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平面骨折的治疗方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例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平面骨折患者,均采取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0.00%)、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优良,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结论采取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手术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平面骨折疗效确切。

  • 标签: 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 中和螺钉 3.5mm钢板 后外侧入路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高产I型β-内酰胺酶(AmpCs)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方法:应用维试验提取法,以头孢西丁为底物测定细菌高产AmpCs;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测定ESBL。结果:381株革兰阴性杆菌AmpCs和ESBLs的发生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0%(2/102)、31.4%(32/102),肺炎克雷伯菌1.4%(2/142)、38.0%(54/142),阴沟肠杆菌57.4%(31/54)、66.7%(36/54),粘质沙雷菌53.8%(7/13)、61.5%(8/13),枸橼酸杆菌属37.5%(6/16)、50%(8/16),变形杆菌属7.1%(1/14)、28.6%(4/14),铜绿假单胞菌16.7%(5/30)、33.3%(10/30),不动杆菌属11.1%(1/9)、66.7%(6/9)。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均有不同程度产高产I型β-内酰胺酶(AmpCs)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对其进行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三维试验提取法 测定 革兰阴性杆菌 I型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卡泊醇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们医院治疗的病人,均为神经性皮炎,共12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64例。在对照组病人中,仅单纯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研究组病人在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外,另给予卡泊醇软膏治疗。在治疗进行一个疗程后,将两组病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9%,对照组为67.19%,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卡泊醇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治疗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 标签: 糠酸莫米松乳膏 卡泊三醇软膏 神经性皮炎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社区膝骨关节炎(KOA)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社区收治的66例急性期KOA患者,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均分成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行中医联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疼痛评分。结果干预组总疗效与常规组对比明显较高,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KOA患者采取中医联疗法治疗可行性高,不仅能强化疗效,还可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疼痛 三联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叉神经痛患者当中抽取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2例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行CTA造影及维重建,脑血管造影术(DSA),评估DSA、CTA显示动脉瘤的效果。结果阴性3例,其余39例共检出动脉瘤42个。其中CTA检出40个动脉瘤,漏诊2个;DSA检出42个动脉瘤,漏诊1个。结论头颅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上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筛查。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医用氧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患者80例,40例对照组接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40例研究组接受医用氧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治疗疗效,血清指标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0%高于对照组72.50%,且P<0.05。对比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临床治疗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疾病可考虑给予医用氧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方式,疗效突出,炎症反应得到降低,值得应用。

  • 标签: 放射性直肠炎 宫颈癌 保留灌肠 医用三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发性叉神经痛采用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治疗获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在2015年3月-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复发性叉神经痛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8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住院治疗顺序分为各44例的观察组与参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参照组,观察组接受加巴喷丁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LSI-B评分均远优于参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两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复发性叉神经痛采用加巴喷丁治疗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卡马西平,更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且更具安全性。

  • 标签: 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加巴喷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选择联疗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Hp阳性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68例)选择埃索美拉咗给予临床治疗;A1组(观察组68例)选择埃索美拉咗(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250mg)进行治疗;针对两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疗程为7d,对患者完成28d的治疗后,对两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Hp转阴率进行对比。结果A1组与A2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完成治疗后,临床症状表现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A1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A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18%,A1组显著高于A2组患者(P<0.05);A1组Hp转阴率为97.06%,A2组Hp转阴率为30.88%,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选择联疗法给予临床治疗,表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并且表现出用药疗程短、临床疗效高以及Hp根除率高等系列优点,成功凸显联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幽门螺杆菌阳性 十二指肠溃疡 三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护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应用维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急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维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急救成功概率,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护理流程,全面提升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三维护理管理模式 急危重患者 院前急救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泊醇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在神经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中心门诊2015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神经性皮炎患者中抽取84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治疗对照组42例,卡泊醇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治疗试验组42例,比对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苔藓化程度、皮损面积、皮损程度、瘙痒程度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试验组好转率为92.9%(39/42),复发率为2.4%(1/42)。对照组好转率为73.8%(31/42),复发率为14.3%(6/42),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给予神经性皮炎患者卡泊醇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治疗,能促进症状消失,提高治疗结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性皮炎 卡泊三醇软膏 糠酸莫米松软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采用艾灸与黄安神汤联合治疗模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78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9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失眠症治疗模式,实验组采用艾灸与黄安神汤联合治疗模式,分析2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比例较低,组间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与黄安神汤联合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较好,药物不良比例发生率较低,应予以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艾灸 三黄安神汤 痰热内扰型失眠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结核病“位一体”新模式的运作与管理。方法选取2016年和2017年被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2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结核病“位一体”新模式的运作与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实行“位一体”模式后,2017年与2016年结核病发现人数相比,P>0.05.且免费服药率有所上升,可见结核病“位一体”的新模式有利于防治结核病。结论结核病治疗医防合作新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结核病的发病率,具有很好的结核病控制及治疗效果,故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核病 医防合作新模式 运作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接受盐酸氟桂利嗪与联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愿意配合研究,确诊且有完整临床资料,以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实施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方案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则为85.00%,研究组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在胃脘痛、胃脘灼热、胃脘胀满缓解时间上均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与联疗法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除了可以缩短症状改善时间,而且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盐酸氟桂利嗪 三联疗法 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元复合因子Net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et基因全长片段,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Ad5/F35-Net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24只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PBS组、绿色荧光蛋白(GFP)组和Net组,3组分别注射0.1mL的PBS、Ad5/F35-GFP(1×108PFU)和Ad5/F35-Net(1×108PFU),干预3周后,测定各组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移植瘤组织原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Net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与PBS组及GFP组相比,Net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小(P均〈0.05),而其PCNA表达显著降低(P〈0.01),原位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结论:Net可明显抑制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移植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移植瘤细胞原位凋亡。

  • 标签: 三元复合因子Net 移植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联疗法改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预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1月—2014年11月的105例Hp阳性消化道溃疡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Hp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分组,阿莫西林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疗法,左氧氟沙星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联疗法,观察综合疗效、Hp根除率和药物安全性。结果左氧氟沙星组治疗后溃疡愈合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阿莫西林组78.85%(P<0.05);左氧氟沙星组Hp根除率94.34%高于阿莫西林组80.77%(P<0.05);左氧氟沙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66%略高于阿莫西林组13.46%(P>0.05)。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联疗法能够快速促进Hp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溃疡面愈合,提高Hp根除率,安全可靠。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左氧氟沙星 消化道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腰椎骨折患者,观察分析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35例腰椎骨折患者,35例腰椎骨折患者分别应用X线检查和CT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度。结果CT维重建技术检查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明显比X线检查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腰椎骨折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有利于提高腰椎骨折诊断的正确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CT三维重建技术 腰椎骨折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4例,分为参照组沙利度胺治疗和联合组在参照组上联合氧化二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用药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参照组(P<0.05);用药后联合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情况相对比参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采用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有效改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沙利度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联疗法治疗对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根除率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Hp根除率及溃疡症状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Hp根除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胃溃疡患者丹参注射液联合联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症状,提高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三联疗法 胃溃疡 Hp根除率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尖杉酯碱与柔红霉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柔红霉素联合化疗方案(DA)治疗,观察组22例患者采用高尖杉酯碱联合化疗方案(H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为45.4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KPS改善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结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采用高尖杉酯碱与柔红霉素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在生存质量方面,采用高尖杉酯碱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高三尖杉酯碱 柔红霉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