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将动结式晚出派的判断标准概括为“V2自动词标准”,指出这条标准过于严格,在判断动结式时难以贯彻到底,操作性不强。文章结合六朝至唐宋时期的八部文献,对“破、断、坏、灭”等4个动词的使动用法和用于动结式的情况进行了统计,据此分析了这条标准存在局限性的根源。

  • 标签: 动结式 V2 自动词化标准 献疑
  • 简介:北京话的"那谁"和安庆话的"小他"都是"舌尖现象"。"那谁"又衍生出一些新的用法,由表示"不能说1(事实)"演变为"不能说2(虚拟)"、"不能说3(道义)"、"不必说"、"不愿说"、"不好说(修辞)"等等。"那谁"、"小他"上述用法固化以后,成为语言的中一个指称单位,具有称呼、话语标记、指代等功能。"那+谁"、"小+他"这种组合形式以及称谓功能的形成机制均源于心理联想过程中的"由新及旧"和"以旧读新"原则,其中的核心构成成分只能是表示远指性的代词。"那谁、小他"和人称代词"你、他"一样,也有标记空间—人际距离的功能,其关系为:你〈小他〈他。

  • 标签: 舌尖现象 “那谁” “小他” 情态 指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试图从八个方面讨论各家设立的语义关系不一致的一些原因。本文指出,由于对复合的、意义笼统的、指向不同的、用于隐喻的、角度或类型不同的语义关系以及对意义在句法与词汇之间的分配方式、没有在表层上出现的成分、与意义不直接对应的句法形式等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处理方式,所以语义关系不一致的情况在目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本文还对语义关系的某些现象提出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看法。

  • 标签: 语义关系 句法形式 客体 复合关系 名词性成分 不及物动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1本文所要处理的复句都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复句,其间关系都可解析为“两分”复句。为称述简便起见,用P、Q来表示两个分句。§2复句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有推导关系,即P是Q的前提。另一类没这关系,P、Q分别表示前后两个分句。推导复句中各型都无法把它所表达的同一种关系在结构上加以延展。象“因为下雨(P),所以没出门(Q),所以那事没办成(R)”那种同一种因果关系延展的例子,既可看成是“因为P,所以Q;因为Q,所以R”的紧缩形式,也可看成是两层套在一起的包孕复句“因为(因为P、所以Q),所以R”,还可看成“因为P,所以Q1并且Q2”那种并列结论的结构。

  • 标签: 复句 重分类 分句 形式化 转折句 关连词
  • 简介:外来词音节语素是外来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动态形式,它反映了汉语社会对外来文化特质的认识,折射了汉语词汇特点对外来词存在状态的制约和影响.

  • 标签: 外来词 语素化 音节 汉语 词汇
  • 简介:《国文百八课》是叶圣陶和夏丏尊于1935年至1938年编写的初中语文教科书。这套教材采用单元编排法,每课分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其中综合了叶圣陶和夏丏尊的语文教科书编撰思想,即按单元和文章学知识系统序列编排,这种模式在当时是可谓创举,对当时乃至以后的教材编撰和语文教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国文百八课》 序列化编排 语文教科书
  • 简介:现代汉语中,“想来”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和丰富用法的主观标记词,其功能发展的脉络代表了标记词发展的一种趋势。“想来”最基本的功能是表说话人的主观推测,这种主观推测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出多样的类型,并由之泛化出主观评价功能和强调标识功能,在语篇和自然会话中又进一步拓展出篇章衔接功能和话语组织功能。“想来”功能拓展的机制主要源于自身语义的抽象泛及主观和交互主观的促动:“想来”的语义内涵丰富,适用语境广泛,极易引发说话人投射更多的主观认识,促进说话人对读者和听话人的聚焦关注。

  • 标签: 主观推测标记 想来 功能拓展 泛化
  • 简介:本文讨论"就是"类成分的话语标记功能,认为作为话语标记的"就是"其语篇组织功能是将一个不在当前状态的话题激活或将背景信息激活,包括确立话题、自我修正、标记迟疑和明示等。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各种话语标记功能的形成机制。

