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致H9c2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检测不同剂量DMF(0mM、50mM、100mM、200mM)染毒24h后胞浆内活化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Bax、Bcl-2以及细胞色素C(Cyt-c)水平的改变。结果不同剂量DMF(0mM,50mM,100mM,200mM)染毒24h后胞浆Cleavedcaspase-3、Bax和Cyt-c水平升高,Bcl-2水平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leavedcaspase-3:F=23.33,P〈0.001;Bax:F=60.31,P〈0.001;Bcl-2:F=577.8,P〈0.001;Cyt-c:F=104.0,P〈0.001)。Cleavedcaspase-3和Cyt-c水平在100mM、200mM染毒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Bax在50mM、100mM染毒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00mM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Bcl-2水平在50mM、100mM、200mM染毒组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Bax/Bcl-2比值增加,100mM,200mM组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DMF染毒后可上调H9c2心肌细胞Cleavedcaspase-3、Cyt-c以及Bax/Bcl-2水平,下调Bcl-2水平。线粒体通路参与了DMF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过程。

  • 标签: 二甲基甲酰胺 肌细胞 心脏 细胞凋亡 体外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并且探讨VEGF与PI3K在调控血管生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S-P方法对32例EM手术标本和30例子宫肌瘤中VEGF、Akt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M中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Akt、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6/30)、37.5%(12/32)、84.4%(27/32)、60.0%(18/30)、75.0%(24/32)、87.5%(28/32);EM中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MVD分别是(10.37±5.24)、(19.14±7.10)、(48.24±10.54)。Akt、VEGF和血管密度在EM中异位内膜较正常内膜组高表达,在调控血管生成过程中,Akt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PI3K/Akt、VEGF均参与EM的发生发展,在EM血管生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共同参与EM过程。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老年小鼠DNA损伤检验点ATM-Chk2-p53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21月龄C57BL/6老年小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同时取3月龄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淫羊藿苷组小鼠给予含0.02%淫羊藿苷的饲料喂养,老年对照组和青年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正常小鼠饲料喂养。利用淫羊藿苷干预3个月后,在实验之前部分小鼠先进行5CyX线照射6h,然后所有小鼠麻醉后处死,收集标本进行相关实验。取小鼠脾脏,抽提小鼠脾组织中的总RNA,利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DNA损伤检验点上关键分子ATM、Chk2和p53的mRNA表达水平;提取小鼠脾组织中的总蛋白,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DNA损伤检验点上p-ATM、p-Chk2和p-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电离辐射情况下,老年小鼠ATM、Chk2和p53基因的mRNA表达的增高倍数明显较青年小鼠低,同时老年小鼠p-ATM、p-Chk2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青年小鼠降低;而淫羊藿苷能够提高老年小鼠在电离辐射情况下ATM、Chk2、p5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且能够提高老年小鼠p-ATM、p-Chk2和p-p5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淫羊藿苷能够激活DNA损伤检验点ATM-Chk2-p53通路功能,这可能是淫羊藿苷延缓小鼠衰老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衰老 淫羊藿苷 ATM-Chk2-p53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组通过监测Wnt-1、β-catenin在子宫内膜损伤修复中表达变化情况,探讨Wnt信号途径在子宫内膜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建立了体外观察子宫内膜干细胞的模型,采用蛋白印迹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损伤修复中Wnt-1、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蛋白定量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显示正常及损伤后12h子宫干极少量表达Wnt-1及β-catenin,损伤后18hWnt-1及β-catenin表达最强,其后随时间延长,Wnt-1及β-catenin表达逐渐减少。结论Wnt-1在子宫干细胞早期增殖分化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而β-catenin在子宫损伤后的组织修复过程中对子宫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Wnt/&beta -catenin 子宫内膜干细胞 损伤修复
  • 简介:目的观察黄连降脂合剂对AS大鼠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调控的影响,并探讨黄连降脂合剂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大剂量维生素D3腹腔注射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降脂合剂组、氟伐他汀组。12周以后酶法检测血脂,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病理变化情况,采用去蛋白法检测H2S含量。结果正常组几乎无表达,中药组和氟伐他汀组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与氟伐他汀组比较,H2S水平升高明显(P〈0.05)。结论黄连降脂合剂可能通过上调H2S的水平,从而防治AS形成。

