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并针对其自我管理行为,研究其血糖控制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来该中心体检有2糖尿病既往史患者102例,年龄在45~79岁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没有自我管理行为;一组观察组,有自我管理行为,并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先采集其FPG,2hPG以及HbA1C指标,对比其两组之间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在研究中,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低,FPG,2hPG以及HbA1C指标皆受到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影响,其中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其FPG,2hPG以及HbA1C指标越低,且在2糖尿病患者中,其FPG与患者服药时间,饮食控制情况,参加社区教育次数有着一定关系。结论当前2糖尿病患者其自我管理行为较低,并为真正意识到自我管理行为重要意义,因此应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好习惯。

  • 标签: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血糖控制情况
  • 简介:与伴有眼病糖尿病患者接触已经17年许多患者也成为了多年朋友。我经常对患者说:“患上糖尿病,永远朋友。”他们说:“我愿意和你成为朋友,不愿意得糖尿病。”

  • 标签: 糖尿病 阅读 健康 故事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小儿1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36例1糖尿病患儿一般资料,所有患儿均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糖代谢变化情况,观察患儿胰岛素用量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同时对比患儿治疗前后出现酮症酸中毒、严重低血糖概率。结果治疗后6个月,该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症酸中毒、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有所减少,但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在1糖尿病患儿中有着较好应用效果,能改善患儿糖代谢,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推广。

  • 标签: 小儿1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糖代谢
  • 简介:目的对乳腺癌合并2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患者在手术监护、心理护理以及护理评估等方面的情况,加强患者胰岛素管理与包含管理,做好感染控制、功能锻炼以及引流管护理等方面的工作。结果患者在完成护理治疗后,出现皮下积液、切口感染、高血糖并发症病例各1例,其余患者均未出现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等并发症状。结论乳腺癌合并2糖尿病患者提供专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各种并发症状概率,改善患者手术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 糖尿病 乳腺癌
  • 简介:将6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病人在控制饮食、运动基础上,其中实验组30例,口眼茵陈五苓散汤剂:茵陈15g,茯苓20g,泽泻15g,白术12g,猪苓15g,桂枝6g。上药水煎服200ml,早晚饭后各服100ml;对照组30例,单纯采取饮食、运动治疗。两个月一疗程,治疗时间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OGTT2小时血糖、血脂、胰岛功能变化。结果:临床使用茵陈五苓散治疗痰湿IGT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

  • 标签: 茵陈五苓散 痰湿型 葡萄糖耐量低减 临床研究
  • 简介: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我国医疗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中,越来越多疾病得到了更好治疗。人们健康得到了有力保障。糖尿病近些年来发病率不断提升,给人们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颈动脉病也很难以治疗,一旦发病病人就会异常疼痛,不敢活动。本文将主要分析一下2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颈动脉病变超声病变差异分析。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颈动脉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在预防2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在治疗后,对48例确诊2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该组患者当中有18例患者检测出低血糖,占37.50%,其中无症状低血糖出现最多时段22:00—8: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够对患者无感知低血糖进行准确有效检测,在针对个性化治疗方案及护理方式进行制定时可以作为重要依据,对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控制,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型糖尿病 低血糖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目的针对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7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进行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药物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血压、血糖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87%、74.36%,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26%,对照组3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血压、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将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硝苯地平 厄贝沙坦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疗效
  • 简介:比较进口与国产格列美脲片治疗2糖尿病成本一效果,对88例符合标准病例分为A、B两组分别使用进口国产格列美脲片进行观察,8周后FPG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81.82%,2hPBG分别为77.27%72.72%。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成本一效果比差别明显,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提供参考。

