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的检测及耐药性。方法 :200株金黄葡萄球菌自实验室中获取,使用全自动分析仪对细菌种类进行鉴定,同时使用纸片扩散法实施药敏测试,判断其耐药性。结果: 200株金黄葡萄球菌中 MRSA为 110株,占据比例为 55.00%, MSSA为 90株,占据比例为 45.00%。 MRSA抗药性分析,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唑林比例最高,分别为 90.91%、 91.81%、 81.81%,最低为利福平,仅为 10.91%,其次为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分别为 20.00%、 20.91%。结论: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 MRSA)的耐药性严重,临床中一旦发现该病菌的感染,需进行耐药性分析,提升治疗质量。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巨噬细胞自噬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患者临床检测标本中分离得到的45株金黄葡萄球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测定金黄葡萄球菌的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结果45株MRSA菌株中,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95.6%,四环素的耐药率为91.1%,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93.3%,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为100%;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消毒剂类以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91.1%、95.6%、46.7%、97.8%;毒力因子粘附素、酚溶调制肽PSM-mec型、杀白细胞素以及TSST-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0.0%、88.9%、93.3%,0.0%。结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的检测有助于分析MRSA的致病机理,为临床治疗MRSA感染提供参考。

  • 标签: 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罹患结肠癌6个月。入院前66dK甲医院行“剖腹探查术+乙状结肠造瘘还纳术+肠粘连松解术,置中心静脉导管及头孢菌素(具体不详)抗感染,术后6d出现畏寒、寒战、发热,体温最高41℃,予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脓毒血症 复发
  • 简介:目的研究医院常用消毒剂乙醇、三氯片、碘伏、戊二醛、爱护佳免洗手消毒剂对医院不同来源金黄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送检标本和医护人员手及医院内周边环境物体表面采集的标本分离的金黄葡萄球菌共48株。通过消毒剂与细菌直接接触作用,研究消毒剂在不同稀释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体外杀灭不同来源的金色葡萄球菌的效果。结果常规使用消毒剂如5g/L碘伏、20g/L戊二醛和爱护佳免洗手消毒剂(0.5%葡萄糖酸氯己定+70%乙醇)常温下作用5min对不同来源金黄葡萄球菌的杀灭率为100%;70%乙醇和1g/L三氯片常温下作用5min对不同来源金黄葡萄球菌的杀灭率为96.5%~99.8%;但碘伏、戊二醛和免洗手消毒剂被高度稀释后即使提高作用时间但仍不能完全杀灭金黄葡萄球菌。结论该院常规使用消毒剂能满足临床杀菌效果,但需要不断地监测消毒剂的有效浓度,防止杀菌能力降低。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消毒剂 杀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市金黄葡萄球菌的污染现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防范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依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细菌学部分)及GB4789.10-2010进行金黄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结果162份样品中检出15份阳性菌株,阳性率为9.26%。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强销售市场监测及监管,注意饮食卫生。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果监测分析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葡萄球菌的临床特点与耐药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经感染部位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病原菌的耐药状况及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85例患儿,经检测分离出金黄葡萄球菌107株,分离率为57.84%;107例患儿分别来自于儿科病房、儿童内科及新生儿科,所占比重分别为70.09%(75/107)、26.17%(28/107)、3.74%(4/107);感染部位以脐部、手指与脚趾甲沟、颈部等为主;金黄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50%的有青霉素、甲氧咔啶、氯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不足14%的有氨卡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及万古霉素。结论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葡萄球菌,应根据耐药分析,选取适合的抗菌药物,以此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儿童 皮肤软组织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特点 耐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检测状况。 方法:本研究中所使用的 200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分离自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5 月住院患者送检样本,主要为患者气管分泌物、脓液、患处血液、穿刺液、排泄物等。菌株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依据 2019 年 CLSI 标准执行,所采用的方法为纸片扩散法 ; 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检测采用 PCR 法。 结果:本次研究在样本中共分离出 200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其中气管分泌物中样本构成占比 61.5% 、脓液中样本构成占比 12.5% 、患处血液中样本构成占比 12.0% 、其它分泌物中样本构成占比 6.5% 、患者穿刺液中样本构成占比 4.0% 、排泄物中样本构成比为 3.5% ; 200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四环素以及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 100.0% 、 85.71% 、 73.68% 、 62.41% 、 51.13% 、 42.86% ,而对于万古霉素耐药率则为 0% ; fnbA 、 Pvl 、 clfA 、 tst 、 sec 、 sasX 的阳性率分别为 60.0% 、 88.5% 、 42.0% 、 7.5% 、 4.5% 、 0.0% ;依据 DNA 标志物( DL-2000 ): fnbA 基因为 642bp 、 pvl 基因为 939bp 、 clfA 基因为 292bp 、 tst 基因为 594bp 、 sec 基为 325bp 。 结论:本研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具有完全耐药性,分析原因可能是菌株的生物膜形成及毒力的下降具有一定的联系;菌株的毒力因子呈现不同的分布状态可能是由于其分离标本、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将金黄葡萄球菌活化,采用平板计数法,用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涂布,观察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无二氧化氯水溶液的平板菌落生长正常,随二氧化氯的浓度增加,对金黄葡萄球菌菌落的杀菌效果明显。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氧化氯 杀菌
  • 简介:摘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控制菌的检查。按照《中国药典》2022版四部的规定任何药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其要求是摸索建立方法时各试验菌控制菌检出,才可以确认采用该方法对十二烷基硫酸钠微生物控制菌检验具有适用性。

