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据《每日科学》报道,由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率领的一支考察队在刚果(金)东部偏远地区的一个保存完好的原始林中发现6个动物新种:1个蝙蝠新种、2个鼩鼱新种、1个啮齿动物新种和2个蛙类新种。

  • 标签: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原始林 新种 刚果 偏远地区
  • 简介:通过收集、驯化野生兰,建立种质资源基因库,优选市场前景好的多个珍贵品种,杂交育种.用原生种种子及人工授粉的杂交种子进行组培扩繁,优选增殖、壮苗、生根培养基配方,炼苗光强、温度对无菌苗移栽成活的影响,以及基质、光强、温度等对大棚移栽成活率的影响,探讨分析野生兰珍贵品种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 标签: 野生兰 诱导 增殖 生根 移栽
  • 简介:德国:德国木材贸易联合会(GDHolz)月度报告显示,6月份德国的木材销售收益同比增加1%。刨切产品和花园木质产品等两个部门的销售收入分别增加了10%和8%,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其他产品部门的详细销售数据目前尚未公布。

  • 标签: 销售业绩 木材工业 木材贸易 德国 木质产品 销售收入
  • 简介: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防治措施,黄纹竹斑蛾已成为危害毛竹叶片的主要害虫。为探索有效控制黄纹竹斑蛾危害的无公害防治措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种植物源杀虫剂:0.5%藜芦碱可溶性液、1%苦皮藤素可溶液、4%鱼藤酮乳油、1.5%苦参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和1.1%苦参碱粉剂对黄纹竹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其中前5种药剂采用喷烟技术施药,后一种药剂采用喷粉技术施药。结果表明:施药后3d,6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0.5%藜芦碱可溶性液、1%苦皮藤素可溶液和4%鱼藤酮乳油的田间最佳用药浓度是原药与0号柴油容积比为1:40,用药量为1200mL/hm^2;1.5%苦参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田间最佳用药浓度是原药与0号柴油容积比为1:9,用药量为800mL/hm^2;1.1%苦参碱粉剂田间最佳用药量为22.5kg/hm^2。上述6种植物源杀虫剂均可作为无公害防治黄纹竹斑蛾幼虫的药剂,在黄纹竹斑蛾幼虫危害时施用。

  • 标签: 黄纹竹斑蛾 植物源杀虫剂 毛竹 最佳用药量 无公害防治
  • 简介:2008年7月22日17时30分,从海拉尔开往塔尔气的6328次列车缓缓地进入终点站,3名民警押着一名垂头丧气的中年男子走下火车。一个月前发生在内蒙古绰尔林业局冷库的“6·27”特大干蕨菜盗窃案成功告破了。

  • 标签: 盗窃案 侦破纪实 终点站 海拉尔 干蕨菜 林业局
  • 简介: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专项(201104012)“太行山区主要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保育利用研究”项目,通过对山西省境内辽东栎等13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种质资源调查、优树选择、苗期测定、区域试验林建设等研究,选育出一批优良种质资源。2014年申报了林木良种,皂荚“帅丁”、横河辽东栎母树林种子、康城辽东栎母树林种子、坪松辽东栎母树林种子、灵空山辽东栎母树林种子、真武山辽东栎母树林种子,分别通过了山西省林木良种委员会的审定。

  • 标签: 林木良种 良种审定 山西省 公益性 行业 林科院
  • 简介:根据笋用丛生竹引种要求,选择生长指标和抗性指标,运用集对分析法评价了6种丛生竹在浙江温州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黄麻竹的生态适应性最好,其次是勃氏甜龙竹,中等适应性的竹种为白绿竹、马来甜龙竹、青麻11号,沙罗单竹则较不适应。

  • 标签: 引种 丛生竹 生态适应性 评价 集对分析法 浙江温州
  • 简介:10月8日,公安部修订发布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以下简称123号令),对校车、大中型客货车、危险品运输车等重点车型驾驶人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了记分分值,记分项由38项增加至52项。除关于校车驾驶人管理的内容外,123号令其他规定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 标签: 机动车驾驶证 公安部 闯红灯 违法行为 驾驶人 客货车
  • 简介:历史不会忘记,30年前,大兴安岭熊熊大火吞噬了整个漠河县城和塔河县大部分地区,烧死211人,烧伤266人,5万余人流离失所,101万公顷森林荡然无存的人间惨剧。历史不会忘记,30年来,不屈不挠的大兴安岭人持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大兴安岭精神,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厚植生态根基,加快转型发展,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屏障的奋斗历程。

  • 标签: 特大森林火灾 大兴安岭 历史 生态屏障 重建家园 吞噬
  • 简介:首次研究了低温锻炼对甜杨(Populussuaveotlens)幼苗抗冻性的效应,并对低温锻炼中的G6PDHase,ATPase及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测定.另外,在低温锻炼前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对甜杨幼苗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低温锻炼可明显提高甜杨幼苗的抗冻性,但整个低温锻炼过程必须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10℃的温度下锻炼6天,虽对甜杨幼苗抗冻性的提高效应不明显,但它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为第二阶段的-20℃锻炼的进行及抗冻性的完全发育提供基础.伴随着幼苗枝条中蛋白质含量及G6PDHase和ATPase活性提高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幼苗的抗冻性;脱锻炼2天后,幼苗抗冻性下降到未锻炼水平,而枝条中蛋白质含量及G6PDHase和ATPase活性虽有下降但略高于未锻炼.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预处理则明显降低了幼苗抗冻性和蛋白质含量.进一步分析发现,低温锻炼中的G6PDHase和ATPase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幼苗抗冻性的提高密切相关

  • 标签: 甜杨 低温锻炼 抗冻性 蛋白质
  • 简介:对《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6年来的载文量、引文量、引文类型、论文发表周期、论文作者结构、特色栏目信息等指标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办高校文科学报的发展做了相应思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论文分析 高校 社会科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