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偏头痛在中医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纳入偏头痛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川芎天麻散治疗,按中医辨证分型予以方剂进行适当加减,进行1个疗程(20d)治疗,随访半年,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37例(61.67%),显效13例(21.67%),有效5例(8.33%),无效5例(8.33%),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内科针对偏头痛给予对症中药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气血的作用,且不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偏头痛 中医内科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车祸导致重型颅脑外伤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越来越高 , 车祸导致重型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病死率高 30%~50%[1];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同样高居不下。危重重症病患所占的的比重医疗研究的注意,并在抢救黄金时期提供低温治疗, 这些重症危急患者应在抢救黄金时间内给予低温治疗 ,并应该在院前急救时提前干预 ,实现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隙连接 [2]。 低温治疗在专科病房中的应用并不多,本文对早期低温治疗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一综述。

  • 标签: 早期亚低温治疗 急诊危重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急诊/急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70例,进行蘑菇伞封堵术,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前后的主动脉压、肺动脉压、超声心动参数。结果69例婴幼儿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8.6%,其中有1例婴幼儿转外科,并取出封堵器,进行手术结扎。术前的主动脉压、肺动脉压、超声心动参数与术后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管介入直径≧5mm治疗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取得的效果显著,更有效、更安全,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婴幼儿 动脉导管未闭(PDA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封堵器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急性血压升高的诱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出现急性血压升高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观察血压升高的诱因。分为A组缓解诱因组,B组口服降压药物组,C组静脉降压药物组。观察降压效果、出现低血压情况及血压波动情况。结果C组的降压效果比A、B两组好。A组发生血压波动率比其他2组高,C组出现低血压率比其他2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血压升高有其专科特点,要对其诱因进行分析。静脉药物可以有效平稳的进行紧急降压治疗。

  • 标签: 急性血压升高 口服降压 静脉降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科素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对照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卡托普利治疗、科素治疗,持续治疗4w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素与卡托普利均可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但科素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科素亚 卡托普利 高血压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当前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科住院患者共300例,然后将其随机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主要运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机芯对比。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中的患儿和家属对于穿刺技术和输液情况以及健康宣教等的满意度分别为(93.2±2.6)分、(92.8±2.0)分、(94.0±1.8)分,都要比对照组高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率(3.8%)要比对照组(8.9%)低很多。差异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能够非常有效的降低患儿治疗的穿刺频率,并且还能够缓解患儿因为穿刺产生的恐惧感,另其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配合,从而完成治疗,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可以说其实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应用的作为有效的护理形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氧化氮(笑气)吸入分娩镇痛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羊水粪染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P<0.05),其他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笑气吸入镇痛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分娩 笑气 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护理中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进行探析。方法对2016~2017年度我院收治11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性研究,其中,2016年度未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7年度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5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通过问卷掌握两组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安全护理、护理文书的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6%,对照组为85.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护理中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且有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为观察手术切除配合甲蓝神经阻滞术治疗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将107例肛门湿疹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手术切除配合甲蓝神经阻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外涂复方樟脑乳膏治疗,两组均予中药坐浴,以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92.7%,对照组治愈率为32.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复发率治疗组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0%(P<0.05)。结果表明,手术切除配合甲蓝神经阻滞术治疗肛门湿疹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肛门湿疹 手术切除 亚甲蓝神经阻滞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治疗妊娠期临床甲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期临床甲减患者,将5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25例妊娠期临床甲减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甲状腺激素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妊娠期临床甲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期临床甲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分娩结局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甲状腺激素治疗妊娠期临床甲减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分娩结局的改善。

  • 标签: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 甲状腺激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甲减患者中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参考不同治疗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临床甲减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将常规治疗纳入到参照组16例患者中,将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纳入到实验组16例患者中,分析对比参照组和实验组临床甲减患者转化为甲减比率以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参照组临床甲减患者TSH、FT3、FT4、转化为甲减比率对比实验组指标,P<0.05,统计学展现组间数据计算意义。结论将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应用临床甲减患者中具有值得应用的价值存在。

  • 标签: 左旋甲状腺素 亚临床甲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疾病诊断过程中,分析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5月~2017年01月收治的45例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期选择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45例作为实验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选择超声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对超声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同对照组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之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血流信号同对照组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在实施疾病诊断过程中选择超声检查方法,针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患者的甲状腺血流信号可以有效明确,最终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研究提供准确研究。

  • 标签: 超声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急诊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治疗组收治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创面18例,其中其中摔伤3例、交通事故伤6例、机器绞伤3例、重物压砸伤6例。其中小腿远端12例,踝部6例。其中伴有肌腱或跟腱外露4例、伴有胫骨骨折外露8例、伴有踝关节脱位外露6例。均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急诊修复,供瓣区给予中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24个月。结果18例皮瓣中完全成活16例,部分坏死2例,部分坏死皮瓣待其血运稳定后给予扩创VSD,二期植皮修复。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蒂部稍臃肿,皮瓣外观满意,无例发生骨髓炎及肌腱、跟腱坏死,足踝肌腱、跟腱活动满意。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急诊应用可以降低急诊手术风险,避免长期骨关节、肌腱外露感染坏死,是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良好方案之一。

  • 标签: 胫后动脉低位穿支皮瓣 小腿 足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