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如今,随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外加已成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添加外加不仅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而且为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但由于外加种类繁多,不同类型外加对混凝土性能的增强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外加提高混凝土性能仍值得当前研究人员探索。

  • 标签: 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 影响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日益提升。各类建筑项目都已经离不开对混凝土水泥的使用,缓凝作为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常用的一项材料,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将分析几种常用的缓凝对水泥混凝土碎石性能影响还分析了缓凝和水泥不适应你Pt AI的工作性能以及强度的影响。通过对缓凝与水泥混凝土之间适应程度,影响因素以及机理进行分析。提出如何预防和处理混凝土凝结异常的措施,旨在给未来的建筑施工使用缓凝提供一些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花粉阻隔(泰斯)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治疗儿童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我院2020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诊治的80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且过敏原为春季数木花粉或夏秋季杂草花粉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联合花粉阻隔(泰斯)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治疗,疗程均为4周。评价2组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P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过敏原 儿童 糠酸莫米松 花粉阻隔剂
  • 简介:摘要:我国《“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退化耕地治理”的时代要求。如何利用改良提高盐渍土壤氮素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成为当前热点问题。因此,拟就盐渍化土壤常用改良(生物炭、石膏、有机物料)的添加对NH3挥发、N2O排放以及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盐渍土壤生态系统中氮肥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分析表面活性类土壤改良对耕地土壤质量的影响过程研究。

  • 标签: 结构改良剂 土壤质量 影响过程 水稳性团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花粉阻隔(泰斯)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治疗儿童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我院2020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诊治的80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且过敏原为春季数木花粉或夏秋季杂草花粉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联合花粉阻隔(泰斯)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治疗,疗程均为4周。评价2组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P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过敏原 儿童 糠酸莫米松 花粉阻隔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重PCR方法针对Turner综合征患者,建立快速检测Y染色体特有序列的多重PCR方法。方法在Y染色体不同区域选择9个基因设计引物,其中Y染色体短臂特有基因为SRY、TBL1Y、TSPY,长臂特有基因为DDX3Y、HSFY1、RPS4Y2、CDY1,以及X和Y染色体拟常染色体区(PAR)短臂的SHOX和长臂的SPRY3基因。建立并优化Y染色体9个基因的多重PCR方法,通过使用基因组DNA不同用量对多重PCR进行灵敏性测试,并对确诊的36例Turner综合征患者(2例患者核型携带mar,1例患者核型为45,X[40]/47XYY[21])以及1例核型为46,X,+mar的男性矮小症患者进行检测。结果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50 μL)结果,每对引物上下游的终浓度为0.1 μM时,9对引物的多重PCR反应扩增出与理论大小一致的目的条带,无非特异性扩增,条带清晰易区分。在灵敏性试验中,多重PCR反应体系的基因组DNA用量低至1 ng时条带仍清晰可见。使用该方法检测36例Turner综合征患者,1例核型为45,X[40]/47XYY[21]的Turner综合征患者扩增出Y染色体特有目的基因,35例Turner综合征患者只扩增出SHOX和SPRY3两个目的基因,而无Y染色体特有的7个基因,与患者临床表现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9个基因多重PCR反应体系可快速准确的筛查Turner综合征患者是否携带Y染色体物质,具有检测成本低、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等优点,可供临床及时检出携带Y染色体物质的Turner综合征患者,为是否预防性切除性腺而防止恶性性腺肿瘤的发生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Turner综合征 多重PCR Y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明确1例嵌合型标记染色体患者的核型及其来源。方法抽取患者的外周血样,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芯片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核型为mos 47,XX,+mar [45]/48,XX, +2mar[3]/ 46,XX[52];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为arr[hg19]15q11.1q11.2(20 161 372-24 314 675)×3,重复片段约4.15 Mb;荧光原位杂交显示约50%的细胞含有的标记染色体为一条包含有双份D15Z1探针位点片段的衍生双着丝粒15号标记染色体。此标记染色体未包含Prader-Willi syndrome/Angelman syndrome综合征的SNRPN和PML探针位点片段。结论当患者的核型与其表型不一致时,将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可以明确患者的核型和基因定位,为其后续治疗提供更精准的遗传咨询。

