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同一人工耳蜗植入者行不同测试音的声场下助听听阈测试,探讨人工耳蜗植入者对不同类型测试声的感知是否存在差异,旨在增加可用测试音种类。方法采用啭音、脉冲啭音和窄带噪声分别对24名单侧人工耳蜗植入青年行声场下助听听阈测试,三种测试音顺序按照拉丁方设计原则,采用改良的Hughson-Westlake法测试助听听阈,频率范围为0.25~4kHz;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测试音所得声场下助听听闽测试结果在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3FA(即500、1000、2000Hz平均听阈)和4FA(即500、1000、2000、4000Hz平均听阈)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除啭音外,脉冲啭音和窄带噪声也可作为声场下人工耳蜗助听后效果评估的测试音。

  • 标签: 啭音 脉冲啭音 窄带噪声 人工耳蜗 助听听阈
  • 简介:摘要目的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12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型,一共分为三型,对其每一种不同类型的治疗效果加以分析对比。结果I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II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III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0%,三种不同类型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两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后,可以有效提升手术效果,与此同时采用良好的麻醉处理方式,有效的术后操作,可以提升鼻内镜手术的远期疗效,保证手术安全实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窦炎 鼻息肉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江苏南通地区遗传性耳聋病因流行病学情况。方法调查南通各市县五个聋哑学校202名学生,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Prev—DAF药物性耳聋基因诊断试剂盒筛查患者GJB2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结果195例非综合征耳聋患儿中31例(15.9%)为GJB2235delC纯合突变,21例(10.8%)为GJB2235delC杂合突变,5例(2.6%)存在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点突变,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者占2913%。结论南通地区遗传性耳聋发病率较高,尤其是GJB2235delC突变,突变率(26%)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此结果突出了本地区耳聋基因诊断的重要作用,利用耳聋基因检测技术,在人群中(包括重点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生育前耳聋基因筛查,是达到减少聋儿出生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耳聋 GJB2基因 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分析听神经病患者耳蜗电图中-SP、AP的幅度,探讨该病患者-SP/AP比值增高的原因.方法用银球电极放置在鼓膜后下方,记录听神经病患者和正常人的耳蜗电图,分别测量两组中-SP、AP的幅度.结果听神经病患者-SP幅度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AP幅度两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听神经病患者-SP/AP比值增高的原因是由于AP幅度的明显降低而造成.

  • 标签: 听神经病 耳蜗电图 SP幅度 AP幅度 听力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北京市听障儿童学习能力的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市120名儿童(其中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各60名)进行希-内学习能力测验,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①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智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从3岁到7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学习能力发展趋势基本一致,都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趋势;同时,听障儿童学习能力各维度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升。结论①北京市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学习能力相当;②听障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因此,重视听障儿童的认知与语言能力发展关键期,实施早期干预十分必要。

