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注浆是一种成熟可靠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它不仅能填充裂隙、溶洞,硬化地基,提高持力层强度,也能提高地基对桩身的摩阻力,进一步改善地基,提升桩基的受力性能。对于桩长较长甚至超长的灌注桩,通过后注浆工艺可以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及对桩侧土对桩身的摩阻力,达到提升承载力的目的,可以缩短原设计桩长,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安全性,同时节省造价。我认为,要确保后注浆的质量,就要高度关注后注浆的施工质量管理行为。

  • 标签: 超深摩擦灌注桩 后注浆 质量管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分泌型成熟B细胞表面抗原(sBCMA)表达水平和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5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sBCMA的水平并和正常范围比较,并分析其与临床疗效、年龄、疾病类型、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肾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7岁(31~73岁),男86例(54.5%)、女72例(45.5%),以IgG型为主,占51.2%(81例)。初诊患者治疗前sBCMA值M(Q1,Q3)为76.50(55.50,94.40)μg/L,100%高于正常值上限(14.5 μg/L)。按照疗效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R)组、较好缓解(VGPR)组、部分缓解(PR)组及无效组,结果显示,CR组[80.10(58.05,96.90)比15.70(9.85,28.65)μg/L]及VGPR组[74.60(52.20,93.00)比17.20(13.30,38.80)μg/L]sBCMA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R组及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清sBCM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诊患者血清完整蛋白型M蛋白含量与sBCM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2,P=0.040),骨髓浆细胞占比与sBCMA表达无相关性(r=0.07,P=0.449)。初诊时sBCMA水平与MM类型[IgG型、IgA型与轻链型分别为(78.6±3.5)、(72.4±5.4)与(83.8±6.9)μg/L]、年龄[≥65岁比<65岁:(73.6±5.5)比(79.3±3.1)μg/L]、R-ISS分期[Ⅰ、Ⅱ期比Ⅲ期:(80.2±3.1)比(69.4±6.1)μg/L]、肾功能[肌酐清除率(Ccr)≤30 ml/min比Ccr>30 ml/min:(81.6±4.8)比(76.5±3.4)μg/L]及高危核型[高危比标危:(73.6±5.7)比(80.2±3.2)μg/L]均无相关性(均P>0.05)。sBCMA的表达水平与MM患者IgM水平负相关(r=-0.39,P=0.002),而且治疗后sBCMA表达水平与MM患者IgM水平负相关(r=-0.25,P=0.015)。结论MM患者血清中sBCMA表达变化是MM临床判断疗效的可靠指标并且与MM免疫缺陷发生及治疗后恢复相关。sBCMA可作为一种监测和预判MM患者疗效的新的独立标志物。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分泌型成熟B细胞表面抗原 治疗反应 预后 免疫缺陷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国产远段打孔覆膜支架(Talos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使用Talos支架治疗的25例TBAD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血管造影确定释放支架后保留的分支动脉数;术后第5天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12个月CT血管造影(CTA)气管分叉水平主动脉直径、真腔直径、假腔直径;在术后1、6、12、24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支架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次手术情况及存活率。结果纳入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52.6±11.1)岁。术中血管造影显示保留了4(1,7)条分支动脉,术后第5天VAS评分为1(0,1)分。术前和术后6、12个月气管分叉水平主动脉直径分别为(34.9±1.1)、(34.6±0.9)、(34.8±1.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术前和术后6、12个月气管分叉水平真腔直径分别为(13.3±1.6)、(21.8±1.0)、(22.3±1.1)mm,术前和术后6、12个月气管分叉水平假腔直径分别为(20.8±2.2)、(4.5±1.5)、(4.6±1.7)mm,术后6、12个月真腔直径和假腔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30 d未发生支架相关不良事件;术后12个月未发生二次手术,未发生Ⅰ型和Ⅲ型内漏,无死亡病例与截瘫病例,支架结构、位置保持良好;术后24个月无死亡与截瘫病例,未发生支架相关不良事件。结论使用Talos支架治疗TBAD能够有效帮助主动脉重塑,同时能够保留肋间动脉与脊髓动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覆膜支架 介入治疗 治疗结果
  • 作者: 张媛媛 信茜 杨陈祎 王心怡 夏彤 王海云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 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南开大学附属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 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 30017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 nucleoprotein A2/B1,hnRNP A2/B1)、β淀粉样蛋白42(amyloid-β 42,Aβ42)及磷酸化tau 蛋白(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P-tau)水平在术前诊断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择期手术患者200例,年龄65~80岁。根据国际MCI工作组标准及欧洲阿尔茨海默病联合会工作组标准将患者分为MCI组(n=100)与对照组(n=100),每组男58例、女42例。术前检测患者血浆hnRNP A2/B1、Aβ42及P-tau水平,计算其诊断MCI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MCI组血浆hnRNP A2/B1、Aβ42及P-tau水平[M(Q1,Q3)]分别为310.0(275.1,344.2)、34.5(24.9,42.5)、190.4(150.4,301.7)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2.7(239.6,291.5)、18.7(14.7,26.6)、140.0(101.8,217.5)ng/L(均P<0.05)。以国际MCI工作组标准为金标准,血浆hnRNP A2/B1预测MC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80%、61%、0.781,Aβ42预测MC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AUC分别为78%、73%、0.744,P-tau预测MC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AUC分别为51%、79%、0.675。hnRNP A2/B1与Aβ42预测MC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者灵敏度均高于P-tau(均P<0.001);与P-tau相比,血浆hnRNP A2/B1预测MCI的AUC较高(P<0.05)。当3种指标联合时,其灵敏度为82%,AUC为0.842,均为最高,但特异度(71%)降低(均P<0.05)。结论血浆hnRNP A2/B1、Aβ42及P-tau三者联合可提高术前诊断老年患者MCI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诊断效能最大,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 β淀粉样蛋白42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关键时期,英语阅读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怎样在初中时期加强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发挥学生阅读英语刊物、作品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而以往阅读教学方式已不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应时出现。多元化教学与针对性辅导功能,推动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更有效施展自身教学价值。

