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劳动派遣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用工形式,其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特点,给建立在传统雇用劳动关系基础上的职务发明创造权利归属规则带来了冲击。专利法第六条规定的“本单位”的含义不能涵盖派遣职员的接收单位。基于劳动派遣的特点以及职务发明创造权利归属规则确立的价值取向,建议专利法再次修订时应对派遣职员的职务发明创造权利归属规则予以明确规定,由派遣职员的接受单位作为“本单位”享有职务发明创造的相应的权利。

  • 标签: 劳动力派遣 派遣职员 职务发明创造 权利归属规则
  • 简介:外来人口迁移实现了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空间的流动与集聚,形成了不同的就业形态,一般而言有三种就业形态:雇主、雇员和自雇。本文通过“中国劳动动态调查”数据库研究发现:外来人口的就业形态不同,其留居意愿也存在差异。“雇主”比“雇员”更愿意在工作地留居;而“雇员”也比“自雇”的留居意愿要低。通过多层次模型分析还发现,外来人口居住社区的环境特征显著影响个体的留居意愿,没有发生环境污染的农村社区,人们越愿意留居;城市社区的绿化率越高,人们也越愿意异地留居。基于此,地方政府为引进和留住人才,不仅需要持续放开户籍登记制度,继续推进人才入户积分政策,以政策留人才;还需进一步为创业人才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经商环境,以工作留人才;加强社区营造建设,为外来人口创造宜居舒适的居住环境,以生活留人才。

  • 标签: 留居意愿 就业形态 社区环境
  • 简介:编者按:应该说,农村剩余劳动的转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不是一个新问题,关键是面对当前城乡双重压力的就业环境,如何迎对新挑战?化解新矛盾?这里面无疑需要新的政策与新的思路,同时也须有各种客观条件的配合和满足.而这一切,都需要探索、实践与总结.这里刊发的两篇与此有关的文章,意在引发人们对此的深入思考,并贡献新鲜的、不落俗套的良策.

  • 标签: 泸西县 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民收入 农民素质
  • 简介:目前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问题已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并成为近期学术热点之一.但对于人民公社时期剩余劳动状况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认为,该时期农村积存下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只不过被掩盖在"全民就业"的体制之下.因此,廓清公社体制对剩余劳力及其流动的制约因素,分析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政治、社会各层面上的影响,也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人民公社体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 社会控制 社会流动
  • 简介:中国劳动市场明显地分割为农村就业部门、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和城市正规就业部门。由于劳动市场分割等原因,使农村居民难以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进入城市正规部门就业,同时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缓慢,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低下,也直接降低了农村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 标签: 劳动力 市场分割 中国 农村 人力资本积累 制约
  • 简介: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是妇女获得了就业和发展的权利,与男性共同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为了社会发展,也是实现人的发展,即男女两性共同的发展。在中国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国家有责任建立性别平等的劳动市场政策,以保障妇女的就业权利及全面发展的权利。

  • 标签: 市场经济 性别平等 劳动力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分割的劳动市场.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市场改革等途径扩大农民的非家就业与领域,缩小城乡差距.

  • 标签: 城乡收入差距 就业 劳动力市场分割
  • 简介:城市规模不同,劳动个体特征对于就业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故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目标,需结合影响就业的个体因素进行分析。为此,结合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通过建立劳动就业的多项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越大,劳动的个体特征越呈现出未婚、技能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以及年龄大的特点,且城市规模越大,性别歧视越少;劳动的健康状况和是否为中共党员对于就业的影响,并没有按照城市规模大小呈同向变动趋势。进而,农业剩余劳动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宜规模的城市更易于实现就业。

  • 标签: 城市规模 就业因素 个体特征 多项Logit模型
  • 简介:劳动是商品,这是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得出的结论。朱富强先生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得出了劳动商品的结论,这是一种理论创新,是应当予以肯定的,但是他因此而否定马克思的结论就是不正确的了。

