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道德本体论的建构。无论是“理本体”还是“心本体”都将儒家伦理精神涵泳其中而获得了一种统摄世间万物的意义。伦理与艺理相通,道德本体论的建构对当时文人画的体例与风格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塑成了相应的审美旨趣。

  • 标签: 宋明理学 道德本体论 文人画
  • 简介:今年5月21日,是我们敬爱的赵朴初居士驾鹤西归十周年的日子。弹指挥间,十年过去了,但是,仿佛赵朴老的音容笑貌依旧,他的风采、睿智,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仍然是那么的真切、那样的亲切。在此时此刻,我们上海佛教界的同仁与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朋友们在一起,深切缅怀赵朴老,使我不禁浮想联翩。

  • 标签: 居士 睿智 中国民主促进会 明月 赵朴初
  • 简介:佛教寺院往往有一座名日“五观堂”的处所。五观堂是僧尼用斋的地方,又称“斋堂”。泉州开元寺的五观堂的石门楹联写着:“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难消”。佛教的“五观“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斋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方受此食。“三心”是:贪、嗔、痴。

  • 标签: 佛教寺院 用斋地 用斋制度 宗教信仰 僧尼
  • 简介:安徽省宣城县东镇圣母堂,始建于1880年,为安徽省教友的朝圣地。后因年久失修,无人照管,堂屋毁损。解放后,曾于1986年12月28日修复开放。但是当时的修葺工程,只能说是初步的、简陋的。复堂之初,偌大圣堂,四壁皆空,连半块玻璃也没有。经过上级支持,教友捐献,爱国会主持,两年多来整修工程继续进行,全部窗框现已去旧换新,玻璃配齐;跪凳、坐凳漆得通红;圣体栏杆及弥撒间地板也

  • 标签: 圣堂 圣体 宣城县 玫瑰经 望弥撒 皆空
  • 简介:布依族是六盘市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据统计,现有人口近30万,广泛分布全市农村地区和城市中心区。在全市50多个少数民族乡中,布依族集中分布的乡有25个,占少数民族集中分布乡的30%。千百年来,布依族和其他民族一起在六盘和谐生产生活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充分利用布依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六盘市特色旅游,

  • 标签: 六盘水市 布依族 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生态环境 民族文化资源 少数民族
  • 简介:7月8日至10日.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会长谷幸正先生一行3人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来华访问。在京期问.谷先生拜访了中中佛教协会.到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佛教学者进行座谈.并在中国佛学院做了佛学演讲。

  • 标签: 日本 水谷幸正 访华活动 净土宗 佛教 学术交流
  • 简介:本文从湛若对“随处体认天理”、“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勿忘勿助”这三个重要主张的阐释出发,指出湛若对自身学问归属有着自觉而深刻的认识,在接续白沙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充其内在意蕴与现实指向,因而极具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湛若水 陈白沙 随处体认天理 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 勿忘勿助
  • 简介: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帝制终结的1912年,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以及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些时间节点,一方面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划分为不同阶段,有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变化性和阶段性;另一方面,又多少遮蔽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某些共相特征,使人们不易见到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其中最难逾越的是1949年这一分岭,它又和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的学科畛域交织在一起,使情形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开始意识到跨越时间界限、突破学科畛域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并作了有益的尝试。哈佛燕京学社为此举办以“再思1949年分岭:政治学与历史学的对话”为主题的工作坊,邀约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的十余名政治学者和历史学者,围绕相关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方法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鉴于工作坊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为扩大跨时段、跨学科研究路径在中国学界的积极影响,特将会议纪要完整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1949年 历史学者 政治学 分水岭 对话 跨学科研究
  • 简介:以周绍良副会长为团长,游骧副秘书长为副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友好访朝团一行五人,应朝鲜佛教徒联盟中央委员会(以下简称“朝佛联”)的邀请,于7月2日至13日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受到“朝佛联”的热情接待,访问成功,我们满载着朝鲜人民的高义友谊而归。当7月2日下午代表团抵达朝鲜首都平壤时,就受到“朝佛联”黄副委员长、沈秘

  • 标签: 朝佛 周绍良 中国佛教协会 副团长 法门眷属 佛教界
  • 简介:明代岭南思想家湛若1537年途经滕县写下的《吊文公词》,既是一篇被作者的各种文集失收的佚文,有其自不待言的文献学价值;又是一篇罕见地高度评价滕文公的孟子学文献,在人们几乎不把评价滕文公当作问题意识的孟子解释史中,饱含耐人寻味的思想史价值。

  • 标签: 湛若水 滕文公 《吊文公词》 孟子学文献 孟子解释史
  • 简介:通行本第八章“善利万物而不争”一句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中分别写作“善利万物而有静”和“善利万物而有争”。对此,有学者认为,帛书甲、乙本均为误写,《老子》原文当从通行本作“善利万物而不争”;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帛书《老子》并非误写,乙本中的“争”字乃甲本中“静”字的假借,《老子》原文当如帛书甲本作“善利万物而有静”。关于此一问题,新近发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以下简称北大《老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以北大《老子》为参考,并参照其他《老子》版本,对此句作出了新的探讨。通过对比与分析,文章认为,此句本应作“善利万物而有争”。但因其在字面意义上似与《老子》思想相抵牾,在文本流传过程中,最终被改作了“善利万物而不争”。另外,通过考察《老子》第八章在文本流传过程中的变化,文章亦将《老子》文本的发展与演变作一探究。

  • 标签: 北大《老子》 有争 有静 不争
  • 简介:《地理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教学中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实现课程目标,也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侧重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乡土地理极富地方特色,往往是绝无仅有。

  • 标签: 乡土地理 情感态度 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