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传统的脑血管造影方法包括主动脉弓造影和四血管(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造影,至少得使用两根导管(猪尾巴导管和单弯导管)和150ml造影剂,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医生和患者X线照射时间.……

  • 标签: 全脑血管 脑血管造影 造影步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分析患者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常规传统的护理模式来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术后护理干预。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比较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高效科学的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提高医者对患者病情的风险控制,并在患者中取得了明显良好的效果,这是值得推广的。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DSA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通过观察和分析122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脑血管病患者手术前、后的病情特点,总结出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和体会。

  • 标签: 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5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例出现穿刺点局部渗血和皮下血肿,其余均获手术成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脑血管造影患者对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常规及减少患者的护理相关并发症。方法对在我院神经科12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进行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通过精心护理,无一例并发症出现。结论在掌握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精心护理,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不会出现明显并发症。

  • 标签: 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20例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术后的护理等,患者平衡过度,未发生护理并发症,认为科学的护理能促进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恢复。

  • 标签: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 桡动脉 脑血管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于观察脑血管患者造影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对10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患者进行研究,给予常规性检查与围术期护理,观察分析其造影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2例造影剂过敏与3例造影术不配合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都能够顺利完成造影,对其康复效果无影响。结论护理人员应在围术期发挥主体作用,帮助患者将各项手术准备工作安排妥当,保障手术质量的提高,密切配合医生的手术操作,从而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脑血管 造影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就老年病人74例脑血管造影操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74例老年病人,男性5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632±24)岁,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60岁,对其进行脑血管造影操作。结果本组资料中74例患者全部都实施选择性脑DSA成功,其中7例患者出现了C2段血管痉挛、C1段血管痉挛,由于病情不严重,没有给予较为特殊的处理。8例患者左侧由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狭窄,故没有出现1例造影导管扭曲打结、继发性迷走神经反应、后腹膜血肿、动脉夹层、继发性脑梗死。11例患者在锁骨下动脉造影,这些患者的右侧椎动脉出现过度扭曲。还有2例患者出现了右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再经过间断性按压、加压包扎之后,病情缓和。结论老年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操作中很容易出现血栓形成、栓子脱落的问题,这是由于他们大多都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容易对椎动脉系统造成影响,甚至使得老年患者死亡。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老年病人 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方法对128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专科护理。结果通过实施合理细致的护理,128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提供患者舒适的护理,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最大可能地获得舒适,是减少和消除并发症的有效保证,利于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股动脉插管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仪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高上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2-28
  • 出处:《健康养生》2020年第13期
  • 机构: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 037000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接收头部CTA扫描检查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63例,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技术),低剂量组(63例,采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分析两组患者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低剂量组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头颈CTA检查中,采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对患者的检查结果没有影响,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检查收到的辐射剂量,提高了头颈CTA检查的安全性,在临床上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低剂量CT扫描技术 头颈部CTA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头颈CTA中应用低剂量CT扫描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择取可能存在动脉血管性病变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剂量CT扫描,实验组予以低剂量CT扫描,对图像质量以及诊断情况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为93.33%,参照组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为100.00%(P>0.05).实验组的辐射剂量显著小于参照组(P<0.05),而两组的虹吸段平均CT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可广泛应用于头颈CTA检查,辐射小,图像质量高,诊断准确性高.关键词低剂量CT扫描技术;头颈CTA;应用价值LowGdoseCTscanningtechnologyValuationoftheheadandneckCTALiangZhimei(DepartmentofRadiology,RuikangHospitalAffiliatedtoGuangxiUniGversityofChineseMedical530011)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oftheheadandneckCTAeffectoflowGdoseCTscans.MethodsFromMarch2013toMarch2015,60casespossiblearterydiseasespatientswereselected,wererandomly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thereferencegroup,30caseseach.ReferringpatientstobebelowGdoseCTscanningroutine-doseCTscan,theexperimentalgroup,tobecomparingtheimagequalityanddiagnosticconditions.ResultsTheexperimentalgroup??sexcellentimagequality93.33%ofthereferencegroupofimagequalityexcellentratereached100.00%(P>0.05).Radiationdose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referencegroup(P<0.05).TheaveragevaluesofthetwogroupssiphonCT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LowGdoseCKTeyscwaonrdcsanbewidelyusedinheadandneckCTAexamination,theradiationissmall,theimagequalityishigh,thediagnosticaccuracyishigh.low-doseCTscanningtechnology;headandneckCTA;Value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38-02__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探究头颈肿瘤放射治疗的CT模拟定位技术及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头颈肿瘤患者的CT模拟定位资料。研究结果这100例患者全部顺利通过了CT模拟过程,成功率高达100%,测量误差为(1.0±0.2)mm。当误差小于8.0mm的时候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这说明采用放射治疗的CT模拟定位技术治疗头颈的肿瘤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研究结论CT模拟定位技术在治疗头颈肿瘤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头颈部 肿瘤 放射治疗 CT模拟定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头颈横纹肌肉瘤(RMS)的CT及MRI特点。方法收集22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RMS患儿的影像学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CT及MRI图像特点,以及骨质破坏及周围组织转移等情况,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肿瘤均为单发,位于鼻咽部5例,鼻腔及鼻窦部4例,眶部1例,颈部4例,耳道6例,颞部2例。CT扫描18例,表现为等密度12例,等低密度6例,瘤体内均无脂肪及钙化,其中2例合并出血,1例合并液化。增强呈渐进式强化,12例伴增粗迂曲血管影,静脉期呈片絮状、团片状及斑马纹状强化;MRI扫描22例,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DWI呈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4例瘤体内见多发小环状强化;肿瘤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其中围血管征4例,骨破坏8例,脑及远处转移12例,淋巴结转移5例。结论RMS儿童及青少年多见,CT扫描能很好显示瘤体对周围骨质的破坏,MRI更能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的受累情况。有效结合CT及MRI图像,可为RMS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 标签: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 小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低CT扫描技术在头颈CT血管成像(CT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集到的头颈CTA检查患者为样,随机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64排CT检查,观察组开展双低CT扫描技术。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容积CT剂量指数、有效辐射剂量和剂量长度乘积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观察组颈动脉分叉部位、主动脉弓、基底动脉CT值高,主动脉和基底动脉信噪比也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双低CT扫描技术对头颈CTA检查的图像质量好,辐射剂量不大,可保护患者安全。

  • 标签: 双低CT扫描技术 头颈部CTA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对76例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护理,结果5例病人出现轻度造影剂变态置应症尊:2例病人出现穿刺点局部造影剂外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余均达到诊断目的,得出做好造影前、中、后的护理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血管造影 护理 多层螺旋CT
  • 简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曾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使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作用有所降低,适用范围有所缩小.但是由于神经介入治疗学的普遍应用,DSA检查仍然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 标签: 诊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 DSA检查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彩超与脑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分别用颈动脉彩超和脑血管造影对狭窄血管的最狭窄处的直径、最狭窄处面积狭窄率、最狭窄处直径狭窄率进行测量。结果DSA对最狭窄处的直径、最狭窄处面积狭窄率、最狭窄处直径狭窄率等方面的测量均要较颈动脉彩超准确(p<0.05)。结论DS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度方面要优于颈动脉彩超,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IVUS DSA 颈动脉狭窄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