  • 标签: 细胞遗传 基因芯片 荧光原位杂交 标记染色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染色体2q24.3微缺失相关癫痫患儿遗传学与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3例2q24.3微缺失的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13例2q24.3微缺失癫痫患儿缺失片段大小为0.18~7.31 Mb,缺失区域包含的主要致病基因为SCN3A、SCN2A、TTC21B、SCN1A和SCN9A基因。13例患儿中男7例、女6例,癫痫的起病年龄为3.3(2.5,6.0)月龄。13例患儿癫痫发作类型多样,其中局灶性发作13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6例、肌阵挛发作3例、痉挛发作和强直发作各2例。发作有热敏感9例,有癫痫持续状态6例。1例智力、运动发育正常,余12例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6例有颅面部异常,1例有右手拇指六指畸形,1例有多系统受累。脑电图显示发作间期局灶性放电3例,多灶性放电5例,多灶性兼有广泛性放电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13例患儿中额颞区蛛网膜下腔增宽4例、侧脑室扩大4例、脑白质髓鞘化延迟1例。诊断符合Dravet综合征5例。末次随访年龄为2.5(1.4,5.5)岁,其中1例癫痫发作已控制1年以上,其余12例仍有发作。结论2q24.3微缺失相关癫痫患儿主要与SCN3A、SCN2A和SCN1A基因缺失有关,癫痫发作多在婴儿早期起病,发作类型多样,以局灶性发作和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多见,发作多数有热敏感特点,易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患儿有智力、运动发育迟缓,含有SCN2A和SCN3A基因缺失的患儿表型重于仅含SCN1A基因缺失的患儿。

  • 标签: 癫痫 2q24.3微缺失 热敏感 癫痫持续状态 发育迟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检测染色体纯合区域(ROH)的检出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 116例孕妇的SNP array检测结果,对检出ROH(以5 Mb为阈值)的孕妇进行随访,分析ROH与胎儿异常表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4例近亲婚配孕妇行全外显子测序,检测ROH区域潜在的致病性变异位点。结果(1)共检出ROH 39例,检出率为0.76%(39/5 116),其中25例(64%,25/39)仅在单条染色体上检出,以11号染色体检出率最高,提示单亲二倍体的风险;14例(36%,14/39)在多条染色体上检出,常见于11、1、3、4、8号染色体。(2)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ROH检出例数及检出率分别为: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筛查高风险孕妇中检出12例(1.78%,12/676)、超声检查结果异常孕妇中检出12例(0.37%,12/3 284)、近亲婚配孕妇中检出4例(4/4)、既往不良妊娠史孕妇中检出3例(0.92%,3/326)、产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中检出2例(1.15%,2/174)、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孕妇中检出2例(4.00%,2/50)、高龄妊娠孕妇中检出2例(0.79%,2/253)、遗传因素孕妇中检出1例(0.56%,1/178)、其他孕妇中检出1例(0.58%,1/171)。(3)39例产前检出ROH孕妇的随访结果显示,足月产16例,人工终止妊娠15例,早产存活2例,胎儿足月胎死宫内1例,失访5例。结论染色体ROH现象并不罕见,通过分析产前诊断中ROH的检出率,结合胎儿表型及产后随访结果,探讨ROH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了解ROH与其表型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单亲二体性 多态性,单核苷酸 微阵列分析 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纯合区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8(MCM8)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预后、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调取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收录的食管癌、癌旁组织,食管鳞状上皮及Barrett’s食管(BE)组织中MCM8的mRNA值,t检验分析其间差异;UALCAN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不同分期、分级食管癌中MCM8的表达;收集2022年1~3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组织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验证MCM8表达;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MCM8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cBio-Portal数据库筛选MCM8的共表达基因,DAVID富集分析其可能的机制;STRING、PINA3.0数据库分析MCM8的互作网络;TISIDB数据库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MCM8与食管癌肿瘤微环境(TME)中免疫细胞浸润丰度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GSE161533、GSE45670数据集中,MCM8在食管癌(47.36±17.59、660.30±282.00)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22.89±4.30、293.90±125.90,t=7.15、4.13,P<0.01);TCGA数据库中,MCM8在低分化癌(16.40)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癌(12.84、8.77,P<0.05);GSE77563中,MCM8在Barrett’s食管(BE)(5.12±1.13)中的表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3.99±0.55,t=4.26,P<0.01);IHC表明MCM8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将癌旁组织MCM8阳性的积分吸光度/总面积值标化为1,癌组织阳性的值为2.35±0.17,t=19.74,P<0.01);MCM8高表达食管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降低(P<0.01);富集分析提示MCM8可能参与细胞周期调控、RNA转运调节、DNA错配修复等生物学进程;互作分析表明MCM8与细胞分裂控制蛋白、复制起始位点识别复合物等家族的分子紧密相关;MCM8的表达与食管癌微环境中活化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丰度呈负相关(r=-0.23、-0.22、-0.254,P<0.05)。结论MCM8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食管癌的发展、预后、微环境调节密切相关,或可作为食管癌的治疗靶标。

