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水稻白叶枯病由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引起种细菌性枯萎病害,严重危害水稻产量。水稻受白叶枯侵染后,通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分子互作机理种重要手段。为了筛选出稳定表达内参基因,以确保后续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可靠性,本研究以接种了白叶枯病菌PXO61、PXO99水稻叶片为研究材料,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取样,6个常用水稻内参基因(TUB,EF1α,UBQ5,ACT,18SrRNA和GAPDH)表达进行qRT-PCR检测并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三种软件6常用内参基因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6个内参基因在两种白叶枯病菌侵染后表达量变化均有差异;综合三种软件算法,受白叶枯PXO61和PXO99侵染后水稻叶片中表达最稳定基因为EF1α、ACT和TUB,为水稻响应白叶枯病菌基因表达及其进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水稻白叶枯 水稻内参基因 QRT-PCR
  • 简介:为有效利用SSR-PCR技术分析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银缕梅遗传多样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3),即3因素4水平,影响SSR-PCR扩增结果因素(引物,模板DNA浓度和循环数)进行优化筛选,并在此基础上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样量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银缕梅最佳SSR-PCR反应体系:10μL2×PCRMix、40ng模板DNA、10μmol/L引物,其余用ddH_2O补齐至20μL。PCR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15min,95℃变性30s,57.5℃退火1.5min,72℃延伸1min,3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60℃延伸30min,扩增产物4℃保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样量以1.5~2.0μL为最佳。利用优化后体系进行引物筛选,从18引物中筛选出11具有多态性引物,说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稳定性。该体系建立可以为今后利用SSR标记银缕梅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银缕梅 正交设计 SSR-PCR 最佳上样量 引物筛选
  • 简介:丝氨酸乙酰转移酶(serineacetyltransferase,SAT)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利用该基因提高作物中甲硫氨酸水平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了研究拟南芥SAT1(ArabidopsisthalianaSAT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及相关功能,构建了带有His标签AtSAT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30b(+)-SAT1-His(6)。将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纯化获得了抗原蛋白SAT1-His(6)。该抗原蛋白经免疫兔子,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性SAT1蛋白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表明,该抗体可用来检测转AtSAT1基因转基因玉米株系中SAT1蛋白积累量,为后期该基因开展进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拟南芥 丝氨酸乙酰转移酶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 简介:植物叶片中含有的多糖、蛋白质和酚等物质,很大程度会影响总DNA提取质量。本研究以剑叶虾脊兰(Calanthedavidii)和银带虾脊兰(Calantheargenteo-striata)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设置样品重量(0.05g,0.10g,0.20g)、清洗时间(10min,20min,30min)、水浴温度(25℃,60℃,45℃)、水浴时间(2h,1h,0.5h)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究不同因素、不同处理DNA得率和纯度影响,以获取最佳提取条件。研究发现剑叶虾脊兰和银带虾脊兰DNA最佳提取条件均为:样品重量0.2g、清洗时间30min、水浴温度60℃、水浴时间2h。该处理下剑叶虾脊兰DNA产率最高为490.5ng/μL,A260/A280均值为1.953;该处理下银带虾脊兰DNA产率最高为139.83ng/μL,A260/A280均值为1.967。各因素剑叶虾脊兰DNA产率影响次序为:样品重量>清洗时间>水浴温度>水浴时间;各因素银带虾脊兰DNA产率影响为:样品重量>水浴温度>清洗时间>水浴时间。本研究为虾脊兰属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虾脊兰属植物 正交试验 DNA提取方法优化 分子生物学
  • 简介:为探讨庙台槭不同组织DNA高效提取方法,分别以叶片和果实为材料,以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不同浓度β-巯基乙醇和不同浓度PVP作为预处理,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基因组DNA,提取后基因组DNA进行浓度、分光光度值测定以及PCR扩增,综合各项指标选择出效果最好预处理方法,并进步以CTAB法进行验证,之后应用于不同个体庙台槭DNA提取中。结果发现:以庙台槭果实为材料,不需要预处理,提取DNA即可满足下游实验需要;以叶片为材料,用0.5%β-巯基乙醇和1%PVP预处理能有效提高提取DNA浓度和质量,经验证发现该预处理方法适用于CTAB法,且能够极显著地提高DNA提取浓度和质量;进步应用于所有132个庙台槭个体总DNA提取,获得DNA均能满足后续实验要求。本研究为进步研究庙台槭遗传多样性等工作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够为槭属其他植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庙台槭 多酚 组织 DNA提取
  • 简介:随着转基因技术得以不断创新和研发,被较为广泛应用于粮食生产中,商业化转基因植物种植技术有效解决了全球粮食短缺问题。但是,转基因技术所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成为现阶段植物转基因研究者不可回避问题。本研究基于法律保护视角,针对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现阶段所存在主要问题,汲取发达国家保护成功案例经验,从而构建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理念及相应机制。为中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可参考依据。

