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探讨神经内科患者PICC导管围留置期间护理方法。回顾实践及文献,对神经内科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进行包括穿刺及拔管在内全程护理进行总结。PICC导管留置期间,为保证导管有效留置,应在留置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留置时尽量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期间及时处理并发症,导管固定妥善,做好维护工作以防堵管。拔管时注意速度,妥善处理伤口。

  • 标签: 神经内科 PICC导管 全程护理
  • 简介:住院总医师培养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医师、科室和医院都意义重大[1]。对医师自身来说,住院总医师阶段是衔接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阶段的培养,住院医师可以得到临床诊疗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对医院和科室来说,可以通过住院总医师培养阶段,全面考察医师的业务水平、行政管理能力和医德素养,为以后的业务骨干和人才梯队培养提供依据”[2]。

  • 标签: 住院总医师 人事 科研 临床
  • 简介:1950年华山医院成立神经内科,其后于1952年成立神经病理室、1956年成立国内第一个脑电图室、1965年联合上海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共同成立脑研究室:1980年初成立卫生部批准的神经病学研究所。历经30年的沉淀,张沅昌、刘道宽、秦芝九、秦震教授等多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向全国输送和培养一大批高级神经病学人才,为我们创下了新中国神经病学界“北有协和、南有华山”的盛名。80年代伊始,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成为WHO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并成为教育部首批神经病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 标签: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神经病学 上海医科大学 卫生部批准 神经病理
  • 简介: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很多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性别和家族史,而众多的可干预危险因素是防治脑血管病的靶点。传统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心房颤动、肥胖、吸烟和酗酒,新近发现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LeidenV因子突变、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Ⅲ缺乏)、雌激素替代治疗、吸毒、口服避孕药和炎性过程。

  • 标签: 动脉 治疗 病理学 危险因素 病因 内科
  • 简介:目的:总结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PBL教学模式中集体备课的实践,为PBL指导教师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提供借鉴。方法:在哈尔滨医科大学2006级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PBL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做好教师引导工作,实施了集体备课制度。结果:集体备课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师能有效指导学生自学和引导学生课堂讨论,学生对内科护理学PBL教学的总体满意度和对指导教师的满意度均较高,教学效果好。结论:内科护理学PBL教学中,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内科护理学 PBL 集体备课
  • 简介: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流行病学,提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NICU于2002年5月至2004年4月间收治的237例患者分离致病菌的情况及其感染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共采集并分析326份标本,包括146份痰标本、87份血液标本、46份尿液标本、28份大便标本及19份脑脊液标本.结果326份标本中,有细菌生长32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78株,阳性率54.94%,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功杆菌、阴沟肠杆菌的分离率较高.革兰氏阳性球菌107株,阳性率33.0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较高.真菌感染39株,阳性率12.04%.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感染和尿路感染.结论加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细菌监测,及时发现菌群分布,合理使用抗生素,消除医院内的易感染因素,对有效控制NICU感染十分重要.

  • 标签: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体分析
  • 简介: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目前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还十分有限,寻求一种有效的脑血管病防治方法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在西方国家已开展了50多年,其疗效已为循证医学所证实。但是,由于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在国内尚不能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且手术实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医疗机构能开展此项手术。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开展,使人们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和治疗策略均发生了改变。

  • 标签: 脑血管病 血管介入技术 内科医生 血管介入治疗 视神经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护理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5.22±1.24)分,优于对照组的(7.61±1.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无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现象;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还存在睡眠障碍患者4例,占比为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5)。结论:护理干预3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可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患者及时恢复出院,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 简介: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进修医师重要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血管神经病学的理论基础是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临床实践过程是培养的关键环节,同时必须开阔视野,注重加强健康教育意识。

  • 标签: 教育 医学 继续 脑血管障碍 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内科治疗预后的因素及预后预测因子.方法对158例SA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SAH首次出血死亡18例,再出血死亡22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致死4例,年龄、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与SAH预后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再出血及首次出血是影响SAH预后的主要因素;年龄、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均是预测SAH预后的重要指标;采取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动脉瘤则是降低SAH病死率的根本手段.

  • 标签: 内科治疗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在医改的新形势下,为了提高和增强社区服务的能力,需要培养大量合格的全科医师,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包括神经内科的专科实习。下面就全科医师在神经内科专科培训时的带教体会及存在的问题做一探讨。

  • 标签: 全科医师 培训模式 临床技能
  • 简介:目的了解经济发达镇综合医院急诊内科三年间收治自杀患者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查阅病例,自编调查量表对1999年和2001年珠三角地区某镇一所综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所有扑克杀患者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婚则,职业,文化程度,自杀原因及方式,并比较两次调查的结果.结果1999年组和2001年组分别收治自杀患者为360例和475例,分别占总就诊人数的1.11%和1.55%,两组年龄均以15~25岁为多,差异无显著性(P>0.05).1999年组和2001年组均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分别为1:2.36和1:2.74),外地户籍人口自杀者多于本地户籍人口(本地户籍人口比外地人口分别为1:9.6和1:14.3.文化程度低者自杀发生多,2001年组初中文化以下自杀者上升(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两组中均以打工者、农民自杀居多,无显著差异.两组自杀原因中由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导致的自杀者多,无显著差异.两组自杀原因中由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导致的自杀者多,1999年组为78.3%,2001年组为728%.(P<0.05)差异显著.自杀方式全部为服毒自杀,1999年组服农药,安眠药自杀者多(675%),2001年组服家药者下降,服安眠药、其他药品、杀鼠剂人数上升(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三年间某综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自杀患者结构,自杀原因,自杀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 标签: 经济发达镇 综合医院 急诊内科 自杀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内科睡眠障碍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洛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63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2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血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以及血压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睡眠障碍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及血压的影响颇深,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神经内科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血压
  • 简介:目的:研究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60例,对其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观察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治疗相关信息的了解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将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考评成绩与本院平均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考评成绩更优(P〈0.05),护理后PSQI总分显著降低(P〈0.05),且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治疗相关信息认知度高。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中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及睡眠质量,并促进患者治疗相关信息认知度的提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床边责任制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br〉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edtrial,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12月。根据卫生系统中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2软件和GRADEprofiler4.0.3软件。〈br〉结果共纳入11个RCT。Meta分析主要结局结果显示,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个月内的临床疗效、病死率、发生感染、发生再出血四个方面,与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方法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优势比(odds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分别为3.34(2.13~5.22)、0.42(0.29~0.60)、0.42(0.27~0.64)、0.47(0.28~0.77)。每个结局的GRADE系统推荐分级均为低等级。〈br〉结论现有研究显示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确切,3个月病死率、发生感染及再出血并发症较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更低,临床医师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可以把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作为一般推荐。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疗效 感染 再出血 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