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强调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对话性,并认为其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具有独立于作者的思想。这种理论间接受到了形式主义艺术观的影响,但归根到底源于巴赫金一以贯之的对话性世界观。在分析作者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时,这种观点并不合理。

  • 标签: 巴赫金 复调小说 苏联 文学理论
  • 简介:这本《追太阳》是以诗化的语言,悉心打造了一个阳光、乐观、向上的精神氛围.是以九岁骨髓癌患者小哈日查盖为主导人物.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小说里的哈日查盖,

  • 标签: 儿童小说 太阳 长篇 精神氛围 诗化 故事
  • 简介:“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在摧毁一切障碍。而我的手杖上则是:一切障碍在摧毁我。共同的是这个‘一切’。”①卡夫卡的这句名言反映了两代文学大师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认知完全相反的情形。仍处于理性彰扬时代的巴尔扎克深信自我有充足力量与世界搏斗,清除自我实现道路上的重重障碍,生活在理性衰微的20世纪的卡夫卡则认为,自我的力量渺小微薄,不足以与强大的外部世界抗衡,在巨大压力之下自我处于分裂状态。

  • 标签: 卡夫卡 自我与世界 小说 异化 巴尔扎克 文学大师
  • 简介:二月河“帝王系列”作品集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将康雍乾时代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既有正史的严谨,又有杂学的趣味,从而营造了大雅大俗的品味。采纳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和优势,把多种小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将作品中套叠着的生动惊险的故事,讲得有张有弛,妙趣横生。他灵活地选择了“仿古”、“文言”、“白话”的多种表达方式,整体上形成了“文白夹杂”的语言风格,从而保持了文本雅俗共赏的整体和谐。

  • 标签: 美学原则 章回体 表现手法 语言风格
  • 简介:谢耀德的长篇小说《荒原之恋》不但是一部具有主旋律特质的石油工业题材小说,更是一部兼具战争、爱情、人生磨难、创业传奇的精彩小说。这部三十六万字的作品集史诗性和传奇性于一体,是爱情、亲情、友情的真诚演绎,是对石油人、石油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完美呈现。

  • 标签: 长篇小说 荒原 共和国 爱国主义精神 工业题材小说 传奇性
  • 简介: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城记》,是他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作家以这部小说来宣扬人道主义。《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狄更斯看到了社会矛盾,也非常希望广大人民能够摆脱压迫,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

  • 标签: 狄更斯 法国大革命 人道主义
  • 简介:讽刺是现实主义作家常用的文学样式,我国作家钱钟书在长篇小说《围城》中即巧用讽刺手法,勾勒了一帧帧令人捧腹的人生漫画,勾画了一幅幅知识分子的群丑图,使作品成为古今中外讽刺小说中独特的“这一个”。

  • 标签: 犀利 深刻 讽刺画 群丑图
  • 简介:海明威,“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他以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文学创作享誉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尤其是其笔下的“硬汉子”形象,在某种意义上,不但是海明威自身的象征,更是现代美国精神的象征。

  • 标签: 海明威 迷惘的一代 硬汉子 现代美国精神
  • 简介:见到《相思草》以后,(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我首先翻读了附后的《跋涉者——记有令峻》(原载《文汇报》87、9、9)一文。从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道路,创作业绩和主攻方向。特别是“他决定要在一些人认为‘费力不讨好’的工业、城市题材中闹出名堂来”的拼劲,促使我全部读完了集中的二十六个短篇,深为作者专注城市生活和工业题材,跟踪时代的脚步,肩负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反映沸腾生活的创作精神所感

  • 标签: 相思草 创作精神 生活道路 当代生活 精神文明建设 《文汇报》
  • 简介:<正>数以百万计的城镇青少年上山下乡是文化大革命中最不得人心和最具分裂性的政策之一。通过对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三部主要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反映或歪曲了的那些被逐出家园的城市居民的生活。这三部小说就是郭先红的《征途》、张抗抗的《分界线》和竹林的《生活的路》,它们对农村生活的描述具有70年代小说的许多相似的特征和情节,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和评

  • 标签: 知青小说 分界线 农村生活 上山下乡 中国文学 分裂性
  • 简介:我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在此以前,称为“传说”时代。大禹便是传说时代的一个传说人物。因为当时没有文字、人们只能世代口耳相传;又由于后人主观倾向不同,史料来源不同,所以在后世的历史文献中,收录传说时代的历史资料往往是相互矛盾、种类纷繁、人神难...