  • 标签: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8 食管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与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及毒素检测试剂盒检测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抗原的比对,评价本实验室通过革兰染色查芽孢杆菌预测艰难梭菌感染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南京梅山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77份,分别采用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及毒素检测试剂盒和革兰染色查芽孢杆菌法两种进行检测,最后SPSS10.0进行分析。结果 177份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及毒素检测试剂盒查出抗原阳性同时革兰染色查见芽孢杆菌的占65份,试剂盒抗原阴性且同时革兰染色未查见芽孢杆菌的有86份,存在差异26份。以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及毒素检测试剂盒的结果为标准,得出革兰染色法查芽孢杆菌预测艰难梭菌的敏感度为78.31%(65/83),特异度为82.69%(86/104),阳性预测值为78.31%(65/83)和阴性预测值为91.49%(86/94)。结论 革兰染色查芽孢杆菌预测艰难梭菌存在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试剂易于购买、成本低,不用担心标本量少试剂过期,对于基层条件受限的实验室还是可行可推广的,对于条件好的实验室也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辅助检测方法。

  • 标签: 艰难梭菌,芽孢杆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检测,革兰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先天性遗传病发病除父母因素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脐带血染色体培养核型分析对异常核型携带组、不良孕产妇组、无创DNA产前高风险组、高龄组及其他影响因素组的发病比例和相关性。结果:287例异常染色体病中核型异常173例,检出率为60.27%,其中数目异常24例占8.3%,21三体最为常见。结构异常、平衡易位均出现,高龄组异常检出率最高。结论: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异常、先天性遗传因素或外界因素引起,染色体异常占主导,“脐带血愿筛尽查”对新生儿先天性染色体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先天性遗传病,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9-2022.2期间我院诊治的78例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诊断方法免疫组化技术(对照组)、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实验组),比较针对肿瘤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两组肿瘤患者病理诊断阳性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应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疾病诊断鉴别,检出率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更加准确的诊断肿瘤疾病类型和发展恶化程度,具有更高的临床鉴别诊断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患者 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在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5月到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70例孕妇分别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超声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观察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同时对颈项透明层厚度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在70例孕妇中,共有4例胎儿存在染色体异常情况,检出率为5.71%。颈项透明层厚度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存在正相关。结论:超声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在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运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胎儿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目前用于河道治理的技术方法众多,其中因为微生物具有繁殖速度快、培养周期短、转化效率、适应能力非常强、成本非常低、自身的生态效益非常好且二次污染风险低等特点,所以通过使用微生物技术对河道进行治理的方法较为普遍。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微生物菌种类大不相同,对河道治理的效果也参差不齐。本文主要对复合微生物菌与单一微生物菌在河道治理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 标签: 复合微生物菌剂 单一微生物菌剂 河道治理
  • 简介:摘要托伐普坦(tolvaptan)已被多个国家批准用于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的治疗,并实现了国产化。为帮助国内肾科医师有效、安全地使用托伐普坦治疗ADPKD患者,专家组依托已有文献结合国内ADPKD患者诊疗现状编写了本部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实践参考。共识首先描述ADPKD及快速进展型ADPKD的诊断方法与标准,概述ADPKD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进而详细阐述了托伐普坦治疗ADPKD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个体化治疗前评估与剂量滴定办法、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置办法、联合用药注意事项及终止治疗时机,总结了规范化应用托伐普坦治疗ADPKD的全流程。该共识的制定将有助于提高肾科医师应用托伐普坦治疗ADPKD的规范化和有效性,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 托伐普坦 药物疗法 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