIO_3l-0.84,P=0.008)、男性(OR0.5l,95%C10.26—0.99,P=O.048)是其保护因素,BMI(OR1.05,95%C11.01一1.10,P=0.030)增加于咳发生的风险。结论在中网汉族人群中,偏胖的患者、女性及心功能正常者应用卡托普利发生咳嗽的可能性较大,除此之外女性非吸烟、年龄≥60岁、未服用OC是增加其发生率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卡托普利诱导咳 ADR BMI LVEF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生物样本库建设在疾病的精准预防、诊治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大人群队列的可共享生物样本库网络是未来发展方向。本研究的生物样本库是国家精准医学计划"中国乳腺癌专病队列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旨在解决标准化程度不足、共享性不够的瓶颈。方法通过建设"实体库-信息库-延伸库"、泛共享的乳腺癌专病队列生物样本库网络以及建立严格的标准制定与质量控制标准建设标准化生物样本库。结果生物样本库为乳腺癌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早期筛查、分型分类、个体化治疗、疗效和安全性预测及监控等精准防治诊治方案和临床决策系统研究提供可共享的生物样本库资源。结论生物样本库资料细化完整,病例样本量充足,可满足医疗大数据、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需要。

  • 标签: 乳腺癌 队列 生物样本库网络 泛共享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乳腺癌保留乳房相关知识宣教对可保留乳房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28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保留乳房相关知识宣教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保留乳房知识宣教前后保留乳房选择比例的变化,分析保留乳房组与全乳切除组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患者年龄比较采用t检验,例数比较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知识宣教后,保留乳房选择率由25.2%(71/282)降至19.1%(54/282)(χ2=12.430,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全乳切除组相比,保留乳房组的平均年龄更低[(51.3±9.9)岁比(42.9±8.2)岁,t=6.216,P=0.000],受教育水平更高(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比例:44.9%比75.0%,χ2=17.925,P=0.000),有职业患者的比例更高(66.3%比85.9%,χ2=9.372,P=0.009)。家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P=0.001)以及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是否受到家属影响(χ2=7.334,P=0.026)在保留乳房组与全乳切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0.907,95%CI:0.871~0.944,P=0.000)和患者家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OR=2.028,95%CI:1.270~3.237,P=0.003)是患者保留乳房手术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患者拒绝保留乳房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对局部复发的担心(73.5%,150/204);保留乳房失败后患者拒绝乳房再造的主要原因是对再造手术创伤的担心(53.8%,21/39);选择全乳切除患者拒绝再造的两大原因分别为自身对形体改变的良好接受度(47.5%,95/200)以及年龄因素(46.5%,93/200)。结论手术方式的决策过程是医师、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过程,医师有必要为可保留乳房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尽的手术相关信息,协助患者做出选择。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保留乳房手术 知识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男性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肾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开滦男性动态队列”,于2006年5月至2015年12月,纳入104 274名开滦集团全体在职及离退休男性职工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访。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收集基线社会人口学特征、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及肿瘤发病结局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S及其组分(体重指数、血糖、血压、血脂)与男性肾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104 27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51.21±13.46)岁,累计随访823 892.96人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88年;收集肾癌新发病例131例,发病密度为15.90/10万人年。调整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吸烟状态、饮酒频率等因素后,与无MS者相比,MS者肾癌发病风险较高[HR(95%CI)为1.97(1.32~2.94)] ;与体重指数、血压、血脂正常者相比,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者的肾癌发病风险较高[HR(95%CI)分别为1.49(1.04~2.14)、1.56(1.06~2.29)和1.77(1.23~2.54)]; 肾癌发病风险随着MS组分异常数量的增加而增加(P趋势值< 0.001)。结论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及MS均可增加男性肾癌发病风险。

  • 标签: 肾肿瘤 男(雄)性 队列研究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关联。方法基于“开滦女性动态队列”,于2006年5月至2015年12月,纳入25 618名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女性职工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访。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收集基线社会人口学特征、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及肿瘤发病结局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S及其组分(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25 61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7.65±12.0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8.78年;乳腺癌新发病例为235例,发病密度为113.19/10万人年。调整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吸烟状态、饮酒状态等因素后,与体重指数正常者相比,超重或肥胖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较高,HR(95%CI)值为1.47(1.12~1.93);与无MS异常组分相比,具有2个MS异常组分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HR=1.70,95%CI:1.16~2.50);随着MS异常组分个数的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逐渐增加(P趋势<0.05)。结论超重/肥胖、MS异常组分的个数均可增加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

