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甘草浸膏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建立了甘草浸膏体内测定方法,并测定了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的含量。结果所用分析方法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可用于甘草次酸的体内药代动力研究;数据用DAS10药动学软件拟和,大鼠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结论甘草浸膏灌胃给药代谢、消除较慢(T1/2>3d),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较长。

  • 标签: 甘草浸膏 大鼠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研究了乳酸直接缩聚制备聚乳酸的反应动力,结果表明:在常压和无催化剂条件下,当温度达到124℃时,乳酸单体开始缩聚,在反应程度为14.15%-62.75%的范围内缩聚反应符合3级反应,其动力方程式为-d[COOH]/dt=1.057×10^-5[COOH]^3。还计算了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并根据ARRHENNIS公式求得反应活化能E=4.34kJ·mol^-1。最后,比较了理论计算与实际测量的数均分子量与时间的关系。

  • 标签: 聚乳酸 直接缩聚 动力学 反应平衡常数
  • 简介:以管道的弹性支撑刚度为设计变量对输液管道结构进行动力优化设计,以达到改善整个管道结构动力特性的目的。仿真算例表明,建立的输液管道动力分析模型及计算程序是正确的,且通过优化管道的弹性支撑刚度可以改善整个管道结构的动力特性,这对飞机燃油管道结构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管道 流固耦合 振动 优化设计
  • 简介:摘要构造成矿学研究,是把构造活动与成矿物质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地球动力、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及其他基础学科为基础,将构造活动及与其紧密相关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和成矿作用融合为一个统一的热动力构造——物理化学系统的综合研究。

  • 标签: 构造成矿规律 构造成矿动力机制 构造成矿学
  • 简介:以单壁纳米碳管为例,建立了其分子动力模型,并对(5,5)和(10,10)扶手椅型纳米碳管与刚性壁的正碰撞过程和简谐纵波传播过程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用弹性杆模型来研究纳米碳管的动力问题.研究表明,弹性杆模型可以描述单壁扶手椅型纳米碳管与刚性壁高速碰撞的动力;对于纵波传播中的色散描述,则需在弹性杆模型中计入纳米碳管微结构引起的非局部弹性效应.

  • 标签: 纳米碳管 冲击 色散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简介:考虑振幅效应的Kuramoto模型,当振子之间存在耗散耦合和非线性频率吸引时,系统展示了丰富的动力.数值分析了最近邻耦合系统的同步动力,相同步和耗散耦合与非线性频率吸引之间的关系,非线性频率吸引对于多于2个振子的系统的同步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动力学 同步 Kuramoto模型 耗散耦合 非线性频率吸引
  • 简介:建立了含有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方程组来描述的模型。考虑了垂直感染、AIDS病人具有传染性、发病年龄、AIDS病人有可能恢复到潜伏期这些因素,利用系统方程,直接推出:当AIDS引起死亡率变化时,社会总人口衰减。利用泛函分析方法和有界线性算子半群理论分析了系统的适定性问题。

  • 标签: 垂直感染 发病年龄 适定性
  • 简介:主要介绍了传染病、谣言与计算机病毒、社会标签、网络通信以及社会群体等的社会动力研究概况,阐述了复杂网络、系统动力、人工社会以及ACP(人工社会+计算实验+平行执行)等社会动力研究中常用的4类研究方法,分析了社会动力在公共安全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状况,并强调了现有社会动力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 标签: 社会动力学 网络信息 复杂网络 系统动力学 人工社会
  • 简介:南里海盆地是三叠纪以来欧亚板块、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以及多个小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有多个小板块拼贴到欧亚古陆边缘,使古特提斯洋关闭。到侏罗-白垩纪,在庞蒂得斯(Pontides)、外高加索和伊朗板块以南的这一新的陆缘上发生了北倾的俯冲作用。这个俯冲带的海沟拉张(trench-pulling)效应引起了裂谷作用,产生了大高加索-原型南里海的弧后盆地,其宽度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初达到了最大值。在始新世,小高加索、萨南达季(Sanandaj)-锡尔詹(Sirjan)和莫克兰(Makran)等板块被缝合到外高加索-塔莱什(Talesh)-南里海-卢特(Lut)板块体系之上。俯冲带则跳跃至西徐亚(Scythian)-图兰(Turan)板块边缘。南里海在渐新世-新近纪经历了重新组合。南里海微陆块(SCM)的向北移动导致了SCM和厄尔布尔士(Alborz)板块之间的裂谷作用。南里海盆地的西南部发生了重新开启,而其西北部的规模则逐渐缩小。在渐新世-早中新世,在南里海盆地沉积了迈科普(Maikop)组烃源岩。印度和卢特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中亚地区的变形,并产生了北西-南东向的扭断层体系。侏罗-白垩纪弧后体系消亡洋壳的残余部分以及第三纪的消亡洋壳,都被锁定在邻近的大陆板块和造山带之间。在上新世-第四纪堆积的厚层磨拉石型沉积物不但提供了储集岩,还为烃源岩的埋藏和成熟创造了条件。