  • 标签: “就是” 话语标记 语法化
  • 简介:欧元的诞生消除了与汇率有关的跨国金融业务的成本和风险,使金融一体获得了新的动力。但是此后金融一体的进展比所预计的更难。通向完全的金融一体的剩余障碍主要在于欧盟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以及缺乏一个对日益复杂的跨国金融交易的集中的监管机制。这些障碍的消除需要强有力的政治支持。

  • 标签: 金融一体化 资本市场 监管机制
  • 简介:英语新闻标题位于新闻之首,具有简明精炼、形象生动等特点,并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特色。在新闻报道中,除起到概括中心,揭示主旨的作用之外还有着另一个重要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力。该文以前景理论为视角,分别从语相变异、词汇变异和语义变异这三个方面,对英语新闻标题中的质量前景进行分析,讨论其吸引功能是如何通过这些变异得以实现的。

  • 标签: 英语新闻标题 质量前景化 吸引功能 变异
  • 简介:"肆"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常见的表果连词,其语法的历程大致是这样的:先由表"陈设"义的动词演变为表"尽力"义的动词,再演变为表高程度义的程度副词,再演变为表高度强调义的语气副词,再演变为表轻微强调义的语气副词,最后演变为表果连词。表果连词"肆"不见于战国文献,因为它是一个具有方言色彩的语法成分。

  • 标签: “肆” 表果连词 语法化 西周 方言性质
  • 简介:本文以近两年发展迅猛的新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探讨新闻短视频这一创新型的内容生产策略对新闻生态的改变,并根据我国短视频产业及社交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结合新京报'我们视频'与澎湃新闻的'澎湃视频'在短视频新闻领域的实践,探讨短视频新闻传播的优化策略。

  • 标签: 新闻 短视频化传播 优势与对策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左VP右VP”对举格式可分为三个次类,且三个次类间存在一个语法等级序列。语料分析发现,此格式的语法过程贯穿两条线索:一是“左”“右”词汇语义的分化与虚化;一一是“表动作反复”格式语义功能的产生与发展。“左”“右”词汇语义的分化使其在“S+VP”结构中由主语降格为状语,加之前后两个VP在形式和语义上的变化,古代汉语中两个并列的“S+VP”结构最终在重新分析的作用下形成“表动作反复”的新语言形式;而这一语义功能的稳固又促使该结构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最终促成“左一个N,右一个N”这一对举格式。

  • 标签: “左VP右VP” 方位词 对举格式 语义分化 语法化
  • 简介:唐宋以後,《孟子》經由一系列政治操作,逐漸躍升爲官學權威.然而從學術史的角度考察其經典地位的樹立,則早在東漢趙岐的《孟子章句》中已經完成.趙氏的章句學,一是從《孟子》中抽繹出若干重要範疇,以之作爲詮釋的中心線索,映射和集結全文,證成《孟子》學術體系的自足性;再則從辭、事、義三個層面將《孟子》與六藝經傳進行對接,以説明《孟子》與六藝經傳的同構關係.經過這種比附與詮釋,《孟子》的經典性就不言而喻了.

  • 标签: 孟子經典 岐章句 章句孟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老舍先生重视文学语言的规范于是之我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了40多年,演了几十出戏。老舍先生的戏排了好几出,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是《龙须沟》和《茶馆》。但这两个剧本在语言上有很大不同。《龙须沟》土词土语比较多,例如像“日崩”(ribeng,意思是走得快...

  • 标签: 老舍先生 《茶馆》 于是之 祖国语言 我在 《骆驼祥子》
  • 简介:初中作文教学也要解放思想,真正地把写作教学落实在为生活而写作,而不是为应试而写作,让学生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写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思维认识水平、写作喜好,科学地为他们制定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案。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互评互改,互相学习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加深对写作的认识。

  • 标签: 初中作文 教学 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