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儿应用术前访视的效果评价,以证实术前访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将访视组的150例患儿与非访视组150例患儿在病人满意度﹑患儿及家属心理精神的反应﹑配合手术完成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两组的比较证实了术前访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效果,提高病人对手术室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更好的配合手术。结论对手术患儿应用术前访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重要举措,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有效措施。关键词手术患儿访视效果评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育龄妇女妊娠期补钙时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单胎初产妇孕16~28周,55例孕妇常规剂量补钙和接受针对性护理为实验组,55例未能及时补钙和未能接受针对性护理的孕妇分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待产时查血钙、尿钙、血碱性磷酸酶。结果比较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钙、尿钙、血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孕期保健,孕期补钙,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孕期容易发生骨量减少,有效补钙能防止孕期骨质疏松,值得临床注意。

  • 标签: 围产期 补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依照1999年WHO关于IGT的诊断标准,选取本中心辖区内IGT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社区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一系列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糖尿病(DM)发生率为2.4%,而对照组的DM发生率为20%,两组转归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可明显改善IGT患者糖、脂代谢,从而降低此类人群DM的发病率。

  • 标签: 糖耐量异常 社区干预 脂代谢
  • 简介:颈椎病在中医属项痹病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为3.8%~17.6%,男女比例6:1。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颈椎病具有一定优势,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无论哪一型颈椎病,

  • 标签: 中医治疗 颈椎病 病效 中医药治疗 生活质量 多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并随访的147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对患者髋部疼痛程度,行动,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观察。结果优105例,良29例,可7例,差4例,2例死于相关并发症。优良率91.16%。结论老年髋部骨折通过手术治疗,明显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老年髋部骨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老年 髋部骨折 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口腔综合保健对于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方法2007年~2011年间选取5所幼儿园共360名3~6岁儿童,实施全面的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措施,统计分析2007年至2011年5年间儿童龋齿患病情况。结果通过实施全面的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措施,5所幼儿园共360名2007年儿童龋齿患病人数224名(发病率62.22%),2011年儿童龋齿患病人数107名(发病率29.72%),5所幼儿园儿童龋齿发病率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口腔保健行为整体得到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综合保健干预能有效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口腔 综合保健 干预 儿童龋齿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干预措施对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在整治前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干预后每月对各项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再干预。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效果明显。结论我院实施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措施是有效、可行,对规范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 简介:摘要我通过十五年的历史教学,深深体味到历史课堂上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今天,想把自己的体会(其间有融合别人的东西)说出来,以飨读者,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则甚慰之。所谓情境教学,我的理解是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还原历史现实,进入历史情境,尽可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同喜同悲,以增强学习效果

  • 标签: 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陶冶情感 提高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解剖宫产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降低抑郁、焦虑发生的效果。方法将拟行剖宫术的产妇随机化分组,一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另一组不进行心理干预作为对照组。剖宫产术前一天,所有的产妇均应用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将所得结果与常模相比较确认为焦虑、抑郁发生与否并统计其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的剖宫产产妇术前的焦虑、抑郁心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通过心理干预措施可减轻剖宫产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率,积极地进行剖宫术前心理干预措施是值得的、有效的。

  • 标签: 剖宫产 产妇 焦虑 抑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将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产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地术前访视。结果实施术前访视观察组焦虑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93.3高于常规组的80.00%。结论通过加强术前访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 标签: 手术室 术前访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疤痕子宫早孕药物流产效果,为临床药物流产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9月份至2009年9月份收治的100例药物流产孕妇,其中50例为疤痕子宫,50例为非疤痕子宫,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孕妇均接受药物流产,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研究阴道出血、不同子宫位置流产、月经复潮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在孕妇流产结果、月经复潮时间间隔、阴道出血时间三个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P均大于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不同子宫位置流产孕妇的流产结果如阴道出血时间之间的比较差异P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药流时,疤痕子宫与药物流产之间无较强相关性,与子宫位置之间有着较强相关性,因而在进行药流时,需关注孕妇子宫位置,确保积极的预后效果

  • 标签: 药物流产 疤痕子宫 子宫位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中西结合来治疗炎性肠炎的临床效果,以及采用这种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炎性肠炎患者,并将炎性肠炎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炎性肠炎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并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位40例。在观察组,对炎性肠炎患者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来治疗患者,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方法来治疗,并将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总有效率上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也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中医结合在治疗炎性肠炎临床治疗效果取得突破,具体如下,1治愈率比较的高。2见效比较的快。3患者在复发的概率比较的低。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炎性肠炎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因此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炎性肠炎 临床治疗 效果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行剖宫产手术的126例产妇,实施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紧张、恐惧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同时,实验组产妇早期即可出现乳汁充足分泌,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产妇心理方面的不适得到显著的改善,且能促进乳汁早期、充足分泌,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120名患宫颈糜烂中度且为颗粒型的女性随机分为三组,A组先采用药物治疗后再行微波治疗仪治疗,B组单纯采用微波治疗仪治疗,C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渗出少治愈率最高,B组次之,C组最差。结论对于宫颈糜烂中度的患者先用药物治疗后再采用微波治疗组织损伤小、渗出少、治愈率高。

  • 标签: 宫颈糜烂 药物治疗 微波治疗 治愈率
  • 简介:摘要陕西省横山县实施世界银行货款结核病控制项目8年防治效果显著,为结核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了2003—2010年项目报表有关资料,按照《结核病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管理、防治采用全程督导间歇短期化疗方案(双日服药),在项目期间免费,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病人4718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398例,涂阳患者787例,初治、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分别为99.32%、86%。结论8年控制结核病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的遏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办法,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 标签: 结核病 预防 控制 传播 流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产科护理模式的临床作用,以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对比分析我院产科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的50例产妇(对照组),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50例产妇(实验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让产妇、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与护理技能,提高了母婴生活质量。

  • 标签: 产科 家庭化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