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甲子华诞,杏林春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六十周年暨第六届科技大会于2017年5月3日在学术报告厅胜利召开。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傅仲学副主任、科教处黄莹处长、丁国富副处长、重庆市科委社发处王勇德处长、重庆医科大学杨竹副校长莅临会议,

  • 标签: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外科 科技 杂志 中华 学术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术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对Ⅱ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并接受根治术治疗的Ⅱ结肠癌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依据患者是否出现终点事件分为2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对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预后不良率为26.27%(31/118),且预后不良的人数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多,其中随访第48个月增长较明显。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腺癌(RR=2.79,95%CI1.889~4.121;P=0.028),黏液癌(RR=2.81,95%CI1.948~4.054;P=0.041),未分化癌(RR=2.83,95%CI2.016~3.972;P=0.029),左半结肠癌(RR=2.72,95%CI1.476~5.014;P=0.024),右半结肠癌(RR=2.71,95%CI1.514~4.850;P=0.035)和术前FIB含量增高(RR=2.49,95%CI1.499~4.137;P=0.033)以及术后CEA水平增高(RR=2.62,95%CI1.659~4.137;P=0.026)均能影响患者预后。术前FIB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581(95%CI0.459~0.694),最佳截断点为7.2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8%和65.4%;术后CEA的AUC为0.773(95%CI0.712~0.893),最佳截断点为5.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3%和78.9%。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1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和83.2%。结论术前FIB和术后CEA水平为影响Ⅱ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能提高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潜在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癌胚抗原 Ⅱ期结肠癌 联合 预后 临床价值
  • 简介:库鲁病为人类认识流行性朊蛋白病提供了重要经验。1950年代,在巴布亚岛新几内亚阻断其传播途径(食人肉习性)后其发病率获得了稳定下降。在英国,暴露于牛海绵状脑病朊蛋白饮食后,变异型克雅病和其尚不清楚的患病率又使人重新对库鲁病产生了兴趣。本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库鲁患者中研究了可能的潜伏、发病机制和遗传易感因素。

  • 标签: 朊蛋白病 长潜伏期 库鲁病 21世纪 人类 巴布亚新几内亚
  • 简介:<正>58例分对照组28例,口服去痛片、阿司匹林肌内性射鲁米那;治疗组30例,于50g/L葡萄糖液250ml中加入20g/L利多卡因(1mg/kg)和地塞米松5mg,静点1~2h,同时于头痛侧鼻腔内滴入20g/L利多卡因0.5ml,其他用药同对照组。结果:与对照

  • 标签: 多卡因 重度发作 内性 糖液 肌内注射 尹斌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腔镜辅助的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Miccoli)和完全腔镜的甲状腺切除术(totalendoscopicthyroidectomy,TET)2种手术方式。方法统计分析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自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并选择行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共70例,其中行Miccoli术式46例,选择TET24例(以下称为腔镜组),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有关数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主观感受、美容效果满意度等方面情况并做出分析,以对比2种手术方式在安全性、创伤性和美容效果上的差异。结果①安全性:2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出现,小切口组1例中转开放而腔镜组手术无一中转(2.2%vs0%,P>0.05)。②创伤性:小切口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腔镜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6h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2和24h小切口组疼痛评分要低于腔镜组,P<0.05。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3dCRP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美容满意度及其他: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术式安全性类似,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种术式创伤性类似,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者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类似。

  • 标签: 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 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安全性 创伤性 美容性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外周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和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人选35例心肌梗死患者(实验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在AMI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两周后采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MNCs),用CD34、VEGF和ACl33标定EPCs,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中EPCs细胞数目,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AMI患者人院时EPC数目以及血清中VEGF以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两周后患者外周血中EPCs和VEGF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但是CRP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入院时患者EPCs数目和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98,p=0.002);治疗两周后EPCs数目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相关性(r=0.5915,p=0.0002)。结论AM]患者早期循环中EPCs数量增加可能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而两周后EPC的数目增加可能VEGF对EPCs的动员有关,均有利于心梗部位的修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半量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tirofiban)在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过渡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就诊于泰山医学院附属菏泽市立医院并诊断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严重的三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并需外科CABG的患者117例。患者年龄60~75(67.76±3.07)岁。停止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半量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LMWH)组(A组,60例)和单纯LMWH组(B组,57例)。其中,A组造影后持续应用半量替罗非班至术前12h停用;B组仅单纯使用LMWH;所有患者造影后给予LMWH皮下注射至术前24h,并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过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如顽固性心绞痛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死亡等)和出血情况。结果加用替罗非班组和单纯LMWH组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中,顽固性心绞痛发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20/60)vs57.9%(33/57),P=0.01],加用替罗非班组较单纯LMWH组减少;加用替罗非班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死亡事件的发病人数较单纯LMWH组减少。术前加用替罗非班组发生轻微出血2例(鼻出血1例、痔疮出血1例),单纯LMWH组发生轻微出血1例(为牙龈出血),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564.17±125.58)vs(542.46±94.46)ml,P=0.30;术后:(4.63±1.40)vs(4.39±1.28)u,P=0.32]。结论对于拟行CABG的NSTE-ACS老年患者术前持续加用替罗非班组较单纯使用LMWH作为过渡,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且不增加手术的出血风险。