  • 标签: 商品 劳动 劳动力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朱富强
  • 简介: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转移之路黄兴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过程。实践表明,应该重视并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处理农业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关系1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一个基本前...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有中国特色 乡镇企业 户籍制度 积极探索 流动人口管理
  • 简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是一项政府主导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当前农村劳动转移过程中,面临着三种棘手的政府间利益博弈问题,即政府部门间利益博弈、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博弈和劳动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间利益博弈。这些利益博弈问题,增加了政府做好农村劳动转移的工作难度,阻碍着我国农村劳动转移就业的整体进程,应妥善加以解决。

  • 标签: D035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政府 利益博弈
  • 简介:目前,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的转移呈现出与东部不同的特征。要加快转移,一是形成合理的城镇结构体系,为剩余劳动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二是制定和实施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战略;三是深化体制改革,清除农村剩余劳动向城镇转移的障碍。

  • 标签: 西部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 城镇化
  • 简介:今年我国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使受灾地区农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受灾人口多,灾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面临诸多困难。如果发生受灾群众大规模盲目外流,不仅会影响灾后重建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还会给春运带来新的压力。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恢复生产、...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有序流动 灾区 劳动保障部门 重建家园 小城镇建设
  • 简介:进入21世纪,人才资源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本文着重探讨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

  • 标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人才资源 合理配置
  • 简介:21世纪前10年,上海市劳动市场将主要表现为一种不均衡的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上海自身劳动供给不足与总的有效劳动供给过剩,同时,劳动供给结构与劳动需求结构存在差异。本文对21世纪前10年劳动适龄人口、在校学生规模、外来劳动人口、迁移人口以及老年就业人口的预测,这10年劳动供给预测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在校学生规模,推进教育体系的改革;加强对外来劳动人口及迁移人口规模的调控;调节老年人口的就业参与率等政策性建议。

  • 标签: 2001-2010年 上海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市场 就业政策 教育体系
  • 简介:我国城市就业人口结构在某些职业类别、文化程度及年龄组的供求方面存在明显缺口,影响因素主要在于政策规定、收入与支出对比值、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以及求职者的判断。应当通过完善城市就业及配套政策、提升收入与支出对比值的合理性、明确用人单位招聘条件、提高就业人口结构透明度等途径来优化我国城市就业人口结构。

  • 标签: 城市就业人口结构 北京市 劳动力市场 求职者
  • 简介:该文指出,贵州省毕节地区农村劳动转移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取得显著成就,为贫困地区走出了一条农村劳动转移、农民增收、贫困缓解、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重建,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道路。在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开发力度,产业空间结构进一步调整,更注重区域平衡发展的背景下,毕节地区将会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迎来新一轮农村劳动转移的机遇。为此,该文建议,毕节地区要根据宏观环境新变化,在扩大转移总量、拓展转移空间、培育转移新人上,构建新的转移战略,更好的推动农村劳动的转移。

  • 标签: 劳动力转移 扶贫 农民增收 就业
  • 简介:我国过去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为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其优越性正在不断体现。这一切不仅增强了我们大家的信心,还进一步调动了我们大家努力投身于社会主义现化代建设的积极性。在今后十年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这一关键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任务将史为艰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必须坚持国民经济持续、

  • 标签: 现代化建设 “八五”计划 十年 战略目标 政治生活 社会环境
  • 简介:一、罗平县农村劳动资源现状据统计,2003年罗平县共有农业户118214户,486195人,劳动年龄人口283302人,其中:男性148289人,女性135013人.平均每户拥有劳动人口2.4人.从行业分布看,从事第一产业的258984人,占91.4%;从事第二产业的6590人,占2.3%;从事第三产业的8560人,占3%;外出务工人员9169人,占3.4%.在第一产业中,从事种植业的219214人,占84.6%,从事林业的1187人,占0.5%,从事牧业的38217人,占14.8%,从事渔业的366人,占0.1%.从(净)收入分配总额看,第一产业5193万元,从业人员人均1745元;第二产业8734万元,从业人员人均12502元;第三产业7773万元,从业人员人均9081元;外出务工所得2030万元,人均2214元.

  • 标签: 罗平县 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资源 云南 农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