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痰液细胞学检查已成为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法取材简单、方便,病人易接受。据统计阳性较高,国外报道在0.70%~0.75%左右。国内报道在0.40%~0.60%左右。而且还可以发现一些X线检查阴性的早期病人。从1982年1月~1999年12月共检查门诊、会诊及住院病人9869例,检出癌细胞者2055例。其中鳞癌1420例,腺癌550例,未分化癌85例,肉瘤2例,阳性为0.20%。

  • 标签: 痰液细胞学检查 阳性率 癌细胞 查体 住院病人 肺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中的高血糖检出,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我院检验科健康体检的人员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体检者中高血糖者总检出为4.71%,其中男性为4.91%,女性为4.50%。②男性61-70岁这个年龄组的检出最高为9.28%,而女性>70岁这个年龄组的DM检出最高为10.64%。结论高血糖者的检出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糖尿病的检出在年龄、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体检 检出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423-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对降低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妇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产妇分为研究组(n=80例)和对照组(n=8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产妇采取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剖宫产降低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和自然分娩分别为22.5%、77.5%,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并且研究组新生儿中巨大儿的比例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13.75%(p<0.05)。结论在产妇的护理中应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能显著降低临床剖宫产,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剖宫产 产科护理 新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口腔模型灌注的合格。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对本科室模型灌注的合格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与检讨等一系列品管圈的活动,在活动中落实各圈员执行的任务。结果2017年9月份模型灌注的合格为94.25%,与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的3月份模型合格为79%相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并超过了目标值。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临床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口腔操作技术水平,使流程制度更加标准化。同时,品管圈是一个互动、互助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圈员的特长,增强了同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模型灌注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电子监护与剖宫产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对存在试产条件无合并症和内外科并发症的298例妊娠足月产妇随机取149例为研究组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对照组采用间断监护胎心,当异常时行持续监护,比较两组最终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判定胎心全程监护与剖宫和围生儿结局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监护提示异常34例,其中28例拟诊“监护不可靠”行剖宫产术,对照组提示胎心异常26例,因“胎心不可靠”行剖宫产17例,实验组剖宫产高于对照组,两组围产儿入住NICU无差异。结论全程胎心电子监护在增加剖宫产率同时并未改善围产儿结局。

  • 标签: 胎心电子监护胎儿窘迫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剖宫产与孕期体重管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建卡生产的孕前BMI正常的孕妇700例做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体重增长分为标准组和超体重组,比较两者剖宫产的差异。结果超重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相对头盆不称等的风险增高,剖宫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合理体重增长,减少因母儿并发症导致的剖宫产,增加孕妇顺产信心,从而减少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率孕期体重管理
  • 简介:目的总结近10多年来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研究降低剖宫产的措施。方法对本院13年来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呈逐年升高。(2)1998年前剖宫产指征主要为难产,1999至2002年胎窘渐升高,2000年后社会因素明显升高,跃居首位。(3)新生儿病死未随剖宫产上升逐步下降。结论剖宫产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胎窘”和“头盆不称”诊断过度也是剖宫产术增多的重要因素,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率 手术指征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拟合新的肾小球滤过(GFR)估算公式并验证,从而探讨对Gates'法测定GFR进行修正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慢性肾脏病(CKD)成人患者资料,符合入选标准病例共229例,以双血浆法测定出GFR(记为rGFR),应用传统Gates'方程计算GFR(记为gGFR),以rGFR为标准将CKD患者按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分期,将全部病例行分层(按期别)随机抽样分为A、B两组.以A组患者应用肾动态显像得出的双肾放射性摄取为自变量,以rGFR为因变量行回归分析,拟合出最优曲线,得出新的GFR估算公式.将新公式应用于B组数据,得出新的GFR与rGFR行配对t检验,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及准确性比较.结果经新拟合方程计算的GFR(线性拟合记为GFRl,曲线拟合记为GFRc)及gGFR均与rGFR密切相关(P〈0.01).GFRl、GFRc与rGFR相关性高于gGFR(r=0.885).GFRc与rGFR的一致性最好,一致性界限范围最小(-27.8,29.6),偏离度最低[偏差和绝对偏差分别为-0.90、11.64ml·(min·1.73m2)-1].GFRl次之.Gates'法gGFR与rGFR的一致性最差,一致性界限范围超过事先规定的专业界值60ml·(min·1.73m2)-1.准确性比较,GFRl、GFRc及gGFR的±30%病例符合分别为75.2%、73.5%、62.8%,gGFR与GFRl、GFR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拟合方程计算的GFR与双血浆法GFR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其准确性优于Gates'方程,对Gates'方程能够起到一定的修正作用.三次拟合方程评估GFR的一致性及准确度最佳.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动态显像 血浆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痰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来我中心就诊的537例疑似肺结核病病人和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及随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即时痰、清晨痰以及夜间痰的标本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对期间影响检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初诊涂阳高于随访涂阳;男性涂阳(30.2%)高于女性涂阳(21.5%);即时痰、晨痰以及夜间痰三种标本中以晨痰和夜间痰的阳性比较高,其次为即时痰,晨痰的涂阳(43.6%)高于夜间痰(24.7%)和即时痰(5.8%)的涂阳;另外血痰(90.9%)和干酪痰(32.7%)及脓痰(30﹪)的涂阳检出要高于粘液痰(17.5%)和唾液痰(0%)。结论改善痰的涂阳以及痰液的质量是提高痰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的关键所在,因此做到正确留痰、以提高阳性检出,便于更好的防治结核病.

