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疏肝止痛汤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疏肝止痛汤内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治愈28例,显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结论疏肝止痛汤内服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疏肝止痛汤 刺络拔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的患者35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单纯癫痫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癫痫发作的特点,并做出总结。结果观察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癫痫临床分型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脑电波检查显示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与病程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癫痫患者提供治疗的时候发现,如果患者并发偏头痛,则会让病情更加严重,对临床治疗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治疗的时候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了解,提供针对性的措施。

  • 标签: 癫痫并发偏头痛 神经内科 临床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为46例;对照组在治疗中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丁苯酞,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入选患者均通过治疗后,评价分析组间的治疗疗效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且对组间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丁苯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神经系统变性病 丁苯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神经性头痛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神经性头痛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在常规护理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对比两种方式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结果研究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92.3%高于对照组74.4%,康复率92.3%高于对照组69.2%,与对照组比价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性头痛患者的康复中,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对神经性头痛的认知,改变不良习惯,对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神经性头痛 康复 作用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神经内科疾病发生率有所上升。而呼吸衰竭为该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使用有效方式,对患者开展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来讲,意义重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分析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情况,旨意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 标签: 神经内科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 氧疗 无创通气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辩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普萘洛尔联合地西泮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能够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辩证治疗 心血管神经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传导速度在脑卒中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脑卒中偏瘫经康复治疗的22例患者,未经康复治疗的对照组22患者,运用神经传导速度分析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的参数变化。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数值比较临床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评价中一个比较明确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 标签: 神经传导速度 脑卒中后偏瘫 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封包疗法干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和中药封包疗法干预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和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中药封包疗法干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研究。

  • 标签: 中药封包疗法干预 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的应用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90例手术患者均选择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分析90例患者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按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医师职称和经验,可以分成经验主治医师、一般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3个组,评价3组麻醉优良效果。结果90例手术患者中有3例麻醉效果较差,改为其他麻醉方法,麻醉总有效率96.7%;90例患者术后有1例发生穿刺部位较大血肿,并发症发生率1.1%;经验主治医师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患者苏醒时间等情况对比,明显优于住院医师与一般主治医生;经验主治医师神经阻滞时间明显优于住院医师与一般主治医生;经验主治医师麻醉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住院医师与一般主治医生。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 麻醉效果 优良率
  • 简介:摘要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以及颈椎间盘脱出和精神经综合征的总称,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引起颈椎病的主要原因有骨质增生、劳损或颈椎脊髓、神经根、动脉受到挤压。目前医学上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疗法为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以及各综合疗法,其中针灸疗法分为局部取穴和非局部取穴,而综合疗法有推拿与针灸并用、中药与针灸并用、推拿与中药并用以及其它综合疗法。推拿治疗颈椎病既有优势,也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在运用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时,患者应注意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针灸 推拿 综合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的相关性,探讨脑胶质瘤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6年的手术标本,合计30份,采用10%甲醛固定,组织石蜡切片,21例星形细胞瘤(Ⅰ级5例、Ⅱ级8例、Ⅲ-Ⅳ级8例),胶质母细胞瘤9例(Ⅱ-Ⅲ级4例、Ⅲ-Ⅳ级5例),分离纯化获得BTSCs,进行增殖分析、免疫组化。结果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第6h、1日、3日、6日的单细胞浓度、吸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培养6h,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单细胞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Ⅳ级开始分化时,CD133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高级别的肿瘤BTSCs中CD133表达明显,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的G0/G1期、G2/M期、S期比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存在相关性,高级别的肿瘤肿瘤干细胞增殖能力更强。

  • 标签: 脑肿瘤干细胞 神经上皮肿瘤病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42例患者给予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淋巴结清扫术,命名为研究组;44例患者要在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命名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应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与研究组接近;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接近,淋巴结清扫个数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χ2=8.561,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χ2=7.514,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感觉障碍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崇。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保留肋间臂神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通过使用红外线理疗灯对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我院的98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与灯照组两组。针灸组采用传统的针灸治疗方式,灯照组采用红外线理疗灯照射进行治疗。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研究。结果经过2-7个月的临床治疗,及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针灸组与灯照组患者都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但相比较而言,灯照组的治疗效果更佳,治愈率与有效率相加为100%,没有无效患者;而针灸组有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无效,即5名患者没有恢复面部功能或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结论在临床治疗面神经炎的过程中,针灸和红外线照射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运用红外线理疗灯照射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红外线理疗灯,面神经炎,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针灸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采取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灸疗法治疗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胫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胫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31/4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非常显著,且能有效缓解其各种临床症状,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 改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神经科住院患者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神经科住院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入院15d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用于神经科住院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功能锻炼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护理路径 住院患者 神经科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患者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病人的SAS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明显减轻,使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 预防 院内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耳鼻咽喉手术且出现迷走神经危象患者的处理方法。方法把我院从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间收治的接受耳鼻咽喉手术并且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危象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根据40例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把他们分成试验组、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20例患者的治疗方案是严密地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等待病情稳定之后施行对症措施。试验组20例患者的治疗方案是结合历年该类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经验,及时地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为患者注射阿托品、停止手术刺激、进行心肺复苏或者其他针对性措施。把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20例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是100.00%,与参照组20例患者的75.00%(12/16)比较,明显更高,二者比较得出P小于0.05的结局,有较高的探析价值。结论耳鼻咽喉手术过程中出现迷走神经危象的病情比较的突然和凶险,需要及时停止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刺激、进行心电复苏或注射对症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成功率。

  • 标签: 迷走神经危象 耳鼻咽喉手术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神经内科的病人一共有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对病人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病人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 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极肌电图及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例临床拟诊为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经肌电图检查提示病变损伤的腰神经根,经治疗性诊断造影确定责任盘相。结果5例病例在手术前的腰椎间盘造影结果与MRI检查结果不相吻合,影像学检查没有特异性,不能准确定位病变椎间盘(见表1)。在微创介入治疗中的经典椎间盘造影确定的责任椎间盘和肌电图检查完全一致。结论应用肌电图可以提示隶属神经肌肉疾病的腰神经病损伤的腰神经根,具有治疗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针极肌电图,表面肌电图 神经肌肉疾病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