  • 标签: 黄连降脂合剂 动脉粥样硬化 硫化氢 气体信号分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广藿香油治疗皮肤光老化大鼠的效果及对p38MAPK通路蛋白的调控作用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4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PD98059组和广藿香油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给予正常光照射,其余各组采用长波段紫外线+中波紫外线(UVA+VUB)光源照射制备大鼠皮肤光老化模型。PD98059组和广藿香油组大鼠分别给予对应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氧化还原酶、细胞凋亡蛋白及p38MAPK/ERK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皮肤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皮毛光泽度下降,皮肤颜色变深,且表皮干燥、粗糙、增厚、纹理增宽加深,弹性丧失;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p38MAPK、Ras、Raf、MEK、ERK1/2、Bax、Caspase9及C-Fos和C-Jun水平明显升高而Bcl2、SOD、GSHPX和CAT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广藿香油治疗后上述蛋白异常得到明显的恢复,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广藿香油治疗具有剂量依从性,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藿香油治疗皮肤光老化大鼠的效果与其调控p38MAPK/ERK通路相关蛋白及Bax、Bcl2、C-Fos和C-Jun表达有关。

  • 标签: 大鼠 光老化 广藿香油 氧化-还原酶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 简介:目的对葛根异黄酮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TGFβ-Smad蛋白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经葛根素异黄酮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TGFβ-Smad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葛根素异黄酮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Smad1、Smad2、Smad3、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IL)2、IL6、S100、β-淀粉样蛋白(Aβ)、Bax、Caspase3、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及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cl2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明显(P〈0.05)。结论葛根异黄酮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且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内TGFβ-Smad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葛根异黄酮 血液流变学 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任督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反应应激-损伤-修复相关信号的影响。方法:将216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督脉组和任督脉组每组54只,每组再进一步分为12、24、48、72、96和144h各6个亚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大鼠模拟MCAO手术过程,暴露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即可,不进行插线,不予治疗。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不予治疗。督脉组大鼠造模后选督脉经穴水沟、百会和大椎,并将大椎和百会两穴连接电针治疗仪。任督脉组建模后选用督脉经穴水沟、百会、大椎,以及任脉穴位气海、关元和承浆,并将大椎与百会、关元与气海四个穴位连接电针治疗仪。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外周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另有24只测定各组脑缺血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144h督脉组和任督脉组脑组织缺血量明显减小(P〈0.05),且任督脉组缺血量较督脉组小(P〈0.05)。与模型组相比,督脉组和任督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所有时间点均较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督脉组相比,任督脉组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均较之降低,且自24h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督脉组和任督脉组均能够从总体上动态地抑制ACTH的过度表达(P〈0.05),下调TNF-α以及上调TGF-β1表达水平(P〈0.05),且任督脉组优于督脉组。结论:电针任督脉可通过干预脑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应激-损伤-修复相关信号的表达,实现脑保护作用。