  • 标签: 翻转课堂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 简介:摘 要: 本文针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索研究,以人教版四年级词汇课为例,通过课堂实物教学,学生多感官途径学习,以及实际生活情境创设三个方面,探究了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 标签: 词汇教学 多感官学习 实物教学道具 生活实际语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二维-三维-立体-概念”多维度模型教学模式即平面示意图到三维立体微课视频再到立体实物模型最后上升到概念模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有效突破初中生物学中结构性知识点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结构的深刻记忆和理解,提升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标签: 多维度模型 教学模式 初中生物
  • 简介:摘要: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插图是生物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不断地改进教师对教材图片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核心素养,本文以《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为例,阐述初中生物教材图片教学的教学策略。

  • 标签: 学科核心素养 图片教学 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
  • 简介:【摘要】 基于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特征,本文以《典范英语》2b L14The Ice Rink研讨课为例,论述如何通过小学英语绘本故事教学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能力。该课例依托故事情境,勾连学生经验,突出体验探究,开展层进式学习和沉浸式学习,促进知识与经验的相互转化和知识的实践应用,旨在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实现知识的意义生成和多样性价值。

  • 标签: 深度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   课堂设计
  • 简介:摘要:课外作业是教师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巩固复习知识方面的一种手段,承担起了延续课堂教学的使命。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要求英语教学“减负提质”,对课外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通过变枯燥为有趣、变条文为实操、变统一为个别化的方式,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多元课外作业设计,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

  • 标签: 小学 英语 多元课外作业
  • 简介:【摘要】英语学科素养的核心为形成语言能力、塑造文化品格、提升思维品质和发展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这四者是相互包容、互动和渗透。在小学PEP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两个对话教学,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知道学习语言知识,不仅是要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要重视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一节对话课四年级上册Unit 6 B let’s talk 为例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中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理念。

  • 标签: 英语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 对话教学
  • 简介:【摘要】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选课走班”是为了寻找一种更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探索尝试。班集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章小纯,2010)。如何借势发展?如何在“选课走班”的动态背景下寻求高中班集体建设的新突破?笔者基于学习共同体视角下,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结合管理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班集体建设的现状,剖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推动班集体建设的有效策略。

  • 标签: 选课走班 班集体 行动研究 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含地塞米松小剂量化疗方案治疗5例复发/难治(R/R)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B-ALL)的临床资料,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5例患者中2例伴T315I突变采用帕纳替尼,3例采用氟马替尼。结果显示,4例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患者,3例短期内达完全分子学缓解(CMR),1例无效;1例形态学复发患者1个月达完全缓解(CR),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反应、乏力和Ⅰ~Ⅱ度骨髓抑制。

