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采用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的积极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则联合阿立哌唑片进行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症状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更高,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分均明显更低,MMSE、PSP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单使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所以,临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可以把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方案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策略。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利培酮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研究药物疗法,对比药物利培酮片、阿立哌唑片的治疗作用。方法:研究疾病,慢性精神分裂症;入院时间,2020年1月-2023年11月;研究数量,60例;分组方案,随机抽签法;研究组别,对照组(利培酮片),观察组(阿立哌唑片),患者例数均是30例,所用药物是利培酮片、阿立哌唑片,持续用药12周。结果:用药后的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片、阿立哌唑片均可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发挥显著作用,但后者用药有效性、安全性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利培酮片 阿立哌唑片 慢性精神分裂症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为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治疗期间选用齐拉西酮配合低剂量氯氮平的临床效果。方法:择选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间本院接收的重症精神分裂患者58例,依据双色球法分成实验组、对比组各29例。治疗期间对比组会为其提供齐拉西酮,实验组则基于此联合运用低剂量氯氮平。分析效果。结果:在治疗开展后,实验组患者的PANSS总分与对比组相较显著性偏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数据与对比组相较显著性偏优(P<0.05)。结论:临床在为重症精神分裂患者开展治疗期间,选用低剂量氯氮平配合齐拉西酮其效果显著,能促使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良好改善,确保整体疗效提升,建议采纳。

  • 标签: 齐拉西酮 重症精神分裂 氯氮平
  • 作者: 韩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2期
  • 机构: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韩利【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优质护理对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选2016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医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研究组(100例)。对照组是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总结护理满意度和服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服药的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注射用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0月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利培酮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注射用利培酮 随机对照研究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认知功能与非酶抗氧化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将本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及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将健康体检人群分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以及非酶抗氧化物检查,对其进行比较,并分析认知功能总应答数与非酶抗氧化物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各项DBIL、TBIL、ALB、UA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总应答数评分与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成正相关(P<0.05)。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胆红素、总胆红素和尿酸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关,非酶抗氧化物的水平浓度降低可能与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有关。

  • 标签: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非酶抗氧化物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6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探究。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探究对象,结合治疗药物类型,将其划分为六组,每个小组患者数量为20例,其中包含了利培酮组、奥氮平组、氨磺必利组、阿立哌唑组、哌罗匹隆组和喹硫平组,对上述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肝功能损害和焦虑的发生率高于奥氮平组、阿立哌唑组、喹硫平组、哌啶酮组和磺胺甲氧基组(P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女性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60例阴性症状患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例患者,研究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用药时间为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SANS(阴性症状量表)量表评分、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SANS量表分值与Loewenstein量表分值均低于研究组,(P

  • 标签: 氨磺必利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的临床效果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选择性评价并探讨近年来精神科临床应用较广的齐拉西酮、利培酮、喹硫平治疗首发和继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中铁二局职业病防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10例,分为齐拉西酮组、利培酮组及喹硫平组,每组70例,各组包含首发及复发性患者各35例。其中齐拉西酮组:20~80mg/d,2次/d;利培酮组:4~7mg/d,2次/d;喹硫平组:400~1000mg/d,2次/d,疗程8周,分别采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首发组各类药物使用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中,齐拉西酮组疗效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利培酮、喹硫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与利培酮及喹硫平相似;齐拉西酮治疗复发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与利培酮和喹硫平相当,总体疗效优于利培酮和喹硫平,推荐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