  • 标签: 薄膜过滤法 回比值
  • 简介:摘要探讨金黄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金黄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152例金黄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细菌耐药性、治疗药物及预后等临床因素,采用χ2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可能影响金黄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变量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152例金黄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检出MRSA 50例(32.89%),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葡萄球菌(MSSA)检出102例(67.11%)。MRSA组留置导尿管、留置引流管、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比率明显高于MSSA组(χ2分别为8.272、11.972、4.998、4.776,P均<0.05)。MRSA组血流感染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MSSA组(34.00% vs 13.73%)(χ2=8.495,P<0.05)。在纳入研究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中尚未发现与预后不良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除对利福平外,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P<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株。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恶性实体肿瘤(OR=13.576、95%CI:3.352~54.977、P<0.05)、机械通气(OR=7.468、95%CI:1.398~39.884、P<0.05)是金黄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综上,MRSA血流感染的预后不良率高于MSSA。临床上应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干预措施,以改善金黄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合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性的发生。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金黄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率。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3~2009年7年来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金黄葡萄球菌的分离、分布情况、耐药状况及感染趋势。结果分离出的873株金黄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痰、尿液、脓液等,且对常用抗生素均有较高耐药,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仍保持为100%;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株(VISA)和耐药株(VRSA)。结论金黄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必须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以防MRSA的感染。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药敏试验抗生素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荆州市中心医院2016-2019年住院患儿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葡萄球菌462株,分析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462株金黄葡萄球菌感染中,男性285株,女性177株;金黄葡萄球菌主要感染1岁以下患儿(χ2=73.163,P<0.001),季节以冬春季节为主(χ2=27.656,P<0.001);共检出462株金黄葡萄球菌,其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葡萄球菌(MSSA)363株,占78.6%,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99株,占21.4%,MSSA和MRSA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呋喃妥因均100.0%敏感;MSSA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苯唑西林、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95.9%、91.7%、72.2%、96.7%、92.6%、90.0%;MRSA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苯唑西林、利福平、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的敏感性分别为91.9%、82.8%、80.8%、57.6%、90.9%、77.8%、76.8%,提示MRSA的耐药率较MSSA高;MSSA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是青霉素G(91.2%)、红霉素(61.7%)、克林霉素(50.1%),MRSA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均100.0%耐药。结论儿童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形势严峻,且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标本中检出的金黄葡萄球菌以MSSA为主,对大部分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MRSA和MSS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明显,应合理使用抗菌素,并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及减少MRSA的产生。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药 抗药性 呼吸道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海绵共附生微生物并鉴定出对金黄葡萄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方法梯度稀释海绵匀浆液,涂布海水培养基,分离纯化典型特征菌落;采用纸片法筛选对金黄葡萄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16SrDNA法鉴定菌株。结果共分离纯化得到7株典型菌株,其中1株对金黄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结论筛选并鉴定出一株强拮抗金黄葡萄球菌的短小芽孢杆菌。

  • 标签: 海绵 金黄色葡萄球菌 拮抗 16S rDNA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炎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乳腺的护理体会,使人们对MRSA的危害性有所了解,加强对MRSA的防控意识。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25例乳腺炎患者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具体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对用药与心理护理、消毒隔离方法等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每一项护理措施充分落实并详细记录,没有由于护理不当产生的交叉感染现象。结论对MRSA感染患者的每个环节给予充分的护理,才能防止院内出现交叉感染的想象,尽可能使临床的危害性降低。

  • 标签: 乳腺炎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青霉素酶基因和mecA基因,了解食源性金黄葡萄球菌两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为金黄葡萄球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建立多重PCR技术检测金黄葡萄球菌青霉素酶基因、mecA基因和16SrDNA;多重PCR方法测定食品来源的171株金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基因型。结果165株菌携带有青霉素酶基因(96.5%),9株菌携带有mecA基因(5.3%)。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满足高通量筛选菌株的需求;食源性金黄葡萄球菌具有很高的青霉素酶基因携带率,并存在耐甲氧西林的菌株。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Β-内酰胺类药物 青霉素酶基因 MECA基因 16S rDNA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儿科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其感染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儿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住院病历,采取对照的方法,以发生MRSA感染39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发生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葡萄球菌(MSSA)感染5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医院儿科MRSA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统计的时间范围内,单因素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三代头孢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住院天数与儿科发生MRSA感染相关联(P<0.05)。对筛选出的5项高危因素再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较少)、不使用三代头孢、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儿科发生MRSA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医院儿科发生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三代头孢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科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1例金黄葡萄球菌烫伤杨皮肤综合征临床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年 2月收入 1例金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分析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并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后,患儿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全身皮肤可见少许皮屑,口唇湿润、咽部无充血,口腔粘膜未见疱疹及溃疡,颈部柔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患儿病情恢复,允许出院。结论 金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开展,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烫伤 皮肤综合征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