  • 标签: 听障儿童 学习能力 希-内学习能力测验
  • 简介:本文对活动课在聋幼儿语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在聋幼儿听力语言训练中,活动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通过活动课的训练,最终可让聋幼儿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这不仅有利于聋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符合聋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从而为聋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 标签: 作用分析 聋儿语训 活动课
  • 简介:目的根据诱发性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DPOAE)听力筛查初筛“通过”情况,确定合理的“筛查通过标准”及DPOAE的应用价值。方法用DPOAE仪测试出生后2~4天的新生儿。结果正常足月新生儿听力初筛的通过率为84.8%,早产儿为71.4%;轻、中度窒息儿通过率为57.1%。结论此“筛查通过标准”设定合理。应加强早产儿,轻、中度窒息儿等高危儿的听力筛查及随访,以便及早确诊,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诱发性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新生儿 婴儿 听力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选择.结果80例听神经瘤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在18~80岁,中位年龄52岁;左侧26例,右侧54例;肿瘤桥小脑角最大径在0~76mm,根据Koos分级1、2、3、4级肿瘤分别有31、18、11、20例.内听道、脑桥小脑角、交界区肿瘤各31、30、19例.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渐进性听力减退和耳鸣,分别占42.5%和23.75%;其他首发症状包括突发性听力减退、头晕、头痛、耳闷、眩晕、三叉神经痛、走路不稳及面部麻木感.患者临床症状的前两位同样是听力减退及耳鸣,分别有83.57%和70%,既无耳鸣又无听力减退者仅占7.5%.根据WHO听力损失分级,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分别有11、9、19、3、38例,PTA≤60dBHL及PTA>60dBHL两组在肿瘤大小(P<0.01)及肿瘤位置(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听力损失以下患者18例行言语测听检查,言语识别率在≥90%、≥70%<90%、≥50%<70%、<50%各5、1、5、7例,根据AAO-HNS听力分级,A、B、C、D级各6、4、1、7例.接受随访观察、伽马刀治疗、手术治疗各有28、5、47例患者,手术组与随访观察组肿瘤Koos分级(P<0.001),听力水平(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50±14VS53±12,P=0.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例接受随访观察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5.24个月,肿瘤增大者8例,无明显变化者20例.结论绝大多数听神经瘤患者会伴有耳部症状(听力减退、耳鸣),早期诊断有赖于耳鼻喉科医生对伴有耳部症状患者的筛查,对于小的肿瘤(<1.5cm),随访观察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听神经瘤 临床特点 治疗策略 随访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中国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中国家系详细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圈谱,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取血样。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ITF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在ABI3100自动测序仪上进行正反向测序,利用GeneTool软件及遗传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数据。结果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临床表现变异较大,不是所有的患者均满足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的诊断标准,眼睛色素分布异常(蓝虹膜)和正常的内眦间距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表型特征。MITF基因第1,7号外显子在两个隶系中分别检测到一个错义突变和一个缺失突变,50例正常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这两种突变。结论本文对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家系做出分子水平的基因诊断,其详细的临床资料有助于对该综合征的进一步认识;新的基因突变位点不仅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而且为更好地了解MITF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 标签: WAARDENBURG综合征 遗传性耳聋 MITF基因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长切口皮下修剪术结合负压引流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对56例腋臭患者采用中长切口皮下修剪术结合负压引流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按有效率及并发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56例患者112侧有效率100%,治愈率96.5%,3侧切口皮缘延迟愈合,2侧切口皮下血肿形成,随访12个月以上,切口愈合良好,瘢痕软化明显皮肤未见皱缩。结论中长切口皮下修剪术结合负压引流是一种操作可规范、质量可控制、疗效肯定的治疗腋臭术式。

  • 标签: 腋臭 中长切口 皮下修剪术 负压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纯饮食控制与不良行为干预,与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对社区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建立慢性病档案,利用药品处方数据库以及社区监测,提取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值,并进行血压分级,利用卡方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分级改变情况,用t检验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血压降幅的差别。结果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前、后血压分级所占的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数高血压患者采用非药物治疗也可以达到控制血压的效果;但是对于中度或重度患者,应采用与药物治疗高血压,这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规范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恢复效果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0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及其功能改善情况、护理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在手术过后半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三个时间段的JOA评分结果分别是(28.40±5.14)分、(28.47±6.46)分、(28.09±2.27)分,和对照组三个时间段的JOA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提升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 术后恢复 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DPOAE未通过新生儿,用226Hz及1000Hz不同探测音声导抗与耳镜检查的结果分析,探讨不同探测音声导抗在评价新生儿中耳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DPOAE未通过的新生儿71例(120耳),分别进行226Hz、1000Hz探测音的声导抗检查,绘制鼓室导抗图,同时对该120耳行硬性耳内镜检查,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0耳中硬性耳内镜检查正常79耳,异常41耳,异常率为34.17%,行226Hz探测音声导抗,鼓室导抗图正常图形104耳,异常图形16耳,异常比率13.33%,行1000Hz探测音声导抗,鼓室导抗图正常图形73耳,异常图形47耳,异常比率为39.17%,比较耳内镜异常率与226Hz探测音声导抗图形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内镜异常率与1000Hz探测音声导抗图形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中,高频探测音与耳内镜检查的相关性更大,1000Hz探测音对中耳疾病的诊断更敏感。