  • 标签: 齐拉西酮 利培酮 喹硫平 精神分裂症 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与奥氮平治疗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指标。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较奥氮平治疗组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奥氮平 糖脂代谢
  • 简介: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氯氮平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5与—2016年5月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在治疗2、4、8、12周时的临床疗效、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和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结果治疗4、8、12周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37.35%、60.24%、63.86%)与对照组(39.76%、49.40%、66.2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12周时,两组的SANS量表中的5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第4、8、12周时,观察组的情感平淡或迟钝和注意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和兴趣/社交缺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观察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氯氮平相比,氨磺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改善情感平淡或迟钝和注意障碍效果更显著,且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氨磺必利 氯氮平 心电图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精神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具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100, 对其进行随机抽选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喹硫平,实验组:喹硫平联合 小剂量丙戊酸镁。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 PAN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前 1周其 PANSS评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后 2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 MO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前 1周其 MOSA评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后 2周、 4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对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采用抗精神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该方法效果确切。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小剂量丙戊酸镁 精神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康复群组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行为规范及始动性缺乏状态的影响。方法:收录于2022.1-2023.6,收治的60例患者。采用抽签规范性分为2组,每组30例样本。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精神康复群组管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Butler量表评分更低,比较P<0.05。观察组日常行为更加规范,比较P<0.05。结论: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帮助慢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照顾,促进他们的康复和重返社会。

  • 标签: 精神康复群组管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日常行为规范 始动性缺乏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与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0月的医院接受的患有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哌罗匹隆联合利培酮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和TG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盐酸哌罗匹隆 利培酮 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与情感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资阳市安岳县康复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均采用利培酮治疗2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非连续错误次数、连续错误次数、正确反应次数、正确分类数、总测验次数),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非连续错误次数、连续错误次数、总测验次数少于治疗前,正确反应次数、正确分类数多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评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情感功能障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治疗结果 认知功能 情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分别采用攻击风险评估量表及精神分裂症状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攻击性风险评分和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攻击性风险评分和PANSS评分分别为(1.09±0.57)分、(28.14±3.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0.18)分、(35.26±4.4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攻击行为,从而有助于该病的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镁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氮平联合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均分到研究、对照两组,一组40例,施以奥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的是研究组,施以奥氮平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糖脂代谢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和糖脂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糖脂代谢指标。

  • 标签: 奥氮平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BMI、LDL-C、T-CHO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24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120例患者进行氯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PANSS总分和BMI、LDL-C、T-CHO水平。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者PANSS总分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身体质量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DL-C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HO水平逐渐升高,两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可以减缓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立哌唑 氯氮平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糖脂代谢
  • 简介:目的探究富马酸奎硫平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的相关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纳治疗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实施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其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其富马酸喹硫平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耐受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总治疗效果上90.70%(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在安全性和耐药性方面,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性上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青少年分裂症患者实施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后取得显著成效,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率,安全性以及耐受性表现均较良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富马酸奎硫平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安全性和耐受性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微小RNA-29c(miRNA-29c)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以及表达水平对胶质瘤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标本80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分级标准,将组织标本进行分级,同时收集非胶质瘤组织标本25例作为对照组。将上述收集的组织标本制作为微组织阵列。同时切取5μm×5μm组织切片留用蛋白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免疫组化检测以及miRNA-29c原位杂交检测。结果非胶质瘤组织标本miRNA-29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胶质瘤组织标本表达,miRNA-29c表达水平随着肿瘤分化级别的提升而降低;非胶质瘤组标本CDC42表达水平明显低与胶质瘤组,且随着胶质瘤分化级别提高CDC42水平明显增加;miRNA-29c靶mRNA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提示人CDC42mRNA是miRNA-29c潜在的靶mRNA;人胶质瘤细胞U87MG经过miRNA-29cmimics转染48h后,转染组细胞miRNA-29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以及Scr转染对照组,通过转染方式可将miRNA-29cmimics成功转入人胶质瘤细胞U87MG,并且能够成功表达;miRNA-29cmimics转染组CDC42表达明显低于两对照组,在人胶质瘤细胞U87MG中miRNA-29c可以降解CDC42mRNA的表达,从而降低CDC42蛋白的表达水平;miRNA-29cmimics转染组人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在48、72、96h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Scr转染对照组,miRNA-29c可以有效的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87MG增殖活性。结论miRNA-29c是人胶质瘤的有效抑瘤miRNA之一,miRNA-29c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上判断胶质瘤分化分级的参考依据,miRNA-29c表达水平的降低减少了对其下游基因CDC42的抑制作用,引起CDC42表达的异常增加,导致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研究结果显示miRNA-29c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胶质瘤 微小 RNA-29c 细胞分流周期蛋白 42 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