  • 标签: 转基因植物 知识产权 法律保护
  • 简介:本研究以广西野生金线莲为材料,对植株形态和授粉特性进行了观测,研究了蒴果成熟度、培养基无机盐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有机添加物无菌播种萌发影响。结果表明:广西金线莲植株外形优美,人工授粉结实率达到84.8%;蒴果成熟度灭菌消毒和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授粉后生长75~90d蒴果为最佳外植体材料;相较于MS和1/4MS,1/2MS培养基上种子萌发最快;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6-BA、ZT和KT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生长素NAA为0.3mg/L时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添加香蕉汁种子萌发及之后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果。

  • 标签: 广西金线莲 种源特性 无菌播种 萌发
  • 简介:生物芯片技术自上个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在生物科研方面该技术起到了越来越重要作用并且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本研究先对生物芯片各个主要分类进行详细介绍,说明相关原理,结合国内外近年来最新科研报道进行总结,根据该技术在测序,基因表达,抗病机理等研究中巨大作用,对生物芯片技术在植物分子生物研究中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实验技术方法以及研究策略上进行阐述。

  • 标签: 生物芯片 实验技术方法 植物分子生物研究
  • 简介: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生物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蚜传辅助因子(helpercomponent-proteinase,HC-Pro)种RNA沉默抑制子,HC-Pro蛋白对植物基因组DNA甲基化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我们采用农杆菌介导烟草(NicotianabenthamianaL.)叶盘转化法将外源基因HC-Pro转化烟草。并优化了各种侵染条件,包括农杆菌重悬液浓度,选择培养基中卡那霉素浓度和生根培养基中活性炭比例。此外,我们介绍了种简单而有效生根技术,即水培生根法,并利用这种技术快速获得了HC-Pro转基因株系。半定量RT-PCR(Reversetranscription-PCR)检测结果表明,HC-Pro在转基因烟草及转基因后代植株中稳定表达,为HC-Pro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实验帮助。

  • 标签: 烟草 叶盘转化法 RNA沉默抑制子 蚜传辅助因子
  • 简介:植物受体蛋白激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抗病防御反应、细胞分化、在宿主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花生上蛋白激酶基因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前期多态性SNP标记开发和QTL定位,获得了个抗青枯病候选蛋白激酶基因;通过RT-PCR克隆技术获得了段长为2154bpORF序列,暂命名为AhLRPK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分析AhLRPK1基因编码蛋白质常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进化分析和高级结构等。结果表明AhLRPK1基因编码717个氨基酸为稳定亲水性蛋白,含有个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多个LRR基序以及个激酶结构域;与拟南芥LRR亚家族进化同源性分析显示AhLRPK1属于LRRⅤ亚家族,与拟南芥AT3G13065蛋白亲缘关系最近;AhLRPK1基因在花生基因芯片中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在茎和花中表达量最大,在青枯菌诱导情况下,AhLRPK1基因在抗感花生品种中都表现出下调表达趋势,AhLRPK1基因受乙烯利表达下调。这些结果有助于进步验证其生物功能。

