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O型孕妇血清中IgGA(B)效价在1次妊娠及大于或等于2次妊娠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法对320例血型为O型孕妇(其丈夫为A型、B型或AB型)在其孕16~38周作不规则抗体筛查和IgGA(B)效价的测定。结果大于或等于2次妊娠比1次妊娠的孕妇血清免疫性IgG抗体效价增高明显。结论在产前对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特别是对大于或等于2次妊娠的孕妇及时做IgG抗体效价测定,对预测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ABO血型不合 产前血型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载脂蛋白(APO)B主要分布在人体血液中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约占LDL蛋白质的95%~99%,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脂质转运和被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研究证明,apoB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多数医院已开展了测定人体血液中apoB含量来判定AS的危险程度。而国内所用的试剂盒均为多克隆抗体,这给临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带来了一定的差异。为此国内许多研究单位拟想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apoB单抗细胞株通过逆转录、构建使其表达apoB单链抗体

  • 标签: 单链抗体基因 载脂蛋白B 多克隆抗体 动脉粥样硬化(AS) 极低密度脂蛋白 LDL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自身免疫病中抗体(ANA)和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联合检测情况及联合检测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自身免疫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结果对照组血清ANA及ENA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阳性率0%,观察组ANA检测,阳性率SLE患者96.72%,SS患者90.91%,MCTD患者87.5%,PM/DM患者85.71%;RA患者50.0%;PSS患者80.0%。SLE组Ro/SSA抗体检出率最高85.24%,SS组La/SSB抗体81.81%,SLE组Sm抗体检出37.70%;U1-核糖核蛋白抗体检出情况,SLE组77.04%,SS组72.72%,MCTD组87.5%,PSS组20.0%;Scl-70抗体PSS组检出40.0%;Jo-1抗体PM/DM组检出57.14%。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ANA和ENA抗体检测具有互补性,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检出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疗效及预后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抗核抗体(ANA)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抗体在老年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表现特征。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70例老年PBC患者及360例对照者的血清抗体(ANA),并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核点型SP100抗体核膜型gp210抗体。结果70例老年PBC患者中有66例ANA阳性(94%),其中43例表现为混合荧光模式。AMA-M2检出率为90%。ANA主要荧光模式对老年PBC患者敏感性88%(62/70),特异性为91.6%(330/360),83.3%ANA滴度≥1:1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PBC患者ANA的荧光模型主要为核膜型、核点型、着丝点型、胞浆颗粒型,常表现为混合荧光模型,对于老年PBC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肝硬化 胆汁性 抗体 抗核 荧光模型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蛋白(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inducedprotein,TGFBIp)是一个多功能细胞外基质分子,在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分化中起十分重要作用[1,2]。近期KimHJ等[3]及RowleyJW等[4]研究显示,TGFBIp可作为一种血小板来源蛋白,在血小板活化、促进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制备TGFBIp单克隆抗体将更好地理解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为发展新的抗血栓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手段。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动物1.1.1主要试剂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单克隆抗体 诱导蛋白 制备 血小板活化 PROTEIN
  • 简介:临床上除ABO血型不合导致溶血反应外,Rh系统血型不合也会导致溶血反应。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1〕,受血者血浆中如含有Rh抗体,在输入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后,将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Rh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我院最近因体内含有E抗体而导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

  • 标签: 抗E抗体 聚凝胺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2例学龄期患儿临床均表现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病后出现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脱髓鞘病灶以幕上病灶为主,均为复发病程,最后诊断为儿童MOG抗体病合并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予以免疫治疗后预后尚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TP)抗体呈假阳性与抗体(ANA)、心磷脂抗体(ACA)及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TPPA法检测7132例住院患者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其中52例阳性患者行ANA、ACA及CRP检测,并设60例阴性老年患者作对照。结果TP抗体阳性病例中年龄大于60岁者52例,占总阳性病人的63.41%,小于60岁者30例,占36.14%,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66.83,P<0.005);ANA、ACA和CRP检测结果阳性者52例老年TP抗体阳性患者分别为13、16和15例,分别占25%、30.77%和28.84%;60例老年TP抗体阴性患者分别为6、7和11例,分别占10%、11.67%和18.33%;TP抗体阳性与阴性老年患者中ANA、ACA和CR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AX2=4.45,P<0.05;ACAX2=8.24,P<0.05;CRPX2=6.21,P<0.05;)。结论老年患者TP抗体假阳性高于年轻组,与ANA、ACA及CRP密切相关。