  • 标签: 白血病,幼淋巴细胞,B细胞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微小残留病 复发难治
  • 简介:【摘要】教师利用超星学习平台进行线上开展中职英语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测、单招等考试有显著的效果。本文阐述中职英语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一些做法,旨在更好地激发中职生学习英语热情,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 标签: 中职英语 线上线下 混合式 探究
  • 作者: 黄烨 李君辉 王欣 邹煜 黄文锋 刘铖 张红星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42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合肥 230032,北京生命组学研究所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疗中心口腔科,北京 100039,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南宁 530007,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骨科,麻城 4383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溴结构域和末端结构域蛋白(BET)家族编码基因胚系罕见变异与中国部分地区人群恶性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针对溴结构域蛋白2(BRD2)、BRD3、BRD4基因设计捕获探针,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以及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募集的1 673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 661例非肿瘤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进行靶向测序。根据基因组分析工具包(GATK)最佳实践指南进行变异检测分析,采用ANNOVAR、VEP软件进行注释,筛选BET家族中胚系罕见变异。为了确定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在ClinVar数据库中检索其致病性的临床和实验证据,并采用SIFT和PolyPhen-2软件预测变异的致病性。以Fisher′s 精确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变异率的差异,采用SKAT软件将性别、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 673例肿瘤患者中,男911例,女762例;年龄(57.9±11.7)岁;肺癌1 111例(66.4%),肠癌266例(15.9%),乳腺癌186例(11.1%),食管癌或胃癌110例(6.6%),同期招募非肿瘤对照1 661例,其中男821例,女840例;年龄(44.5±13.9)岁。BRD2基因中共有4个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且这4个变异仅存在于17例肿瘤患者中。从肿瘤患者和非肿瘤对照中共筛选出5个存在于BRD3基因上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以及8个存在于BRD4基因上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BRD2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1.02%(17/1 673),高于非肿瘤对照[0(0/1 661);OR=+∞,95%CI:4.81~+∞,P<0.001]。BRD3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0.24%(4/1 673),与非肿瘤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2/1 661);OR=1.99,95%CI:0.46~10.47,P=0.690]。BRD4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0.18%(3/1 673),与非肿瘤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6/1 661);OR=0.50,95%CI:0.14~2.08,P=0.340]。进一步将“华表计划”中国人群全外显子测序数据集用作对照,BRD2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变异率为17/3 346(0.51%),明显高于对照[0.07%(3/4 154);OR=7.07,95%CI:2.32~22.83,P<0.001]。17例携带BRD2基因4个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患者中,肺癌9例,肠癌6例,乳腺癌1例,食管癌或胃癌1例。BRD2基因在肺癌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0.81(9/1 111),高于非肿瘤对照[0(0/1 661);OR=+∞,95%CI:3.95~+∞,P<0.001];BRD2基因在肠癌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2.26%(6/266),明显高于非肿瘤对照[0(0/1 661);OR=+∞,95%CI:9.03~+∞,P<0.001]。携带BRD2基因罕见变异的患者具有更早的肠癌发病年龄[(47.0±7.4)比(57.2±12.1)岁,P=0.017]。结论BRD2基因可能是肺癌、肠癌的候选遗传易感基因,携带BRD2基因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具有更高的肺癌、肠癌发病风险以及更早的肠癌发病年龄。

  • 标签: 肿瘤 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 肿瘤易感性 胚系罕见变异 肺癌 肠癌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人防地下室建设过程中,人防批复面积与人防建设面积并不相等,设计前期如何根据人防批复面积估算人防建设面积?人防掩蔽面积与人防建筑面积之间的折算系数如何选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前期人防建设范围的确定、疏散楼梯宽度、数量及人防口部的设置,同时还会造成设计的重复修改,增加设计工作量,目前人防设计的很多数据取值不准确问题前期难以发现,由于人防工程不可二次浇筑的特殊性,前期问题一旦带到后期很容易导致无法修改而影响最终整个人防工程的验收,有鉴于此,文章通过总结以往大量的人防工程设计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最终得出较为准确的经验数据,希望整个数据分析过程能为广大设计师在今后的人防设计工作中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及参考数据。

  • 标签: 人防工程  人防建设面积  掩蔽面积  折算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