  • 标签: 乳腺肿瘤 队列研究 女(雌)性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目的分析和探讨吉林省部分农村人口高血压患病率、患病趋势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该省的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和队列研究方法,2000年和2007年对吉林市永吉县部分农村45~74岁的常住居民721人进行测量血压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中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2000年37.17%,2007年52.47%,P〈0.01);尤以中重度高血压患病率升高为著(2000年15.81%,2007年24.86%,P〈0.01);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吉林农村人口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我国其他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因此积极向农民普及高血压知识及加强健康教育,并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加强高血压病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并发症是吉林省高血压防治工作当务之急。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高血压 吉林农村人群 患病率
  • 简介:目的了解金昌队列人群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死亡趋势,以及冠心病对该人群造成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建立的大型随访队列人群的资料,应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orkingyearsofpotentiallifelost,WYPLL)等指标,分析2001-2013年该队列人群的冠心病死亡趋势和疾病负担现状,运用平均增长速度描述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2001-2013年金昌队列人群冠心病粗死亡率为40.47/10万,其中男性标化死亡率随年份有增长趋势,但是70~79岁组冠心病的死亡率随年份呈下降趋势。女性因冠心病造成的人均潜在减寿年数(averagepotentialyearsoflifelost,APYLL)(15.33年/人)是男性(6.95年/人)的2.21倍。人均潜在工作损失年(averageworkingyearsofpotentiallifelost,AWYPLL)女性(5.59年/人)是男性(3.42年/人)的1.63倍,其中人均潜在工作损失年和男性人均潜在寿命损失年随年份呈下降趋势。结论2001-2013年金昌队列人群的冠心病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并对该人群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应该对该人群展开进一步的冠心病防治措施。

  • 标签: 冠心病 死亡率 患病代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aPL)阳性患者在病程中发生血清学转化的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前瞻性队列数据库中筛选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aPL持续阳性至少12周、随访时间至少9个月的患者。分析入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I抗体(抗β2GPI)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aPL血清学转化的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和Mann Whitney U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3例患者,25%原发性APS,63%合并SLE。在平均45个月的随访时间里,LA、aCL和抗β2GPI转阴率(2次以上检测阴性,间隔至少12周)分别为11%(9/83),26%(18/69)和24%(13/5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LA双法阳性是LA转阴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055,95%CI(0.006,0.545),P=0.013];aCL中高滴度阳性[OR=0.199,95%CI(0.050,0.798),P=0.023]和aPL基线阳性数量[OR=0.220,95%CI(0.066,0.735),P=0.014]是aCL转阴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而合并SLE是aCL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0,95%CI(1.195,152.6),P=0.035]。与aCL结果类似,抗β2GPI中高滴度阳性[OR=0.168,95%CI(0.032,0.872),P=0.034]和aPL基线阳性数量[OR=0.243,95%CI(0.073,0.813),P=0.022]是抗β2GPI转阴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基线三抗体阳性的40例患者中未发现与aPL转阴的相关因素。aPL持续阳性与再发血栓/病态妊娠事件无明确相关性。结论aPL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学转化,其中aCL的转阴率最高。抗体低滴度阳性、抗体阳性数量少与aCL和抗β2GPI转阴相关。SLE患者中的阳性aCL更容易转阴;LA双法阳性患者多数保持持续阳性。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抗体,抗磷脂 血清学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单中心较大样本年龄≤45岁的年轻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患队列,探究其临床特点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所有发病年龄≤45岁的AMI患者,建立单中心年轻早发AMI队列,获取生活方式、临床特征、病变特点、干预方式、临床预后等方面数据,全部患者随访1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分析该类人群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以及干预手段对远期预后1年主要MACE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AMI、再次血运重建、需要住院的严重心力衰竭以及卒中)发生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03例AMI患者,男575例(95.36%),女28例(4.64%),中位年龄41(37,44)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2例(69.98%),以前壁心肌梗死的比例更高206例(48.8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81例(30.02%)。吸烟是早发AMI患者最普遍的危险因素(77.45%),其次是高脂血症(48.42%)、高血压(48.09%);吸烟是男性患者最常见危险因素(80.35%),高脂血症是女性患者最常见危险因素(35.71%)。302例患者(50.08%)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12 h,行冠脉造影检查563例(93.37%),患者无明显狭窄、单支、双支、三支、合并有左主干病变分别为15(2.66%)、212(37.66%)、153(25.37%)、167(29.66%)、16(2.84%)例;318例患者(56.48%)血管闭塞支数≥1支。男性组患者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女性组(2.41% vs 12.50%,P=0.026),男性组的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高于女性组STEMI患者(87.31% vs 70.00%,P=0.040)。早发AMI患者1年MACE发生共45例(7.46%),男性1年MACE发生率低于女性[6.96%(40/575) vs 17.86%(5/28),P=0.03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R:4.184,95% CI:1.583~11.064,P=0.004)、SO-to-FMC≤12 h(HR:0.447,95% CI:0.224~0.889,P=0.022)、LVEF≤40%(HR:3.727,95% CI:1.876~7.405,P<0.001)、LDL(HR:1.315,95% CI:1.041~1.662,P=0.022)、Hcy(HR:1.011,95% CI:1.002~1.019,P=0.011)是早发AMI患者1年内MACE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吸烟是年青男性AMI最常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年轻女性AMI最常见危险因素,且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于男性,但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比例低于男性,年轻女性长期预后较差。促进年轻男性戒烟,提高年轻女性的治疗依从性是早发AMI防治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发病年龄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