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暂无治愈疾病的方法,主要以药物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防止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对阿波糖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阿卡波糖 降糖药物 临床疗效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无痛分娩中使用舒芬太尼联合罗派因的临床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10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单胎头位产妇,采取自愿选择分娩方法分组,分为常规组和无痛组各55例。其中常规组的产妇不采取任何措施镇痛而进行正常自然分娩;无痛组的产妇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派因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和产程时间及剖宫率。结果:无痛组产妇的VAS评分明显比常规组产妇的VAS评分更低,P<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马西平(CBZ)血药浓度监测(TDM)结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常规服用丙戊酸钠患者120例和马西平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均接受血药浓度监测,评估不同药物的血药浓度达标率及在不同血药浓度时的治疗效果。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率68.33%,马西平血药浓度达标率70.00%。丙戊酸钠达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4%显著高于不足患者45.45%,不良反应率3.66%显著低于过量患者93.75%(P<0.05);马西平达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不足患者42.31%,不良反应率2.38%显著低于过量患者100.0%(P<0.05)。结论:丙戊酸钠、马西平用药中需重视血液浓度的监测,维持适宜的血药浓度,以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奥布因滴眼液中盐酸奥布因及4-氨基-3-丁氧基苯甲酸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0.75%醋酸铵缓冲液(每1000mL中含三乙胺10mL,用冰醋酸调节pH值为6.5)-乙腈(60∶40);检测波长235nm。结果盐酸奥布因在0.0320~0.2883mg.mL^-1(r=1.000,n=5)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n=9)为99.1%,RSD=0.44%;4-氨基-3-丁氧基苯甲酸在0.63~5.70μg.mL-1(r=0.9997,n=5)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方法可靠、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 标签: 奥布卡因 4-氨基-3-丁氧基苯甲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依立替康(CPT-11)联合培他滨(CAP)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CPT-11100mg/m2d1,8CAP1000mg/m2Po一日两次,连用14天,21天为一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有效率为3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4个月,中位OS为12.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CPT-11联合CA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晚期胃癌 依立替康 卡培他滨 化疗
  • 简介:1例78岁男性患者因带状疱疹神经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给予头孢唑肟钠(2.25g静脉滴注,1次/d)、马西平(0.2g口服,2次/d)、尼美舒利(100mg口服,2次/d)、二羟丙茶碱(0.5g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0.5mg口服,3次/d)、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1次)、盐酸哌替啶(25mg,肌内注射1次)和盐酸布桂嗪(100mg,肌内注射3次)等药物治疗。第7天,停用头孢唑肟钠,改为磷霉素钠(8g静脉滴注,1次/d)。第11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6×10^9/L,中性粒细胞0.0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9×10^9/L。立即停用所有药物,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第1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0.9×10^9/L,中性粒细胞0.0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7×10^9/L。行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粒细胞缺乏症。第17天患者出现右肺气胸、肺不张。第20天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合并重症感染,经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粒细胞缺乏 白细胞减少 卡马西平
  • 简介:目的应用固相萃取(SPE)-反相HPLC法同时测定苯妥英钠(PHT)及马西平(CBZ)血药浓度。方法将1ml血浆样品在GDX-403固相萃取柱上进行固相萃取,洗脱液混匀后直接进样。色谱条件:色谱:HypersilBDSC18柱,流动相:甲醇:水=48:52,检测波长:235nm,流速:1ml/min,柱温:25℃,内标:非那西丁。结果PHT在4.10-41.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γ=0.9999);CBZ在2.50-24.96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γ=0.9998),方法平均回收率各为101.77%和101.87%,日内及日间误差分别小于4.13%和49.8%,最低检测浓度为:1.025μg/ml和0.156μg/ml。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PHT及CBZ血浆浓度的同时测定。