  • 标签: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为评估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湖北省二新增备选地区咸宁市、黄岗市和宜昌市的现状与能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与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办公

  • 标签: 中国全球 五轮中国 全球基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一科46例确诊为T2DM并自愿行胃转流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8例,根据《中国糖尿病外科治疗专家指导意见》入选标准:①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符合WHO的T2DM诊断标准,伴有或不伴有肥胖症的患者。

  • 标签: 胃转流术 腹腔镜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颅内血浆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择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18例,在CPB结束后30min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液检测S100蛋白水平。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体外循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停机后颅内血浆乳酸浓度。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患者的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颅内血浆乳酸水平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高度相关。

  • 标签: 神经组织蛋白S-100 心肺转流术 多因素相关分析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对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LSG手术的108例重度肥胖伴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66例,男性42例,平均年龄(32.5±10.5)岁,术前体质量指数(BMI)39.2±5.2。观察术前和术后1、3、6及12个月的人体各项基础指标、糖代谢指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脂代谢指标、肝脏酶谱及脂肪肝变化。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降低(均P〈0.05)。术后3个月,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增加,而空腹血糖(FPG)水平显著下降。术后12个月.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术前下降明显(均P〈0.05)。术前肥胖并肝功能异常者63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吖一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中20例NAFLD患者完全康复,部分患者得到显著改善。结论:LSG在有效减重的同时,能显著改善NAFLD、肝功能异常及糖、脂代谢紊乱。

  • 标签: 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肥胖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功能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糖皮质激素用药对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市中医院行全麻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患者连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是否≥3个月分为两组:激素组和非激素组,每组30例。术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采用TOF-WatchSX加速度仪监测肌松程度,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肌纤维颤搐最大抑制程度、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结果与非激素组相比,激素组患者使用罗库溴铵后的起效时间显著延长,而肌纤维颤搐最大抑制程度、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则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糖皮质激素用药可减弱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

  • 标签: 老年人 糖皮质激素 神经肌肉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常规心电图(ECG)检查对老年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01月15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前ECG检查结果、患者相关资料和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结果本研究有784名患者进入统计分析。术前ECG异常的整体发生率为35.1%。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在ECG正常组与ECG异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7%vs3.6%,P=0.946)。术前ECG异常预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47(95%CI:0.447~0.581,P=0.35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164,95%CI:1.365~7.335,P=0.007)、年龄增加(OR=1.131,95%CI:1.068~1.198,P<0.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增高(OR=3.067,95%CI:1.394~6.750,P=0.005)、手术时间延长(OR=1.284,95%CI=1.045~1.489,P=0.014)是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ECG检查对老年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预测价值有限。

  • 标签: 心电图 老年人 非心脏手术 预测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老年AECOPD患者140例,随机分为PCT指导治疗组(n=72)和常规治疗组(n=68),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PCT组通过血清PCT测定来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常规治疗组由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症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临床有效率、患者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及抗生素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炎性指标[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PCT组患者白细胞总数和CRP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另外,PCT组患者抗菌疗程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老年AECOPD患者治疗中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效果,可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缩短住院时间,同时降低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降钙素原 抗菌药物 治疗结果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吸烟、空气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这两种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一个患者同时罹患该两种病的并不少见。感染是COPD和T2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使该两种病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2型糖尿病 布地奈德 糖尿病患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或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E2、FSH、L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高。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手术 亮丙瑞林 性激素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J型贮袋在高龄患者保肛手术后改善排便机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3年8月诊治的39例高龄(≥75岁)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传统的结肠断端与直肠肛管直接端端吻合组(直吻组),结肠J型贮袋与直肠肛管行端侧吻合组(贮袋组),对保肛手术后控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术后排便次数正常的时间:贮袋组优于直吻组(P〈0.01)。术后3个月、半年,贮袋组平均排便次数明显少于直吻组(P〈0.05);延缓排便控制能力、失禁综合评分、区分排便排气能力等指标均优于直吻组(P〈0.05);但术后1年及1年半,两组控便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贮袋组直肠测压值优于直吻组。术后控便情况满意率贮袋组高于直吻组。采用贮袋吻合术后便秘的发生率高于直接吻合术(P〈0.01)。结论(1)高龄不是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的禁忌证;(2)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能够明显改善高龄患者术后1年内控便功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结肠J型贮袋 年龄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妈富隆、孕三烯酮及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50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并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予腹腔镜手术联合妈富隆、孕三烯酮及亮丙瑞林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妊娠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有效率观察组为92.0%(23/25),对照组为64.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发率观察组为8.0%(2/25),对照组为32.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妊娠率观察组为80.0%,对照组为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为(1.4±0.4)d,住院时间为(7.6±3.5)d;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为(3.6±1.5)d,住院时间为(11.5±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妈富隆、孕三烯酮及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能提高有效率和妊娠率,降低复发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妈富隆 孕三烯酮 亮丙瑞林 子宫内膜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