  • 标签: AhLRPK1 受体蛋白激酶 抗病防御 生物信息预测 表达分析
  • 简介:基因组印迹指基因依其亲代来源不同,等位基因呈现出差异表达种表观遗传现象。印迹在哺乳动物和显花植物胚胎或胚及胚胎营养组织(胎盘或胚乳)中都有发现,并有独立趋同进化倾向,而在植物中发现印迹绝大多数只存在于胚乳中。就表观遗传机制而言,目前发现印迹表达主要是受到DNA甲基化、PcG蛋白家族介导组蛋白修饰和ncRNAs共同作用影响。植物印迹基因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出许多印迹基因定位在转座子和重复序列附近,暗示转座子和重复序列插入与印迹位点演化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基因组印迹 表观遗传调控 DNA甲基化 PCG蛋白 SIRNA
  • 简介:影响因子(hnpactfactor),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论文总数。这是个国际上通行传统期刊评价指标,尽管影响因子个相对统计值,但其意义在于可克服期刊由于历史长短、载文量多少带来偏差。般说来,影响因子越大,期刊整体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 标签: 科技期刊 影响因子 分子植物育种 学术影响力 评价指标 统计值
  • 简介: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限制了亚种间遗传交流和杂种优势利用.本研究通过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F1花粉不育基因S-b座位进行了精细定位;通过分析近等基因系中代换片段遗传效应,鉴定出了F1花粉不育基因S-d座位,利用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S-d进行了定位;根据基因组序列资料和利用较大作图群体S-b和S-d两个座位进行了物理作图;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了批复等位基因近等基因系,育性基因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根据S-b座位初步定位结果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F1花粉不育基因座S-b进行了精细定位.结果表明多态性标记均与S-b座位紧密连锁,其中R830STS、PSM7、PSM8、PSM9、PSM59和PSM60位于S-b座位端,与S-b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1.5cM、1.2cM、0.9cM、0.9cM、0.9cM和0.9cM,PSM202、PSM206、PSM208、RM13、R2213SSTS和RM413位于S-b座位端,与S-b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0.9cM、2.1cM、3.8cM、4.1cM、4.4cM和5.3cM.2、根据S-b座位精细定位结果,从IRGSP下载了S-b座位所在区域克隆序列,将克隆序列进行了拼接,同时将与S-b座位紧密连锁分子标记与序列拼接图进行了电子整合.根据整合结果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和STS标记,利用500株作图群体,最终将S-b座位界定在PSM8与PSM215之间182.2kb范围,其中PSM214、T17、T18和T19与S-b座位完全连锁.3、通过近等基因系E11-5中代换片段遗传效应分析,在第1染色体代换片段上鉴定出个新F1花粉不育基因座S-d.根据基因组序列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S-d座位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多态性标记均与S-d座位紧密连锁,其中PSM27、PSM24、PSM26、PSM23、PSM31、PSM25、PSM37、PSM41、PSM42、PSM43、PSM44、PSM12和PSM13位于S-d座位端,与S-d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10.6cM、7.2cM、7.2cM、

  • 标签: 水稻 F1花粉不育基因 基因定位 遗传分化 杂种优势利用
  • 简介:为通过ISSR分子标记研究桃儿七遗传多样性,建立并优化桃儿七ISSR-PCR反应体系。使用正交设计辅以单因素试验,桃儿七ISSR-PCR反应体系中5种主要因素(模板DNA,Mg-(2+),TaqDNA酶,dNTPs及ISSR引物)进行筛选优化,选取甘肃碌曲县西仓神山山顶桃儿七居群样本验证该反应体系。正交试验各因素显著性为引物〉TaqDNA酶〉DNA浓度〉dNTPs〉Mg-(2+),桃儿七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为(25μL):2.5mmol/LMg-(2+),0.2mol/LdNTP,0.4μmol/L引物,0.5UTaqDNA酶,40ngDNA,2.5μL10×Buffer。该体系具有高稳定性,多态性丰富特点,为野生桃儿七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策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 标签: 桃儿七 ISSR-PCR 正交试验 单因素试验
  • 简介:本研究通过卷丹百合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确定了盐浓度阈值,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了盐阈值浓度处理下卷丹百合MAPK基因保守区(Genbank登录号:JQ437268),并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了DNAman软件和Blastn序列比对在基因和蛋白角度分析了MAPK基因在盐阈值浓度处理下表达情况。分析表明,卷丹百合盐阈值浓度为1.09mg/mL,MAPK基因保守区长627bp,推测编码209个氨基酸,有1个高度保守区域(TRWYRAPE)存在于MAPK氨基酸序列中,通过NCBI上BLAST比对分析,发现这段保守区序列为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超家族催化活性区。

