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引言浙江省为我国的重要麻区之一,因受季风影响,四季雨量分布不均。尤以7月和8月上旬遇有干旱时,正值麻株旺长,需水迫切之际,而自然降水在多数年份仅为麻地腾散量的30—60%。因此,浙江的主要产麻区如萧山、余杭、上虞和海宁等地,夏旱时就需要灌溉麻地,并已久见成效。

  • 标签: 贮水量 旱期 雨量分布 夏旱 季风影响 土壤毛管水
  • 简介:摘要: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有较长时间的冬,所以在即使是施工淡季的冬,气温较低时工地也在继续施工。尤其是混凝土浇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占主导环杰,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应对混凝土在冬施工时所产生的问题与影响的解决方案。同时,本文还介绍了进入冬时混凝土对于施工的影响、冬混凝土施工的原理、建筑工程技术中混凝土冬施工技术几个方面研究与探讨。

  • 标签: 冬期施工 混凝土 施工技术
  • 简介: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11枯水(4月)的普者黑湖LandsatMSS/TM/ETM+/OLI影像数据,研究1977-2014年间枯水普者黑湖面积变化;从降水量、农田面积、总人口和GDP等角度,探讨其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1977-2014年间,普者黑湖面积波动变化,除2002年和2009年出现面积大幅增加外,其它时期湖面积在萎缩,且自1977年以来,普者黑湖面积的萎缩速度在逐渐加快,2009年湿地公园建成后,其面积萎缩速度有所减缓;2普者黑湖面积缩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干扰,湖面积萎缩与当地GDP和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不相关;3普者黑湖面积减少地段主要集中在天然堤带、泛滥平地带和湖泊洼地带以及中游人口集中的村庄附近,减少的湖面积44%被开垦成农田;4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有效减缓了湖面积的萎缩态势,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达到了湿地保护的目的。

  • 标签: 普者黑湖 岩溶湖泊 湖泊面积 枯水期 遥感影像
  • 简介:基于1955—2009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石家庄市霜冻的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从气候平均上来看,石家庄市初霜冻日为11月7日,终霜冻日为3月21日,无霜冻为230d;石家庄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5%,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16%,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4%,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15%;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石家庄市霜冻在90年代后,有初霜冻日推后、终霜冻日提前、无霜冻延长的趋势;初、终霜冻日、无霜冻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85、-4.10、6.95d(/10a)。

  • 标签: 霜冻 最低气温 气候异常
  • 简介:利用陕西红富士种植区9个基地县2009—2015年4—8月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以及8月底果实品质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红富士果实膨大品质特征、各基地县及果区之间的差异性和气象因子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陕西红富士果实膨大平均单果质量为114.0~151.7g,果形指数为0.833~0.885。各基地县中,凤翔单果质量最大,旬邑最小,且凤翔单果质量与其他县差异显著。白水果形指数最大,洛川最小;安塞果形指数与除洛川外的其他县差异显著。各果区中,单果质量关中西部最大,渭北西部最小,且各果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果形指数渭北东部最大,陕北最小,且陕北与其他果区差异显著。气象因子对苹果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平均单果质量与积温、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多为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则为负相关关系;果形指数与积温呈负相关关系,与5—6月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果实品质 气象因子 统计分析 陕西红富士
  • 简介:利用1971—2015年云南省124个气象台站雨季开始日期、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PC热带太平洋海温指数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云南雨季开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前期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云南雨季主要从东、南、西3个方向呈半包围态势向西北腹地推进,具有明显的季风交汇区特征;(2)前期热带太平洋海温对云南雨季开始的第一空间分布模态(全区一致型)影响显著,即除了雨季开始最早的滇西北、滇西、滇东北和滇东南等少数边缘地区,云南大部分区域的雨季开始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前期3—4月Ni1o3.4指数相关性最好;(3)云南雨季开始对前期3—4月Ni1o3.4指数的响应具有非对称性,对暖事件的响应大于对冷事件的响应;(4)前期热带太平洋海温主要通过影响低纬Walker环流和季风系统进而影响云南雨季的开始。