  • 标签: 格列美脲片 2型糖尿病(T2DM)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对2糖尿病治疗中应用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120例2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93.34%。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32例,无效13例,临床总有效率78.33%。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2糖尿病治疗中应用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沙格列汀 胰岛素
  • 简介:选择初发T2DM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0例,分别治疗半年,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肽及HOMA—β、HOMA—IR。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胰岛功能有较大改善,有统计意义。结论:T2DM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有助于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OADs) 胰岛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2糖尿病干眼症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抽选64例于该院接受治疗老年2糖尿病干眼症患者,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后,分别给予其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与泪然滴眼液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BUT、SIt、SAI以及SRI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应值(71.88%)(P〈0.05)。结论给予老年2糖尿病干眼症患者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进行临床治疗,不仅有利于改善其各项临床指标,更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2型糖尿病 干眼症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 简介:116例T2DM通过询问入睡习惯,将患者分为A组23例(晚9点以前)、B组48例(晚9-10点)、C组45例(晚10点以后)。在原治疗基础上睡前中效胰岛素(诺灵N)补充治疗,经1月剂量调整、2月剂量维持治疗后,治疗后FPG:A组与B组、C组(P〈0.05),B组与C组相比(P〉0.05);2hPBG:各组间相比(P〉0.05);HbA1c:A组与B组(P〈0.05),B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P〈0.01)。胰岛素用量:A组与B、B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P〈0.01)。轻微低血糖分别为8/23、7/48、5/45,有明显差别。结论:9pm至11pm尤其10pm至11pm睡前中效胰岛素补充治疗最适注射时段。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不同时段 睡前中效胰岛素
  • 简介:格列吡嗪代磺脲类降糖药,采用了胃肠治疗系统(GITS)控释剂型。FosterRH,PloskerGL等人Pharmacoeconomics.2000Sep;18(3):289—306报告中详细阐述该制剂在2糖尿病应用药物经济学一些研究。与速释剂型相比,格列吡嗪胃肠治疗系统提供更稳定血药浓度,每日单次给药可改善患者顺应性。在2糖尿病患者中,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血糖控制方面至少速释片同样有效,在控制空腹血糖方面更有效。优于其他降糖药治疗优势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初期研究(n=40)显示,

  • 标签: 格列吡嗪控释片 2型糖尿病 药物经济学 控释制剂 磺脲类降糖药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对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老年2糖尿病疗效以及药理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份收治80例老年2糖尿病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甲双胍治疗,实验组实施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FBG、F2BG水平相比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对老年2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应用。

  • 标签: 格列吡嗪控释片 老年2型糖尿病 药理作用 疗效
  • 简介:检测180例2糖尿病患者及160例健康对照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LDL—C)。结果糖尿病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只有TC、LDL—C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考虑此结果与常见糖尿病患者血脂特点TG高与HDL低不同原因为:糖尿病不同血糖异常阶段、年龄、肥胖、饮酒、应用雌激素、糖尿病、肾病等有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血脂异常,常见混合性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血管病变主要原因,在治疗时要注意血脂达标。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脂
  • 简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过去对1糖尿病肠道病毒感染之间联系有一些猜测,确认两者关系,他们回顾这方面的大量研究,调查74000多人健康资料。结果显示,那些患有1糖尿病的人,感染肠道病毒风险约是其他人10倍。

  • 标签: 肠道病毒感染 1型糖尿病 患者 新南威尔士 研究人员 澳大利亚
  • 简介:测60例患T2DM老年女性病例组40例正常对照组BMIWHR及血脂血糖;双能X线吸收仪DEXA精确测量身体脂肪分布。结果:1、T2DM组体重、血压、BMI、WHR、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前组Lp(a)、HDL-C则低于后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肥胖组(WHR〉0.85)TG、2hPG、ApoB均值大于非肥胖组(WHR≤0.85);前组HDL—C、Lp(a)均值小于后组(P〈0.05)。3、WHR与LDL—C、TC、ApoB、TG、2hPG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BMI仅与TG、2hPG呈正相关(P〈0.05)。4、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上半身脂肪量、体脂肪率、上下半身脂肪率比均高于后者,下半身脂肪率却明显低,两组差别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老年女性患者身体脂肪分布呈现上半身,且易发生糖尿病;2糖尿病老年女性患者糖代谢紊乱与脂代谢紊乱及肥胖有密切关系。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代谢 肥胖 脂代谢 脂肪分布
  • 简介:1糖尿病患者23例,随机分为甲双胍组(11例)利拉鲁肽组(12例),甲双胍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双胍,起始剂量0.25g/次,3次/d,耐受后增至0.5g/次,3次/d;利拉鲁肽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剂量0.6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TG、TC、SBPDBP及血糖稳定性。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糖、HbA1c)均显著降低(P〈0.01),体质量、BMI及血浆TG、TC无明显变化(P〉n05);利拉鲁肽组降低FPG、HbA1c)效果与甲双胍组相当(P均〉n05),但降低2hPG及降低SBP效果优于甲双胍组(P均〈0-05)。利拉鲁肽组患者血糖水平和达标率明显优于甲双胍组(P〈0.01)。结论利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SBP,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增加血糖稳定性,适用于1糖尿病患者。

  • 标签: 利拉鲁肽 糖尿病 1型 胰岛素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