  • 标签: 历史小说 历史人物 传说时代 奴隶社会 民族融合 艺术表现手法
  • 简介:“闽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一句话,如同“一道优美的风景线”一样,对许多人来说,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但就近年长篇小说创作而言,说“闽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恰如其分的。张睢的恤色黎明》、张永和的《大山寨》、钟兆云、钟巧云的《乡亲们》、唐宝洪的《海峡情缘》等等,均为洋洋50万言以上的鸿篇巨制。

  • 标签: 长篇小说 唐宝洪 情缘 海峡 小说创作 风景线
  • 简介: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NqibMahfuz,1911—2006)是埃及,也是阿拉伯世界至今唯一获取这一殊荣的作家。他早自20世纪50年代就以其多部杰作享誉遐迩。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约30年中,由于“西方中心论”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的研究、译介成果甚少,也很少有人知道马哈福兹及其作品。在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基本上是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对于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然也是同样。特别是各有关院校开设了东方文学史、阿拉伯文学史等课程、招收阿拉伯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87年“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的建立,1988年马哈福兹获诺贝尔奖,都进一步促进了对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的译介、研究。对这一作家及其作品的译介与研究是同步进行的。我国现已翻译出版了20余部马哈福兹的作品。虽不足原著的二分之一,但其重要作品,特别是代表作已基本译了过来,而且有的还有多种中译本。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史,特别是阿拉伯文学史多有关于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的总体评介;此外,1988年他获诺贝尔奖后,有关的报刊也对他多有介绍;阿拉伯文学研究会曾为他及其作品举行多次研讨会与报告会。对马哈福兹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代表作《宫间街》三部曲与《我们街区的孩子们》方面。另外,将他及其代表作与中国的名家名著(如马哈福兹的《宫间街》三部曲与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予以比较,也是一项重要的科研选题。我们虽已翻译出版了马哈福兹的20多部作品,发表了100余篇,其中包括博士、硕士论文及专著)的相关研究论文,但无论质还是量都远不够,我们尚需努力。

  • 标签: 马哈福兹 小说研究 开罗三部曲
  • 简介:  自鲁迅先生写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开始,中国的白话文小说(以下简称:小说)的创作迅速兴起,并繁荣着蒸蒸日上,其文学价值和阅读群体也在逐渐放大,乃至上升为中国现代文学直至当代文学的主体.……

  • 标签: 创作印象 小说创作 精神家园绍义
  • 简介:越南作家阮春庆的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公元14世纪末期越南陈朝从衰败走向灭亡的历史悲剧;外戚胡季犛以权谋和暴政推动改革,并逐渐扫清了篡立的障碍;作品在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和有陈一代中越关系的描叙中,体现出了浓重的中国情结.以历史基本事实为基础,借助想像和虚构创造的历史小说,并非历史的简单再现.

  • 标签: 越南 长篇历史小说 《胡季犛》 阮春庆 中国情结 中国文化
  • 简介:珍珠衫作为道具在小说中出现多次:从珍珠衫赠予陈商,蒋兴哥发觉陈商身穿珍珠衫,到平氏藏珍珠衫,后来平氏改嫁蒋兴哥又带来珍珠衫。珍珠衫如珠引龙游成为情节发展之杠杆,推动了矛盾冲突向前发展;同时,将珍珠衫同人物的性格冲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表现出了人物精神世界的全部丰富性与复杂性,而且对于主题思想的揭示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 标签: 道具 情节 性格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