  • 标签: 季风交汇区 云南雨季开始期 热带太平洋海温
  • 简介:利用2007—2013年NCEP/NCAR的700hPa经、纬向风场及水汽场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上海市1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上海梅汛期强降水进行周期分析,提取低频信息,并利用向量场的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对其进行分型。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梅汛期降水存在30—50d的显著周期。在强降水发生,低频系统存在4个主要聚集区。贝加尔湖以西至河套地区存在并维持低频反气旋,鄂霍次克海附近多为低频气旋,这两个地区是中高纬冷空气的主要活动区域;孟加拉湾附近的低频反气旋及热带洋面的低频气旋是水汽的两大源地。这些区域的显著低频系统的生消是延伸预报的主要依据。上海入梅首场强降水发生前,多为偏北气流控制。南北低频气流辐合区向北移至30°N附近,上海地区梅汛期强降水发生。低频风场及水汽场的北传与梅雨带的移动有较好的对应,当低纬低频水汽稳定北传至30°N附近时,江南北部入梅,随后偏南水汽或继续北进或滞留,对应梅雨带的持续北抬或间歇性停滞。低频经向风及水汽输送的特征是梅汛期延伸强降水的前兆信号。跟踪监测低频偏南气流的北传进程有助于预报入梅强降水过程。

  • 标签: 梅汛期强降雨 低频天气图 延伸期预报模型
  • 简介:【摘要】现代工程体系越来越复杂对工程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在价值观、目标体系和管理定位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管理的实际需求。现代工程体系作为一个内部结构复杂的整体,在进行工程管理时,必须要从全局出发,同时也要关注各个部分,将整个工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管理,推行工程全寿命管理。工程全寿命管理就是从整个工程系统出发,对整个工程管理的全部要素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管理目标的优化。

  • 标签: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油田企业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推进,这给油田企业的油藏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油田企业在实际管理油藏过程中,油藏开发后期会出现高含水问题,严重影响油藏的生产效率。因此,为了提高特高含水现有油藏的生产效率,本文分析了特高含水油藏的生产情况,并深入研究了特高含水油藏精细管理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水库 特高含水期 精细化管理 方法研究
  • 简介:摘要:当油田开展采油工作时,随着原油向外开采时,地底内部的基础能量会明显的下降,原油黏度率会明显的上升,生产效率会明显的下降。如果持续出现压力降低的情况,会对原油的生产造成影响。在原油生产过程中甚至会出现死油的情况,造成原油开采遇到困难。主要处理方式是在油层中加入水,将地底的压力作出改变,实现原油的产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基于此,以下对石油地质工程中改善高含水油田注水开发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石油地质工程 高含水期 油田注水 开发分析
  • 简介:通过分析湟源、民和、门源、德令哈四站的八十年代以来气象条件对小叶杨物候的影响,得出各自然物候预报模式,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气象条件 自然物候 影响
  • 简介:摘要高层建筑的兴起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化、商业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步伐。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电气化、机械化以及计算机等在建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轻质高强度材料的研发问世等,为高层建筑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条件以及物质基础。文章将重点结合两个高层筒体剪力墙工程冬滑模施工的具体施工经验,对高层筒体剪力墙工程冬滑模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用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详细的研究讨论。

  • 标签: 层筒体剪力墙 工程冬期滑模 施工
  • 简介:利用京、津、冀区域80个气象观测站196l~2010年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的积温、生育及负积温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越冬前的积温及生育、返青后的积温及生育,总的分布呈自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麦越冬前积温增加最多的是东北部,平均每10a增加13.0℃,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a增加8.4℃。小麦返青后的积温增加最多的是北部,平均每10a增加40.9℃,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a增加30.7℃。小麦越冬期间负积温的绝对值南部明显少于北部,并且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近50a冬季负积温绝对值下降,尤其是1988年以来气候变暖明显,不易发生冻害,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利。

  • 标签: 生育期 冬小麦 积温 负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