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高血压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行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被分组进行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与不合并高血压患者相比,术前有高血压者行CABG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30min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PaO2/FiO2)比值明显低下(P<0.01),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h内胸腔引流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维持高血压患者手术血压的正常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术前 手术预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老年冠心病患者 临床资料分析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共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3个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临床护理当中,采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脑卒中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患者纤溶、凝血指标的变化及降纤酶的疗效.方法:测定38例脑梗死急性(<3天)患者降纤酶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α2抗纤溶酶(α2-PI)、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和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急性患者血浆Fbg、α2-PI、PAI-1、D-D水平分别为4.32±1.7g/L、(154.39±34.86)%、0.26±0.1IU/ml、1.12±0.32AU/ml和1.34±1.18mg/L,明显升高,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t-PA水平下降非常显著(P<0.001).降纤酶治疗后Fbg、α2-PI、PAI-1、D-D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01),t-PA水平升高非常显著(P<0.001).结论:降纤酶有良好降纤、溶纤作用,对脑梗死急性患者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性期 D-二聚体 降纤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高龄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SHF)急性失代偿患者预后判断价值。方法纳入128例SHF急性失代偿高龄患者,根据NT-proBNP数值四分位数法分成四组,为Q1~Q4组,每组32例,随访6月。依据预后结局不同分为:对照组(70例),未再入院;研究组(58例),再入院或死亡。比较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6分钟步行距离及再入院率与死亡率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NT-proBNP对预后的最佳预测值。结果Q1~Q4组的LVESVI、再入院率及死亡率顺序依次为:Q4最高、Q3次之、Q1最低(P〈0.05),而LVEF、LVFS及6分钟步行距离水平顺序依次为:Q1最高、Q2次之、Q4最低(P〈0.05)。随访6月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NT-proBNP及LVESVI显著增高(P〈0.05),而LVEF、LVFS及6分钟步行距离则降低(P〈0.05)。ROC曲线显示NT-proBNP对患者短期发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血浆NT-proBNP≤205ng/L死亡率高于NT-proBNP〉205ng/L。结论NT-proBNP能独立评估SHF急性失代偿高龄患者的病情及近期预后结局。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前体 收缩性心力衰竭 急性失代偿期 高龄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脑梗死患者急性的表达及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脑梗死急性患者为脑梗死组,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梗死组(〈4分,21例)、中型梗死组(4~15分,49例)、重型梗死组(〉15分,30例);同期体检无脑血管疾病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DMA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ADM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轻、中、重型3个组及对照组血浆ADMA水平分别为(0.80±0.16)、(1.14±0.28)、(1.33±0.33)、(0.52±0.16)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高ADMA水平是脑梗死急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0,95%CI:1.078~1.212,P=0.045)。结论血浆ADMA水平在轻、中、重型脑梗死患者中表达逐渐升高,ADMA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ADMA可能是脑梗死急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 简介: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心悸2月余来诊。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64次/分,P—R间期0.24s,ST段正常,TⅡ、Ⅲ、aVF低平。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③T波改变。给予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检测房室结传导功能,插入食道电极35cm,起搏电压20V,S1S1递增刺激80ppm时出现房室文氏传导,100ppm时出现2:1传导,窦房结各参数正常,房室文氏传导及2:1阻滞点提前。为鉴别房室结传导功能减退是否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 标签: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阿托品试验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结传导功能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 简介:目的探讨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sisrenalarterystenosis,ARAS)的氮质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诊断并随访的41例ARAS氮质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双侧肾动脉狭窄(≥50%)且血清肌酐浓度≥133μomol/L(1.5mg/dL)。结果41例患者的年龄为(68.3±7.7)岁,血清肌酐浓度为(611.8±53.2)μmol/L。有33例(82.5%)病变累及双侧肾动脉,8例(19.5%)为孤立肾的肾动脉狭窄。