  • 标签: 痰涂片 抗酸杆菌 检出率 影响因素
  • 简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是一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一旦前膜形成可能会出现永久的不良后果,所以应进行有效的预防。现将第321医院、哲里木盟医院计1050例1126眼人工晶体植入预防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观察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1050例,年龄8~90岁。其中男486例512眼,女564例614眼。术前光感961眼,指数~0.188眼,0.1~0.377眼。白内障类型:老年性白内障(老年障)655例713眼,

  • 标签: 前膜 因素预防 形成率
  • 简介:本文对“减时增量”放射治疗技术的有关基础理论作了概述,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上比较成熟的超分割放疗和加速超分割放疗作了全面介绍。头颈部鳞癌的“减时增量”放疗已证明使肿瘤局部控制比常规放疗有明显提高。笔者认为“减时增量”放射治疗技术主要用于头颈部鳞癌,也可用于肺、官颈、食道、皮肤等部位的鳞状细胞癌,今后该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随着放射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减时增量放疗方案被推出,为提高肿瘤放疗的疗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减时增量放疗 超分割放疗 加速超分割放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分娩中运用中医分娩适宜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分娩技术,而观察组则运用中医分娩适宜技术,对两组的分娩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均顺利完成分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剖宫产和会阴侧切均较低,且阵痛有效率和顺产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程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产妇中医分娩适宜技术能够使剖宫产降低。

  • 标签: 剖宫产 中医分娩适宜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年某医院感染现患调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患者的感染现患,共有1080例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其调查结果。结果:108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有49例,占比4.54%;呼吸道感染有32例,泌尿道感染有4例,胆管胆囊感染有6例,腹腔内组织有4例,皮肤软组织类有2例,其他2例;1080例患者中有293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占比27.13%,其中主要是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中,主要为一联用药。结论:某医院在2020年的感染现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均在可控范围内,满足控制指标相关要求,但仍然要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与使用合理性。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分析
  • 简介:由于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够高,基层卫生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原因,部分患者需要转诊到上级体系医院治疗。转诊是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但目前基层卫生队转诊偏高,过高的转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卫生机构的诊断水平及救治能力还不够。如何加强卫生队建设,提高基层卫勤保障能力,提高为兵服务质量,从而降低转诊,以下几点提供参考。

  • 标签: 病人转诊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甲状腺摄锝测定法。方法对389例对象行甲状腺显像,计算指标:甲状腺摄锝(PTUR)、甲状腺大小(ST)、摄取比(UR)、UR×ST、校正比(RR)。以PTUR为因变量,分别以UR,UR×ST,RR,UR、ST,UR、ST、UR×ST,UR、ST、RR为自变量建立六种线性模型A、B、…、F,行线性回归分析,比较模型拟合优度,比较甲状腺摄锝推算值诊断符合、负值比率。结果①各模型均方误差依次为18.87、1.45、1.39、10.05、1.36、1.36。②各模型甲状腺摄锝推算值诊断符合分别为82.5%、93.6%、94.3%、82.5%、94.6%、94.6%;模型B、C、E、F推算值符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97);模型C符合显著高于模型A,D(χ2=28.95,P〈0.0001)。③模型A、B、D、E、F的甲状腺摄锝推算值在摄锝减低或正常情况下可产生一定比率负值,模型C推算值无负值产生。结论以校正比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具有高拟合优度、高诊断符合、推算值无负值出现的优点,能准确计算甲状腺摄锝

  • 标签: 甲状腺 99mTc-高锝酸钠 放射性核素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并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对策,希望能让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方法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6年收治的新生儿死亡病例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对降低死亡的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分析发现,全部3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13例死于感染性疾病,7例死于先天性畸形,6例死于早产儿,4例死于窒息,2例死于硬肿症。结论晚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主要来自于偏远农村,不了解相关的围生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疾病知识;另外胎龄、体重以及日龄越小的新生儿,疾病发生和临床病死也更高,结果显示先天畸形生活能力地下、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早产、窒息、畸形则是导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新生儿 死亡 原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