  • 标签: 电针 任脉 督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小板蛋白PDK1、AktThr308的影响,初步探讨补阳还五汤抗血小板活化作用与PDK1/AktThr308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用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29.69、14.84、7.42g/kg)及硫酸氢氯吡格雷(7.81×10^-3mg/kg)分别ig预处理大鼠,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空白组给予蒸馏水ig,1天/次,连续14天。14天后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6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组织TTC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全血中血小板CD62P含量,Westernblot检测富血小板血浆(PRP)中PDK1、AktThr308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小板CD62P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29.69、14.84、7.42g/kg)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组(7.81×10^-3mg/kg)均明显降低血小板CD62P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DK1、AktThr308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而补阳还五汤组(29.69、14.84、7.42g/kg)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组(7.81×10^-3mg/kg)PDK1、AktThr308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可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小板CD62P含量,并降低PDK1、AktThr308蛋白磷酸化水平,提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抑制PDK1/AktThr308信号通路发挥抗血小板活化作用。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血小板活化 CD62P PDK1/Akt Thr308
  • 简介:目的探讨骨关节炎(OA)膝关节正常及退变区域原位软骨细胞自发性[Ca^(2+)]i(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信号特征与差异。方法以西南医院关节外科提供的OA患者膝关节置换软骨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软骨区域分正常组与OA组。使用Fluo-8AM钙离子探针以及荧光显微镜观测法对组织中原位软骨细胞在不同Ca^(2+)浓度环境下自发性[Ca^(2+)]i信号进行观测;使用图像处理软件与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与OA软骨细胞在0mM与4mMCa^(2+)环境中均产生自发性[Ca^(2+)]i信号,且具向相邻细胞传递特性。正常组处于4mMCa^(2+)浓度中,表层及中层软骨细胞自发性[Ca^(2+)]i信号各项指标与深层软骨细胞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1)表层vs.深层,峰值量级:(1.73±0.13)vs.(2.90±0.25);响应率:(15.08%±8.29%)vs(69.65%±5.21%);峰值数目:(0.17±0.09)vs(0.95±0.08),P〈0.05。(2)中层vs深层,峰值量级:(2.03±0.76)vs(2.90±0.25);响应率:(36.75%±6.73%)vs(69.65%±5.21%);峰值数目:(0.61±0.10)vs(0.95±0.08),P〈0.05。但该差异在0mMCa^(2+)环境中不存在。OA组在0mM或4mMCa^(2+)环境中各层软骨细胞[Ca^(2+)]i信号均不存在差异;但其中层与深层软骨细胞[Ca^(2+)]i信号易受胞外Ca^(2+)浓度影响。(1)中层,4mMvs0mM:峰值量级:(2.3±0.11)vs.(1.86±0.11)、响应率:(53.88%±8.21%)vs.(26.50%±8.89%)、峰值数目:(0.84±0.94)vs.(0.28±0.07),P〈0.05;(2)深层,4mMvs0mM:峰值数目:(0.59±0.11)vs.(0.21±0.06),P〈0.05。在4mMCa^(2+)环境中,OA组表层与中层细胞[Ca^(2+)]i信号明显强于正常组:(1)表层,OAvs正常:峰值量级:(2.62±0.51)vs(1.73±0.13),P〈0.05;(2)中层,OAvs.正常:峰值量级:(2.3±0.11)vs.(2.03±0.76�

  • 标签: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钙离子信号
  • 简介: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G、CD41a~+IgM及CD19~+B细胞内IgG和Ig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B1(CD19~+CD5~+)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G和Ig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ITP患者IgG和IgM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难治组ITP患者治疗前后IgG和Ig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CD80~+细胞数与Th1的表达水平及Th1/Th2的比例呈正相关(r=0.502,r=0.471,P<0.05)。CD19~+CD80~+细胞数与IgG和Ig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2,r=0.467,P<0.05),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4,P<0.05)。IgG和Ig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58,r=~-0.526,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共刺激信号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发病。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 共刺激分子 血小板抗体
  • 简介:目的对脑脊液中S100-β及JNK通路蛋白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研究,以同期非迟发性脑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00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对象脑脊液中S100-β及JNK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组患者相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组患者脑脊液中S100β、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JNK通路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淀粉样蛋白(Aβ)、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环氧酶2(COX2)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神经营养因子3(NT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S100β及JNK通路蛋白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

  • 标签: 迟发性脑病 一氧化碳中毒 JNK信号通路 神经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P2X7受体(P2X7R)的小发夹RNA(shRNA)对人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凋亡及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优化shRNA转染条件,将2条靶向抑制P2X7R基因的shRNA载体片段(shRNA-1、shRNA-2)分别高效转染HONE1细胞,同时设转染无义序列(Blank)的空转染组及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分别于转染24、48、72、96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2X7R表达水平以筛选抑制率高的转染载体用于后续试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转染24、48、72、96h后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转染48、96h后的细胞凋亡率,QPCR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转染96h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和Wnt/β-连接素(β-catenin)通路中的蛋白变化。结果转染组的P2X7RmRNA水平均低于空转染组和对照组(P〈0.05),且选择干扰效率高的shRNA-1载体进行功能学研究;与空转染组和对照组比较,shRNA-1转染组的HONE1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促凋亡基因Bid、Bax的mRNA水平均升高,而抗凋亡基因Bcl-2、Mcl-1的mRNA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shRNA-1转染组处理后PI3K/Akt通路中PTEN蛋白水平均升高,而p-Akt水平均降低(P〈0.05),Wnt/β-catenin通路中p-β-catenin、CyclinD1和C-myc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通过shRNA抑制P2X7R基因表达可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可能与抑制PI3K/Akt、Wnt/β-catenin通路有关,对鼻咽癌的防治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小发夹RNA P2X7受体 鼻咽癌 增殖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