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宋代等级安排的基本理念,是在优先保证务实性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维系官僚集团内部的稳定、协调,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班位,是彰显官员身份、排定等级的重要工具之一。北宋前期,以无权责的本官为班位的“衡量基准”,根据不同的等级季体“官与差遣分离”程度的不同,采用“分层”的安排模式;元丰改制期间,等级结构发生了改变,以注入职掌的职事宫为“重心”,此时,影响班位高下的“基准项”与“优先项”二者走向了合一,班位安排的繁琐程度也随之降低。元佑以後,为了使君主控御臣下的手段更加多元,避免频繁的等级下调对朝臣构成较大的心理冲击,资序、贴职、“二府旧臣”、“曾任侍从”等要素再次介入到等级安排之中,这也使排班的原则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 标签: 班位 文官 身份等级 元丰改制
  • 简介:宋承唐制,省试进士科初以诗赋、论、策、帖经、墨义为考试内容,其中又以诗赋为重。自太宗时代起,越来越多的士人对这种以诗赋为主的取士方式提出异议,认为应该提高策论、经义在进士考试中的地位。熙宁二年(1069),议更贡举法,欲罢进士诗赋考试。熙宁三年贡举,殿试进士科取消诗、赋、论三题考试,以策题取而代之。熙宁六年贡举,

  • 标签: 进士科 诗赋 经义 宋元 考试内容 考论
  • 简介:北宋为巩固西北边防,不但因山川形胜在宁夏北部设置了众多州、县,而且出于战略需要在宁夏南部修筑了大量堡寨。州县的弱化与堡寨的政区化对唐代以来所形成的传统州、县政区造成巨大冲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西北边防与政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西北边防 宁夏南部 北宋时期 政区 战略需要 堡寨
  • 简介:學界現階段對北宋熙寧時期的研究已努力超越以往多用變法與反變法、新黨與舊黨、消極與積極等歸類、評判式的討論範式。若着眼於熙寧時期王安石對中書、樞密院、三司等重要機構政務所進行的整頓,把研究目光投射到當時的日常政務處理當中,可觀察到此期在"變革"主旋律下對既有日常政務的處理狀況,進而瞭解此時神宗君臣積極推行新法的同時,也着意於强化政府處理政務效能,二者在理政方式上具有共性。神宗君臣通過特殊人事渠道推展政務,使新法推行與既有政務逐漸統合起來。經歷熙寧時期政務運作的調整,"舊日常"向着元豐時期"新日常"轉化,從而更加全面地呈現熙寧時期理政的特點。

  • 标签: 北宋熙寧 日常政務運行 宋神宗 王安石
  • 简介:本文力图说明,北宋王朝与西北边陲吐蕃部族问的“贡赐贸易”,鲜明地反映出当时中原地区汉族统治者所受的“重义轻利”的传统儒家“义利观”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对北宋统治阶层而言,蕃部贡马之利,远不及“和为贵”、“柔远人”之义来得重要,放弃一定的物质利益以换取边陲部民“聿求内附”、“心白向汉”的局面,是宋廷在“贡赐贸易”中采取“厚往薄来”方针的目的所在。而这样的方针确实为北宋王朝带来了更长远的利益。

  • 标签: 贡赐贸易 厚往薄来 和为贵 柔远人
  • 简介:南宋古文家吕祖谦,精于经学、史学与文学,编有《古文关键》,录韩、柳、欧、苏典范之作并加评点,示后学以古文作法;又编有《宋文鉴》(宋孝宗赐名为《皇朝文鉴》),为后世了解北宋诗文提供了一部颇有价值的总集。由于是奉敕编撰的,孝宗谕示“专取有益治道者”(吕乔年《太史成公编皇朝

  • 标签: 总集 散文 宋诗 北宋 古文家 文学
  • 简介:北宋时期,京师开封出现了买卖“交引”的活动,由于利润可观,不少原先经营金银、彩帛等货物的店铺都热心于此项买卖,有的店铺干脆转为专营交引业务,于是开封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民间开办的有价证券专营店——交引铺。“交引”是宋朝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这些证券,有...

  • 标签: 北宋开封 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 《东京梦华录》 专营 土著人 现钱
  • 简介:宋徽宗即位之初,向太后垂帘听政。知枢密院事曾布与左仆射章惇,就两府覆奏公事的方式产生了分歧。曾布为了能与向太后密谈,力主分班覆奏,章惇则力主合班覆奏,以求削弱曾布的优势。两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政争中利用了分班奏事、合班奏事、留身奏事、进熟状等多种进奏渠道。最终,在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曾布压倒章惇,获得了胜利。透过这次政争,我们可以对北宋君主与宰辅之间沟通渠道的运行实态,形成立体细致的了解。此外,此事亦提示我们,个人层面的君主、宰辅关系,与体制层面的皇权、相权关系,既有关联,亦有参差。君相之间既有矛盾,更有互补。相比备受关注的君相之争,两者如何在政治运作中形成"组合",更值得重视。

  • 标签: 北宋 徽宗 宰辅 奏事 皇权
  • 简介:从开封由北宋至晚清民国时期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历史轨迹可知,北宋以后的开封因政治地位下降、战乱破坏、整体衰落,城市空间大幅度内缩,并且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也处于一种解体状态.但在这种较强的衰落与颓变中,受内外城门形制与分布位置的影响,开封内城的空间结构、市民聚居分布区域以及主要空间结构线在元朝以迄晚清民国的漫长历史阶段内,基本上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一直延续下来,在复杂的历史变迁中体现出一种持久不变与恒定的力量.