  • 标签: 固相萃取 反相HPLC法 苯妥英钠 卡马西平 血药浓度 色谱条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无痛分娩产妇,回顾性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罗哌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盐酸罗哌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和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分级≤1级的比例(81.48%)高于对照组(29.63%)(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20.37%)低于对照组(42.59%)(P<0.05)。结论:无痛分娩中采用盐酸罗哌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感,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无痛分娩 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L-尼汀对心肌顿抑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实验性家兔心肌顿抑模型,18只家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顿抑组(IS组)和L-尼汀处理组(LCS组).开胸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0min,然后松扎6h.观察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和MDA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结果LCS组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升高(P<0.01),MDA的含量降低(P<0.01),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L-尼汀可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清除氧自由基,对心肌顿抑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顿抑 L-卡尼汀 氧自由基 ATP
  •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采用不同剂量左布比因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蛛网膜下腔1.5mL、2.0mL与2.5mL0.5%的布比因,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组、丙组麻醉优良率均高于甲组,P<0.05;丙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甲、乙两组,P<0.05。结论剖宫产采用2.0mL布比因的应用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不同剂量 左布比卡因 临床价值
  • 简介: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测定分离恩替韦光学异构体。恩替韦化学结构中有3个手性原子,恩替韦有7个光学异构体,其中有6个非对映异构体,1个对映异构体。在SymmetrixODS-AQ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上实现了恩替韦与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在DaicelCHIRALPAKAD(4.6mm×250mm,10μm)色谱柱上实现了恩替韦和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检测波长为254nm。非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1,非对映异构体-2,非对映异构体-3)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71,0.0376,0.0377μg/mL和0.124,0.125,0.126μg/mL。对映体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4和0.46μg/mL。非对映异构体-1,非对映异构体-2,非对映异构体-3和对映异构体的精密度分别为0.36%,0.44%,1.04%和0.67%。对映异构体的回收率为98.4%–100.5%。该方法可用于控制恩替韦光学异构体的杂质限度。

  • 标签: 恩替卡韦 手性分离 非对映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 HPLC-UV
  • 简介: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镇痛药物选择舒芬太尼组sF组选用舒芬太尼50ug+罗哌因2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芬太尼组F组选用芬太尼400ug+罗哌因2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PCEA术毕开始实施镇痛,采用LCP镇痛模式(负荷量+背景剂量+PCA),负荷量为镇痛液6ml,背景剂量2ml/h,PCAO.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6h、12h、24h、36h各时段的镇痛、镇静评分。观察不良反应:记录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瘁、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F组镇痛效果优于F组,在术后6h、12h、24h时段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Ramsay评分:两组比较12h时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镇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硬膜外 镇痛
  • 简介:目的探究恩他朋添加治疗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左旋多巴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恩他朋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NM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第Ⅱ和Ⅲ部分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开、关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开期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关期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NMSS评分、ADL评分、UPDRS-Ⅱ、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NMSS评分、ADL评分低于参照组,UPDRS-Ⅱ、UPDRS-Ⅲ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1.1%(4/36),略低于参照组的19.4%(7/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他朋添加治疗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临床使用安全。

  • 标签: 帕金森病 复方左旋多巴 恩他卡朋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血清中左尼汀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清样品乙腈(内含100k甲醇)沉淀蛋白,加入衍生剂,60℃恒温水浴2h后进样5μl。色谱柱为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100k异丙醇的甲醇.水(内含1.6mmol·L^-1柠檬酸和4mmol·L^-1三乙醇胺),体积比(80:20),流速0,85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60nm。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血清左尼汀分离良好,回归方程为Y=41713X+1E+06,r=0.9999,线性范围为15~250μmol·L^-1。结论通过加入衍生剂,建立了HPLC法测定血清中左尼汀浓度的方法。HPLC法测定血清左尼汀浓度灵敏、可靠、简便,适用于检测血透病人芹尼汀缺乏症的临床工作,

  • 标签: 左卡尼汀 血清 HPLC衍生化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讨论恩替韦联合扶正化瘀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58例患者,均是来自2020年3月~2021年3月间于本院进行乙肝肝硬化治疗的患者。经过研究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单纯使用恩替韦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使用恩替韦联合扶正化瘀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对于两组参与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上进行比较后,发现观察组使用恩替韦联合扶正化瘀治疗乙肝肝硬化效果更好,根据统计学原理,P

  • 标签: 恩替卡韦 扶正化瘀 乙肝肝硬化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88例于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进行分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罗哌因硬膜外麻醉,试验组接受盐酸罗哌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持续时间情况、疼痛等级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明显较短,持续时间明显较长,疼痛等级明显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无痛分娩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马西平片联合黛力新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口服马西平片治疗,治疗组加服黛力新,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在治疗后4个月及6个月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用马西平片,黛力新配合马西平片治疗面肌痉挛可显著提高疗效。

  • 标签: [] 面肌痉挛 卡马西平片 黛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88例于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进行分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罗哌因硬膜外麻醉,试验组接受盐酸罗哌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持续时间情况、疼痛等级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明显较短,持续时间明显较长,疼痛等级明显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无痛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