  • 标签: 卷丹百合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盐胁迫 阈值浓度 同源性
  • 简介:稻瘟病菌基因组测序完成有助于全新效应蛋白挖掘和功能鉴定,未知功能蛋白生物信息学预测为这些蛋白生物学功能鉴定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理化性质分析及其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并构建这四个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过表达载体。从稻瘟病数据库中下载MoS4、MoS74、MoS997、MoS1460基因序列,通过分析得到MoS4、MoS74、MoS997和MoS1460基因ORF分别为281bp、251bp、267bp和240bp;预测MoS997蛋白属于稳定性较好亲水蛋白,MoS4、MoS74属于不稳定疏水蛋白,且MoS74还是个跨膜蛋白,MoS1460蛋白则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并且获得了四个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过表达载体,并经过测序验证。研究结果为进步探究稻瘟病菌效应蛋白基因功能及亚细胞定位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稻瘟病 效应蛋白 过表达载体
  • 简介:本研究构建了含有耐草甘膦基因G2-epsps和R79-epsps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CMG2R79-EPSPS,以优良玉米自交系78599和综31幼胚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草甘膦双价基因G2R79-epsps转入玉米幼胚细胞,以期获得耐草甘膦性更高转基因玉米植株。目前已获得转基因再生玉米植株32株,经特异PCR检测表明其中7株植株转入了目标基因,阳性率达到21.9%。得到阳性植株T1、T2代进行了跟踪检测,经田间喷施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获得了可耐草甘膦6%0玉米材料,即生产上草甘膦田间使用浓度3倍水平材料,为抗除草剂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较好基础材料。

  • 标签: 玉米幼胚 双价基因G2R79-epsps 遗传转化 草甘膦抗性 农杆菌介导
  • 简介:为了明确黑龙江主栽水稻品种及骨干育种亲本中抗稻瘟病基因分布情况和利用价值,本研究102份水稻资源中抗稻瘟病基因Pid2、Pid3、Pi9、Pi2/Pizt、Pita、Pi5及Pib进行了分子检测,并他们分布情况和抗病效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02份水稻资源中,Pita和Pi5检出率相对较高,为31.37%和29.41%,其次Pib、Pi2/Pizt、Pid2和Pid3,检出率分别为18.62%、9.8%、1.96%和1.96%;本研究中没有检测到Pi9。同时,我们发现多基因聚合品种较携带单基因或不含抗病基因品种抗性强;其中龙粳41携带抗稻瘟病基因最多(4个),表现为抗病。在被检测基因中,Pi2/Pizt、Pita和Pi5黑龙江水稻稻瘟病抗性贡献都较大,但当Pita和Pi5聚合时黑龙江省水稻抗瘟性改良最大。本研究为黑龙江省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聚合育种以及抗瘟基因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黑龙江 水稻资源 抗稻瘟病基因 分子检测
  • 简介:作为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TCP基因处于植物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中心节点位置。蒺藜苜蓿全基因组进行检索,共获得21个TCP基因序列。蒺藜苜蓿TCP成员间在蛋白质大小、等电点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蒺藜苜蓿TCP基因进行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蒺藜苜蓿TCP基因结构较为简单,般不含有内含子,仅个外显子。21个基因中仅有5个基因有内含子。系统进化关系上其中4个基因亲缘关系非常近。这4个基因位于1号、4号、7号染色体上TCP基因聚集存在位置。蒺藜苜蓿TCP基因在各个器官间特异性表达。TCP基因参与蒺藜苜蓿根瘤发育过程,也响应外界盐胁迫和病菌侵染刺激。本研究发现蒺藜苜蓿TCP基因家族信息,可为蒺藜苜蓿乃至豆科植物育种提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蒺藜苜蓿 TCPs基因家族 进化 表达模式
  • 简介:本研究利用4种父本育性较强二倍体香蕉(Musaspp.)种质,比较不同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检测香蕉花粉活力效果,以期筛选适合香蕉花粉活力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醋酸洋红和I-KI染色法处理后香蕉花粉形态较模糊,TTC法与MTT法染色效果较好,花粉形态较清晰,容易区分染色与未染色花粉;适合香蕉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15%,pH值为5.8;MTT染色法结果与离体萌发法结果相关性最好,说明MTT染色法结果较其他染色法准确、可靠。利用MTT染色法,本研究比较了17份二倍体香蕉种质花粉活力,结果显示:‘Calcutta4’(M.acuminatassp.burmannicoides(AA))、BGY3(M.balbisiana(BB))、Malaccensis(M.acuminatassp.malaccensis(AA))、Balbisiana(M.balbisiana(BB))等4份野生类型种质,以及双单倍体种质‘CIRAD930’(M.acuminatassp.malaccensisvar.DHPahang(AA))染色率超过50%,3份改良二倍体种质和4份栽培类型种质染色率低于30%。

  • 标签: 二倍体香蕉 花粉生活力 测定方法 MTT染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