37(90.2%)例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的持续时间为(13.7±8.9)年。30例(73.2%)正在吸烟或曾有吸烟史;29例(71.7%)高脂血症;13例(31.7%)糖尿病。并存其他的心血管病变情况:39例(9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2例(53.7%)下肢血管病变,18例(43.9%)有脑卒中病史。11例(26.8%)接受了肾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随访(18.0±8.6)个月,2例(18%)肾功能好转,2例(18%)恶化,其余7例(64%)肾功能稳定。共14例死亡或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事件组的射血分数(53.0%±13.4%vs61.8%±10.8%,P=0.004)显著低于无事件组,24h尿蛋白定量[(1.2±0.9)g/24hvs(0.7±0.3)g/24h,P〈0.001)显著高于无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氮质血症的老年患者并存有多处其他血管病变时,应注意除外肾动脉狭窄。射血分数较低和24h尿蛋白浓度较高的患者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高。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肾功能不全 氮质血症
  • 简介:血流储备分数(FFR)及血管内超声(IVUS)是目前PCI治疗的两大中药辅助检测手段,并且其临床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也得到了认可。但是,近期的一项研究指出,与标准血管造影指导PCI相比,FFR及IVUS指导的PCI并不能降低患者死亡率。该结果发表在2014年6月23日JAMA杂志上。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手术死亡率 血管内超声 PCI IVUS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体能状况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HRVEB)的影响。方法连续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60~95(71.2±6.1)岁,采用Duke体力活动指数评估每例患者手术前14~20d的体能状况。根据体能状况分为3组:Ⅰ组22例,〈4代谢当量(metabolicequivalents,MET);Ⅱ组40例,4~7MET;Ⅲ组38例,〉7MET。以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每例患者手术前、术后1和2d的心电活动,记录HRVEB的发生情况。结果Ⅲ组患者手术后1dHRVEB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10.5%vs36.4%和30.0%,P〈0.05),手术后2d,HRVEB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1d(31.6%vs10.5%,P〈0.05)。结论MET水平影响老年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MET〉7的患者手术后早期阶段HRVEB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手术期间 心律失常 心性 手术后期间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体质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选择院内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需要进行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50例,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5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在手术时间上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和术后排气时间短,止痛药使用率低,术后下床时间较短,住院周期短,所有指标都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在卵巢囊肿的治疗方面,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明显治疗效果好,创作面小,疼痛较轻,术后恢复快,而且很少有并发症发生,是治疗卵巢囊肿的最理想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卵巢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颅内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Ach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设计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指导下,避开重要的脑功能区,精确定位病变,显微手术切除AchA3例。结果导航机器显示系统误差为1.2~2.7mm(即导航系统显示病灶位置与病灶实际位置的距离),平均1.83mm。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术中采用显微及微侵袭技术,成功暴露并夹闭动脉瘤。术后经脑血管造影证实,3例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无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复查无病灶残留。随访3个月以上,3例患者均能够生活自理,1例患者左侧上、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术前Ⅲ级),另外2例患者四肢肌力均为Ⅴ级(同术前)。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脑深部的AchA,避免术后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是微侵袭处理AchA的有效辅助手段。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时使用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脊麻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均采用CSEA麻醉,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Ⅰ组等比重液,Ⅱ组注入重比重液,平卧位后,针刺法测定阻滞范围。麻醉连续监测BP、HR、ECG和SPO2,观察并记录给药后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脊麻平面、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脊麻平面、运动阻滞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间麻醉效果、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术后头痛发生率无差异。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时,选择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的脊麻效果、并发症相当。但等比重液可能更具优点。等比重布比卡因CSEA用于剖宫产尤其是胎儿宫内窘迫等急症剖宫产,用药单一,操作相对简单。局麻药液在脑脊液中的扩散受患者体位影响较小,无需头高足低体位,无需担心硬膜外置管不顺或其他原因而导致一侧腰麻效果不佳。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等比重 剖宫产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和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的必要性及提高手术疗效的措施。