  • 标签: 地球动力学演化 海盆地 侏罗-白垩纪 欧亚板块 印度板块 裂谷作用
  • 简介:摘要在高速磁浮列车的运行中,铝合金悬浮架会受到非常大的力,这样就使其弹性变形较大。通过建立悬浮架有限元的模型,对其结构模态进行分析,并依据等效变形的原则进行刚性悬浮架模型的建立。以弹性和刚性悬浮架为基础进行磁浮车辆动力模型的建立,通过实际计算发现建立的等效刚性悬浮架模型合理。其在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上要高于弹性模型。而弹性悬浮架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进行弹性形变与振动响应的模拟。

  • 标签: 高速磁浮车辆 动力学模型 悬浮架
  • 简介:环状构造发育的中亚区域形成了近纬度带,它的中心部分包括了天山南部。在这一地区分离出沿纬度方向伸展的花条形式的环状构造的集聚,在乌兹别克斯坦西部这一点非常明显。统计确定环状构造的某些组的平均半径从几千米变化到一万多米。显示出在这种构造范围内垂直运动占优势,这导致出现圆丘形环形构造、下凹的环形构造和多谱图的环状构造。最初生成的环状构造

  • 标签: 环形构造 深部流体 垂直运动 纬度 天山 伸展
  • 简介:从系统动力(SD)方法入手,分析游客游憩活动、游客游憩体验和公园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以鼓浪屿票价改革为例,探讨旅游者、旅游地和景区管理者三方之间关系的协调,进行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TECC)管理实证研究.

  • 标签: 旅游环境容量 管理 系统动力学
  • 简介:在经典Dtfffing振子中引入分数微分型阻尼项,推导了高效率的数值计算格式,对其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非线性现象进行讨论.研究表明:分数微分型阻尼的分数阶值较小时,振子将出现倍周期分岔并导致混沌.在不同的外激励频率下,分数微分型Duffing振子会呈现对称性破缺、分岔、混沌等强烈的非线性现象;在一定参数范围内,分数微分型Duffing振子较经典Duffing振子,在较小的激励下即可进入混沌.

  • 标签: 分数微分 DUFFING振子 NEWMARK法
  • 简介:利用7种不同粒径大小的CaO颗粒以热重分析方式进行脱硫反应实验,反应温度分别为680,750,890℃,得到了各种脱硫剂的实时转化率曲线;并针对热重分析实验的特点对变晶粒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了脱硫反应动力方程式;通过与热重分析实验相比较的方式获得SO2气体在产物层中的扩散系数和化学反应速度常数值.结合SEM分析了温度对脱硫反应的影响原因.得到了气体在产物层中的扩散系数与粒径之间满足幂函数关系,颗粒具有分形特性的结论,解释了以往实验者给出的实验数据的分散性问题.

  • 标签: 氧化钙 反应动力学 气固反应 变晶粒模型 脱硫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尿潴留产生的原因及其膀胱逼尿肌功能的改变。方法结合尿动力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178例急性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男性患者中,年龄〉50岁者急性尿潴留原因主要为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占60.63%(77/127);年龄≤50岁者急性尿潴留原因主要为腰骶段脊椎外伤后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占72.55%(37/51)。各年龄段女性患者急性尿潴留原因皆为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年龄〉50岁男性患者与同年龄段女性患者膀胱低顺应性及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膀胱及膀胱出口梗阻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患者产生急性尿潴留的原因主要为膀胱出口梗阻;而女性及中青年男性患者急性尿潴留的原因主要以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为主,其逼尿肌收缩功能依不同的病因出现不同的改变。

  • 标签: 尿动力学 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逼尿肌
  • 简介:研究了弹塑性梁系统的动力特性.从弹塑性梁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出发,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用虚功原理建立单个梁的动力变分方程,利用假设模态法离散.在此基础上引入运动学约束关系,建立了弹塑性梁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方程.对重力作用下的柔性单摆和双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塑性应变引起横向变形绝对值增大和横向振动振幅衰减,在角加速度突变时塑性效应最为显著.

  • 标签: 弹塑性梁系统 非线性本构关系 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