  • 标签: 老年患者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抗核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au蛋白(pTau)基因腺病毒相关病毒(AAV)载体中枢神经系统(CNS)直接干预对慢性颅脑创伤(CTE)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4只C57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sham组)、CTE 4周组和CTE 12周组,每组8只,采用皮质撞击法建立CTE小鼠动物模型,并在实验开始的第4、12周时取脑组织Western blot检测pTau蛋白相对水平评估该模型;将余56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sham组、noAAV组、AAVrh.10Null组和编码2B6、CisTau、IPN007、PHF1基因载体组,每组8只,除sham组外,各组小鼠通过皮质撞击法构建CTE模型。第3周时sham组与noAAV组注射等量人工脑脊液,其余各组小鼠分别在海马区注射对应基因编码的表达载体,第4周时所有小鼠安乐死,取脑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评估pTau抗体表达,并评估对CTE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CTE小鼠模型4和12周组脑组织pTau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Vrh.10 PHF1与AAVrh.10 IPN治疗组显著降低了小鼠脑组织中pTau的水平,且AAVrh.10 PHF1组优于AAVrh.10 IPN组(P=0.032)。结论pTau抗体基因的AAVrh.10病毒载体CNS直接治疗CTE有效,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慢性颅脑创伤 中枢神经系统 腺病毒相关病毒 tau蛋白
  • 简介:摘要致敏等待者因为存在HLA抗体阳性,其等待时间更长、预后更差,但目前临床上并未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要提高致敏等待者的移植机会,其核心问题可归纳为:(1)如何评估HLA抗体阳性患者的移植风险?(2)如何降低HLA抗体的滴度,并避免其产生?通过总结我中心既往的经验,我们提出了算(Calculate)、避(Avoid)、降(Lessen)、配(Match)的"CALM"策略,通过对这四个环节的处理,提高了致敏等待者的移植机会和成功率。

  • 标签: 肾移植 抗HLA抗体 阳性 策略 CALM
  • 简介:目的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心磷脂抗体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本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76例脑梗死患者(<50岁39例,≥50岁37例),25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的血清心磷脂抗体(ACL抗体)进行测定.结果<50岁的脑梗死患者ACL抗体阳性率为359%,≥50岁的脑梗死患者ACL抗体阳性率16.2%,<50岁的脑梗死患者ACL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并且<50岁脑梗死患者的ACL抗体阳性率高于≥50岁脑梗死患者(P<0.05).≥50岁脑梗死患者ACL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临床上无任何自身免疫疾病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ACL抗体更密切相关.结论本实验提示:ACL抗体是中青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应积极检测ACL抗体,提示除常规脑梗死治疗外,加入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ACL抗体的检测为中青年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抗心磷脂抗体 中青年 脑梗死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于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肾病患者800例,全部行以ANCA检测,以献血科20例健康者血清为参照标准,对比800例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患者所患肾病的不同类型及其ANCA阳性率由低到高分别为肾病综合征3.1%(5/162)、急性肾衰8.3%(4/48)、肾炎16.5%(30/182)、肾小球肾炎17.9%(10/56)、肾功能障碍18.1%(21/116)、血管炎19.7%(15/76)、狼疮性肾炎20.3%(31/153)和微动脉炎28.6%(2/7)。结论ANCA对于某些类型的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功能障碍、血管炎、狼疮肾炎和微动脉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于临床上表现出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肾脏疾病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与狼疮肾炎活动性、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40例(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血清AnuA水平,分析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脏病理改变及其他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狼疮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nuA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AnuA水平为(110.23±80.48)ku/L,较对照组的(10.45±8.20)ku几明显升高(P〈0.05);40例狼疮肾炎患者均行。肾穿刺活检,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23例,Ⅴ型5例。经KmskM.Wallis秩和检验显示,各病理类型间血清An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Ⅳ型血清Anu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血清AnuA水平与SLEDAI、尿蛋白定量及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性(r=0.462、0.521、0.394,P〈0.05),与补体C。、C。水平呈负相关性(r=-0.403、-0.489,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nuA水平为(32.45±18.31)ku几,较治疗前[(110.23±80.48)kU/L]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AnuA水平不仅与狼疮肾炎活动性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肾脏病变程度,检测血清AnuA水平可以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狼疮肾炎 治疗 抗核小体抗体
  • 简介:心磷脂抗体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标志性抗体,与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与磷脂抗体阴性的脑梗死患者相比,磷脂抗体阳性相关的脑梗死患者以青年女性居多,梗死部位多为多灶性,更容易复发,而且血管内膜内的斑块多为低回声斑块.心磷脂抗体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心磷脂抗体滴度升高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因素相关.在治疗上应以凝为主.