方法收集新生儿和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55例的急诊手术资料,男性35例,女性20例。患儿术前有反复肺炎心衰史或持续缺氧发作,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PH)3例、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34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严重肺动脉狭窄(PS)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法洛四联症(TOF)2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并发气胸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拔管后再插管3例、低心排2例、术后早期严重心功能不全合并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3例,常规治疗下仍少尿或无尿,持续3-5h,肺内渗出增多,中心静脉压进行性上升,均行腹膜透析治疗。全组病例51例痊愈出院,死亡4例。结论新生儿和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效果较好。合理的手术管理、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及手术方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急诊手术 婴幼儿
  • 简介: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颈部搏动性包块伴有转颈时疼痛感3d,于2015年6月29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口服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效果满意。体格检查意识清楚,颈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侧颌下可扪及一搏动性包块,搏动与心律同步,大小约3.0cm×3.0cm,边界清楚,质韧,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

  • 标签: 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动脉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7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7.1%),患者家属陪护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82.9%),患者院内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而言,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家属陪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孟鲁司特、倍氯米松对青春前哮喘儿童线性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95例参与此次研究,随机将将95名患儿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和倍氯米松联合给药治疗,对比预后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儿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孟鲁司特和倍氯米松在青春前儿童哮喘的缓解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能更好的控制患儿哮喘症状,改善患儿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 标签: 青春期前哮喘 日间症状评分 夜间症状评分 孟鲁司特 倍氯米松
  • 简介:患者女性,60岁。因风湿性心脏病20余年,心悸、胸闷入院。查体:血压135/83mmHg,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节律不齐,二尖瓣可闻及舒张隆隆样杂音。查胸片示:心脏增大。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查心电图(图略)示:P波为窦性P波其后跟随一个提前出现P′-QRS—T波群,P′波与窦性P波不同,QRS波群为室上性,其后连续3个P′-P′间距为0.18s,频率为333次/分,再其后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频率为4207欠/分。R—R间距不等,为心房纤颤(Af)。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性前收缩(PAS);③短阵房件心动讨凉伴Af。

  • 标签: 房性期前收缩 心房纤颤 房性心动过速 短阵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结合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介入栓塞结合二SRS综合治疗AVM并获得影像学随访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7~96个月。将DSA显示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视为治愈。按照是否治愈分为治愈组29例,未治愈组37例,观察两组AVM是否破裂、栓塞前体积大小和栓塞程度等不同因素对综合疗法治疗AVM治愈率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因素。结果(1)治愈组中,AVM破裂22例(75.9%),未破裂7例(24.1%),直径〈3cm和≥3cm分别为26例(89.7%)和3例(10.3%),患者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Ⅲ级;未治愈组中,AVM破裂20例(54.1%),未破裂为17例(45.9%),直径〈3cm和≥3cm分别为18例(48.6%)和19例(51.4%),34例患者(91.9%)SM分级Ⅰ~Ⅲ级。(2)随访过程中,29例(43.9%)达到影像学治愈,64例(97.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1分;发生并发症6例。(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AVM大小(OR=0.141,95%CI:0.035~0.570,P〈0.01)和介入栓塞程度(OR=2.414,95%CI:1.038~5.613,P〈0.05)是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血管介入栓塞联合SRS治疗颅内AVM是有效且安全的。AVM直径〈3mm是综合疗法治愈率的独立保护因素,介入栓塞程度是未达到影像学治愈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伽玛刀 介入栓塞 多因素分析
  • 简介:颅脑创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患者在麻醉,各种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颅内压升高,造成脑组织肿胀、颅内出血或脑灌注压降低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及预后[1]。因此,减少不良刺激和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降低新陈代谢和耗氧量,减轻伤害性刺激,减轻TBI患者因应激因素引起的过度血流动力学改变尤为关键。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混合性激动-拮抗剂,镇痛效果较强,

  • 标签: 地佐辛 麻醉恢复期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