  • 标签: 开封 城市空间结构 城门形制与分布
  • 简介:北宋前期,三司通過審覈勘驗帳薄、請受曆、文旁等財務文書所載信息,實現對京師倉庫場務錢物出納的監管,是謂"薄書期會"之職。其形式主要有二:一爲庫藏錢物支給官吏軍兵等人員,二爲官司間的錢物出納。二者運作模式存在相似之處,三司多須參與事前支撥審批,事後文帳勾銷,以保障京師錢物出納的真實、合法、準確性;惟前者涉及人員身份驗證等問題,相關財務憑證、審覈流程更爲複雜。"薄書期會"作爲三司日常行政的重要内容,不但是監管錢物收支的基本方式,也是三司"總國計"得以實現的基礎與保障。

  • 标签: 北宋 三司 審覈 財務憑證 文帳
  • 简介:景德镇湖田窑北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新出现了褐色点彩装饰器物,其工艺特征、技术来源和对景德镇元代以后釉下彩绘工艺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体式显微镜、高温热膨胀仪等,分析了8件北宋褐色点彩瓷枕样品的胎、釉、彩的化学组成,及胎体吸水率和烧成温度,初步揭示了景德镇湖田窑出土北宋褐色点彩瓷枕的制作工艺和化学组成特征。结果显示,褐彩瓷枕胎体表面留有明显的网格纹痕迹,在棱边内侧有镶接和泥条加固痕迹,应是在布上拍打成泥片后,逐面镶接成型制得;胎体烧结状态、烧成温度和吸水率相差较大,表面褐色图案为采用富铁原料在胎体表面彩绘后,施灰釉后经1100℃以上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明晰其化学组成特征和工艺特征信息,而且将为研究和揭示景德镇早期彩绘装饰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湖田窑 褐色点彩 化学组成 制作工艺
  • 简介:提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敦煌写本北宋《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并序》等各残片的缀合关系,并以盛行於中原地区的碑拓作品在敦煌被用作习书摹本这一事实,提示了北宋初年中原与敦煌在文化上的密切交流,同时也为研究同一写本为何会写有佛释道等教、俗不同性质内容的敦煌文献提供一点素材。

  • 标签: 敦煌写本 《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并序》 习书 俄藏敦煌文献Дx.10740
  • 简介: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但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完全畅通。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统治,从而使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考古发现新疆各地出土的历代中原王朝钱币,不仅仅限于历史上曾经对新疆行使过有效管理的汉、唐时期,而是自汉代至清朝,历代皆有。

  • 标签: 中原王朝 北宋钱币 新疆 西域都护 中原地区 考古发现
  • 简介:奏鈔是唐前期三省體制下處理日常政務的主要文書,隨着唐宋間中書門下體制的發展,一度淡出歷史舞臺。北宋元豐改制將中樞政務劃分爲"有法式事"與"無法式事"兩部分,奏鈔恢復行用,成爲處理"有法式事"的專用文書,並以"條例"作爲判事依據。從奏鈔的實際運用中可以看出,元豐改制重建的三省與唐代已有所不同,尚書省在政務運行中吸收了中書門下體制的諸多特點,中書與門下兩省亦存在新的制衡機制。而奏鈔復用的更大意義在於將皇帝從繁3)的細務中解放出來,標誌着宋代君主走向政務前臺的進一步深化。

  • 标签: 奏鈔 徐謂禮文書 元豐改制 中書權重 條例
  • 简介:学者讨论经学,自然离不开唐人注疏。今天我们研读经疏,大多采用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俗称阮刻本。根据长泽规矩也的考察,阮刻本所据底本,多为所谓“正德十行本”。十行本系经、注、疏并附《释文》合刻本,原为南宋末年建阳书坊所创,因每半页十行而得名。“正德十行本”多为元代刊刻,经过明代正德年间修补而成。

  • 标签: 《礼记正义》 《十三经注疏》 钞本 校勘 北宋 《释文》
  • 简介:"让历史学算起来!"这一近乎口号式的呼声,近年来颇具感召力。实话实说,呼声尽管响亮,但本人无太多新鲜感。虽然从前并不知道,1922年,梁启超便倡导"历史统计学"(1),但早在55年前,我就算了起来。我的研究生指导老师金宝祥先生当即告诫:"古代某些数字是算不清楚的,如粮食平均亩产量之类。"本人自来是个不大听话的学生,依然故我不回头,硬着头皮往下算。

  • 标签: 粮食亩产量 历史学 耕地面积 北宋 实话实说 指导老师
  • 简介:北京图书馆藏有一件北宋“彭司空买地券”石刻拓片,内容较为特殊,外国学者曾引用过该材料,笔者认为释读有误,并认为《汇编》一书对该石刻性质判断也不对,故而作了重新释读,并对其性质、含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北宋买地券 碑刻 道教 丧葬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