  • 标签: 抗心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卒中 缺血性
  • 简介:目的:探讨红斑狼疮患者TRUST试验阳性与抗体ANA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9例ANA阳性的红斑狼疮患者,采用TRUST试验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析TRUST阳性患者中ANA滴度与型别分布状况。结果:红斑狼疮患者中TRUST阳性8例,阳性率为3.7%,其中ANA为均质型的患者阳性率显著多于其他类型(P<0.05),不同ANA滴度患者TRUS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红斑狼疮患者TRUST检测阳性可能与ANA密切相关。

  • 标签: 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 TRUS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病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MNOS)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11例MNOS病例的临床表现、血及脑脊液免疫学抗体和头颅影像学的特点以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11例患儿中男4例、女7例,首次发病年龄(10.4±2.3)岁。11例患儿共有29次发作事件。至末次随访,8例患儿呈复发缓解病程,复发间隔3~60个月。11例患儿首次发作以抽搐(10例)、嗜睡(6例)、精神行为异常(6例)常见;29次发作事件常见的表现为抽搐(16例次)、精神行为异常(13例次)及嗜睡(10例次)。根据NMDAR脑炎及MOG抗体病的诊断标准,29次发作临床分型NMDAR脑炎4例次,MOG抗体病10例次,重叠型15例次。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测27例次,常见受累部位包括皮层(22例次),皮层下白质(7例次),脑干(9例次)。11例患儿对一线免疫治疗均敏感,8例患儿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复发,6例复发患儿加用二线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环磷酰胺1例,吗替麦考酚酯5例。随访5~99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均处于缓解期,儿童脑功能评分1分10例,2分1例。结论MNOS以年长儿为主,急性发作期以抽搐、精神行为异常常见。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受累广泛,以皮层受累为主。复发率相对较高,对免疫治疗敏感,缓解期未发现明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标签: 脑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 抗NMDAR脑炎 重叠综合征
  • 简介:目的:从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构建一种导向溶栓抗体。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血栓病人的抗体库,从中淘选出能与血栓主要成份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有特异结合作用的抗体。将抗体在XL1-B1u中可溶性表达。再利用D-二聚体鼠源抗体进行竞争ELISA检验。证实抗体与D-二聚体结合的活性。结果:获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D13株。并成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溶性表达.ELISA检测中显示与D-二聚体结合的优势。结论:该抗体株D13可供进一步开展导向溶栓剂的研究。

  • 标签: 人源抗D-二聚体抗体 噬菌体展示 导向溶栓
  • 简介:摘要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RVNA)是唯一能中和狂犬病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其水平的高低是评价狂犬病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狂犬病病例诊断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国内外专家先后建立了多种检测RVNA的方法,如小鼠中和试验、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等,本文将简要对目前常用的RVNA检测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其原理和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价。

  • 标签: 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 中和试验 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