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护理新生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本组入选的80例研究对象均是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新生科就诊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以新生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实施分组,共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40例新生。两组新生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额外给予抚触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新生相比,观察组新生的每日排便次数明显更多,每日奶量明显更多,哭闹时间明显更短,睡眠时间明显更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新生,观察组新生护理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之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护理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实施抚触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新生排便,增强其食欲,有效改善新生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 标签: 抚触护理 新生儿 排便 奶量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新生,均使用静脉留置针,所有新生的收取时间(2016年1月2日-2017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新生)、对照组一组(45例新生),分别实施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新生的静脉炎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观察组新生家属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P<0.05)。结论通过在新生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经PICC输入脂肪乳剂的患儿30例,综合分析患儿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30例患儿中有6例发生导管堵塞的情况。1例经尿激酶再通获得成功,5例在导管堵塞后拔管。结论合理配置药物,积极采取正确的封管以及冲管方法,对置管技术进行规范,充分了解导管维持的相关知识,可显著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确保患儿生命健康。

  • 标签: 脂肪乳剂 新生儿 护理对策 PICC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苯巴比妥钠对新生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017年收治的46例惊厥新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新生(23例)接受苯巴比妥钠治疗,对照组新生(23例)接受常规治疗,评估苯巴比妥钠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新生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22/23),对照组新生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17/23),组间数据相比,P<0.05;评估两组新生治疗前后的NBNA评分情况,观察组新生的相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巴比妥钠在新生惊厥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疗效确切、效果稳定,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苯巴比妥钠 新生儿 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羊水过少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窒息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设定为研究区间,并选取98例羊水过少孕妇进行临床研究,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将其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产妇采用阴道分娩,观察组49例产妇采用剖宫分娩,对两组羊水过少孕妇对新生窒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两组产妇羊水污染率及新生窒息率比较发现,采用阴道分娩的对照组产妇与采用剖宫分娩的观察组产妇羊水污染率相差并不明显,但是胎儿窒息率却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羊水过少孕妇能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剖宫生产有利于缓解胎儿窒息率,因此今后对羊水过少孕妇进行分娩时,可采用剖宫生产分娩方式。

  • 标签: 羊水过少孕妇 不同分娩方式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上一种新生时期常见疾病,新生窒息患病率较高,且发病较急,极易导致出现全身多脏器损害,是新生致残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生窒息会导致其出现较多并发症,而心肌损伤便是其中一种常见并发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极易引发心力衰竭,病死率高。这就需要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寻找有效的方法,提升新生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准确性,以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当前,临床上针对新生窒息后心肌损伤诊断中还原性谷胱甘肽应用价值的研究仍较少。文章详细综述了新生窒息后心肌损伤诊断中还原性谷胱甘肽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伤 还原型谷胱甘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新生患儿临床诊断中,CT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新生患儿为对象,给予所有患儿CT诊断,对患儿的病变类型及特点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被确诊,其中39例患儿为原发性出血,其余6例患儿为蛛网膜下腔继发性出血,有25例患儿合并有缺血缺氧性脑病,还有7例患儿出现脑部积水症状。结论针对新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的诊断方式选择而言,让患儿接受CT扫描诊断的效果较好,该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新生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引起新生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和必要的防治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宫内窘迫胎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胎儿娩出后是否出现窒息症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分析和对比产妇高危因素、胎儿高危因素和分娩高危因素。结果两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症、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盘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动消失、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心率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程延长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高危因素、分娩高危因素和产妇高危因素是导致新生窒息症状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围生期 产妇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低血糖引起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低血糖新生患者为研究组,以及同时其在我院接受治疗,检查结果健康的92例新生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危险因素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糖进行对比。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胎龄、妊娠期糖尿病、体质量、喂养时间、以及血糖水平等均是新生低血糖因其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临床上EEG检查结果多有异常,且患儿的MRI检查顶枕部皮层有受累表现,且患儿多表现出现惊厥症状。结论对新生的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的关注,包括患儿的EEG检查以及MRI检查结果,惊厥、血糖值等,对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症状进行预防和尽早控制,根据患儿的情况对患儿用药,可有效减少新生低血糖导致的脑损伤几率以及情况,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脑损伤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后访视对产妇新生保健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4月我科产后管理的产妇200例,遵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各100例,分别提供常规产后健康教育、产后访视。比较两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总掌握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产后访视运用到产妇新生中,有助于产妇掌握保健知识,提高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建议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保健知识 产后访视 新生儿 掌握情况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呼吸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选取我院治疗的新生呼吸困难的患儿100例,根据使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儿为实验组,实行头罩呼吸器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肺部出血,颅内出血,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新生呼吸困难的患儿中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困难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不同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科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其中A组46例给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B组46例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不同时间段A组患儿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为6.52%,B组为28.26%,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对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显著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应用及推广价值更高。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治疗 治疗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生窒息复苏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窒息新生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患儿,给予参照组患儿复苏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并发症防治。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新生窒息复苏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实施复苏和相关并发症防治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复苏 并发症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重度窒息症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间治疗的重度窒息新生纳入本次研究,总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心、肾功能损害、肠胃功能障碍以及HI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 血管活性药物 临床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近几年,低血糖成为了新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代谢类疾病,一般而言,正常足月的儿童低血糖发生几率在1%到5%,而一些早产儿的低血糖发生几率将高达20%到25%之间,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避免持续性低血糖造成的神经细胞死亡,成为了社会各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要分析了新生低血糖的内涵和分类,并从影像学表现和预防机制两个方面对新生低血糖及低血糖脑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脑损伤 预防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采用物理性的听力筛查和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联合筛查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探讨适用于推广的新生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模式。方法选择当地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产科出生的3267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进行同步筛查,分析统计结果,初步建立新生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标准规范和模式。结果在6537例新生中,经检测GJB2基因、SLC26A4基因、线粒体12SrRNA基因、GJB3基因携带与新生听力筛查通过率有相关性,基因检测正常的新生与异常相比,听力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两者互补模式的建立,可弥补新生听力筛查的不足之处,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耳聋基因 联合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57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MRI检查诊断符合率及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高于CT检查,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低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检查对于HIE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但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效果不如CT检查。

  • 标签: CT MRI 诊断 HI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产妇难产率、新生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118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产妇难产发生率、新生窒息率、产生出血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分娩采取优质护理,加强产前及分娩指导,心理干预,能减少产妇难产发生率、新生窒息率,产后出血量,提高护理满意率,促进分娩成功率。

  • 标签: 优质护理 分娩 难产率 新生儿窒息率 产后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把综合护理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对其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把我院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这3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成试验组、参照组各19例。参照组19例患儿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试验组19例患儿的护理方式综合护理。把试验组与参照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SaO2/FiO2)、住院时间、吸痰时间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护理后,试验组19例患者的PaO2、SaO2/FiO2水平与参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aCO2水平与参照组比较,明显更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有进一步的探析价值;试验组19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吸痰时间与参照组19例患者比较,均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有进一步的探析价值。结论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综合护理能够降低患儿的PaCO2水平,提高PaO2、SaO2/FiO2水平,同时可促进此类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综合护理 动脉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