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诊治的46例行以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发生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3例)和实验组(23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于常规护理的前提下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具有显著优势,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获得相对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尿管造口术 皮肤感染 针对性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基于光学共聚焦原理的皮肤三维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皮肤CT)是近年来新兴的无创性皮肤影像学技术,具有原位、实时、动态等特点,主要应用于皮肤肿瘤、血管性皮肤病及银屑病等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皮肤CT将光学显微镜技术、激光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可以在细胞生理状态下进行诊断,还可实时动态地对同一组织多次成像,减少了传统切片制作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在皮肤病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得到了临床医师的一致认可。

  • 标签: 皮肤CT 皮肤病学 皮肤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制皮肤牵张器,对 9例皮肤缺损患者行皮肤牵张治疗 7-28d。结果;创面愈合。随访 1年,外观仅有线形瘢痕。结论:自制皮肤牵张器可有效治愈较大皮肤缺损创面,覆盖组织、外观满意。

  • 标签: 皮肤缺损 自制 简易 皮肤牵张器
  • 简介:摘要皮肤影像技术是以激光、超声和电磁波为基础等多种影像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皮肤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皮肤CT)、皮肤高频超声(皮肤B超)、皮肤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等。其中皮肤CT在大型医院和专科医院应用较广,本文对于常见皮肤病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症、汗管瘤、基底细胞癌等的皮肤CT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

  • 标签: 皮肤CT 扁平疣 脂溢性角化症 汗管瘤 基底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制皮肤牵张器,对9例皮肤缺损患者行皮肤牵张治疗7-28d。结果;创面愈合。随访1年,外观仅有线形瘢痕。结论自制皮肤牵张器可有效治愈较大皮肤缺损创面,覆盖组织、外观满意。

  • 标签: 皮肤缺损 自制 简易 皮肤牵张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皮肤护理对失禁性皮炎患者皮肤恢复的作用。方法:针对64名大小便失禁病人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法将病人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2),和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的研究组(n=32)。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失禁性皮炎出现率和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结果:研究组失禁性皮炎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大小便失禁 结构化皮肤护理 失禁性皮炎 皮肤恢复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皮肤护理在预防和治疗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并就不同人群的皮肤护理需求进行了分析。在预防方面,清洁、保湿和防晒是关键步骤,能有效减少皮肤问题的发生。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后的护理、特定疾病的护理方法以及营养补充和身体清洁的辅助作用都至关重要。此外,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皮肤护理需求各有差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综上所述,正确的皮肤护理能够维护皮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值得重视的健康管理方面之一。

  • 标签: 皮肤护理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介绍的首个食材就是松茸,一种被称为“天赋宝藏”的美味菇。无独有偶,2007年11月23日,世界最大的白松露茵在意大利比萨附近的一棵橡树下被发现,发现者克里斯蒂亚诺·萨维尼称,他和父亲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其完整挖出。

  • 标签: 食用菌 饮食健康 营养学 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乳酸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因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而得名。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会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双歧杆菌等为代表;

  • 标签: 乳酸菌 非健康状态 碳水化合物 益生菌 人体健康 双歧杆菌
  • 简介:摘要:糖尿病患者足跖部或趾间发生皮肤感染,称为糖尿病合并足。本病是引发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糖尿病合并足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糖尿病合并足的治疗护理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止痒洗剂1号在角化过度型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将2016年5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角化过度型足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甲组(n=50)采取止痒洗剂1号疗法,乙组(n=50)采取奈替芬酮康唑乳膏疗法。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甲组的愈显率为90.0%,明显比乙组的76.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止痒洗剂1号对角化过度型足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疗效,建议采纳。

  • 标签: 角化过度型足癣 疗效 止痒洗剂1号 奈替芬酮康唑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臭氧水疗浴治疗足伴感染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臭氧水疗浴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0%、6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臭氧水疗浴治疗足伴感染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适合临床。

  • 标签: 足癣伴感染 臭氧水疗浴 对照治疗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足并发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手、足之间关系,为临床有效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并发感染患者103例,对其临床特点、流行病学以及致病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研究发现,手足并发感染患者主要因素是习惯搔抓、洗手次数少、手足病史等引发;主要致病菌依次为红色毛、须、絮状表皮、紫色毛;通过对症治疗,仅1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9.03%,取得显著临床诊疗效果。结论手足并发感染患者多因搔抓习惯导致不同部位的致病菌传播,且手、足均是致病菌在手部与足部之间的相互传染引起的。针对不同致病菌引起的手足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且改变患者搔抓习惯,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值得研究。

  • 标签: 手足癣 并发感染 特点 诊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要浸洗方治疗角化过度型手足的效果。方法将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160例的角化过度型手足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分别是治疗组(中药浸洗治疗方)80例和对照组(常规外用药)80例,观察两组治疗方式的患者角化过度型手足改善情况、皮损消失时间、真菌消除率及症状消失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角化过度型手足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真菌消除率方面,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皮损消失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也比对照组快。结论中药浸洗方治疗角化过度型手足的效果明显,缩短疗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