  • 标签: 新生儿 耳声发射 声导抗 耳镜
  • 简介:目的比较高龄老年人配戴全数字助听器和模拟助听器的效果.方法在声场测听的条件下,本文对10名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龄老年人(年龄80-90岁,平均84岁,男6人,女4人共11耳),在裸耳情况下分别选配模拟耳背式助听器、全数字耳背式助听器并进行声场测听和问卷调查.结果高龄老年人配藏全数字助听器的效果优于模拟助听器.结论全数字助听器适用于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龄老年人.

  • 标签: 高龄老年人 全数字助听器 模拟式助听器
  • 简介:目的观察耳后注射与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这两种治疗方法对突发性聋的疗效,为临床选择突发性聋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26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耳后注射组(135例)及鼓室内注射组(133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阈水平、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O.05)。耳后注射组痊愈率为57.04%(77/135),远高于鼓室内注射组痊愈率39.10%(5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耳后注射组总有效率为82.96%(112/135),鼓室内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9.70%(106/1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耳后注射组平均治疗时间、注射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鼓室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耳后注射组病情复发率、有耳鸣及耳堵塞感患者的比例均低于鼓室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疗程短、疗效好,创伤及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耳后注射 鼓室内注射 突发性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ALO架联合颈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采用HALO架联合颈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颈椎骨折愈合情况、颈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35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失败、感染、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末次随访及术后3个月VAS及NDI较术前显著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各时间段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LO架联合颈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最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Hangman 骨折 颈前路植骨内固定 HALO架
  • 简介:目的:探讨语调听觉法对听障儿童听觉能力与语言能力发展的效果。方法对1例语调异常的听障儿童实施针对性训练,从单字调、双字调、三音字调组合等方面对比分析个案干预前后的康复效果分析。结果个案从研究初期语调异常到训练6个月后单字调正确率到91%,双字调达到90%,三字调达到83%,句子正确率达到75%。结论语调听觉法强调情境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偏重语音超语段特质的辨识与模仿,训练时同时注重听说练习,该方法是语音矫正简便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语调听觉法 听障儿童 效果分析
  • 简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起源于纤维组织的具有自限性的骨肿瘤。它主要发生在四肢、软骨、颅面骨和骨盆,很少发生在颞骨。治疗上需综合患者的主观症状、功能重建、并发症的预防、美容和其他因素。如无症状,我们可观察病情,若出现临床症状,则首先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颞骨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中耳胆脂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近年收治的结肠息肉病例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并对此类患儿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经验总结。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7例结肠息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组的487例患儿中,经治疗后均愈后良好。经病理学分析,幼年性息肉435例(89.3%),Peutz-Jeghers息肉17例(3.5%),幼年性息肉病14例(2.9%),错构瘤6例(1.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例(0.2%),炎性息肉1例(0.2%)。讨论考虑存在结肠息肉时,应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摘除息肉。此外,做结肠镜检查前后均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 标签: 结肠息肉 结肠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与脑梗死的关系,评价超声成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治疗的281例脑梗塞患者入组脑梗塞组,并选取于我院正常查体的346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分型以及表面规则程度。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均以颈动脉分叉处居多,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而颈内动脉斑块很少见;脑梗塞组斑块以软斑居多(54.0%),其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次为扁平斑(24.9%)、混合斑(14.0%),而正常对照组则以扁平斑居多(58.1%);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6.2%表面光滑,且斑块表明不存在龛影的现象,而脑梗塞组斑块表面光滑的仅占44.3%,而42.9%为表面粗糙不平,12.8%斑块表明有龛影,即脑梗死组斑块表面不规则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塞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其中软斑块和斑块表面规则程度是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超声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诊断价值,可为脑梗塞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 粥样硬化 斑块 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