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难治性腹水患者腹部置放水治疗中的护理措施和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难治性腹水患者132例,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其均接受腹部置放水治疗,对其治疗中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6.36%患者的腹围明显下降,其腹胀症状减轻,腹水减少量为1/2左右,持续时间达1周以上,患者的循环功能改善;13.64%患者的疾病症状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其症状改善持续时间较短,均在1周以内;难治性腹水患者治疗后的尿钠/尿钾、血钠、肝功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难治性腹水患者在接受腹部置方式的过程中,为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更好促进其治疗疗效的提高。

  • 标签: 难治性腹水 腹部置管放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CP时尽早经胰括约肌预切开后胆管插管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1年10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ERCP治疗的患者,将1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导丝首次进入胰即行经胰括约肌预切开;B组继续尝试常规胆管插管15min,15min内胆管插管成功者为B1组,15min胆管插管仍失败或导丝反复进入胰5次时再行经胰括约肌预切开者为B2组。统计各组胆管插管成功率、胆管插管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所用胆管插管时间、X线照射时间均比B2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min与16.9min,5.8min与10。4min,P<0。05)。A组与B2组的胆管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B2组胰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26。9%与3.4%,P=0.02)。多变量分析提示插管时间>10min、导丝进入胰>2次是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对ERCP首次插管导丝进入胰的患者尽早行经胰括约肌预切开是安全的,有利于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胰管 预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干预中,PICC置以及优质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8例颅脑手术患者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模式置与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接受PICC置与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参照组,留置时间短于参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手术患者中,PICC置与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颅脑手术 优质护理 不良反应 CV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确的呼吸方式对减少PICC置异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88例PICC置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术中常规侧头的配合,而观察组给予术中常规侧头配合改为缩唇式腹式呼吸的配合,观其对比两组间置异位的几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异位11例,而观察组3例,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缩唇式腹式呼吸方式能够有效减少PICC置异位的发生率,提高置成功率。

  • 标签: 正确的呼吸方式 PICC 异位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股静脉留置双腔和血液灌流的观察护理,得出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股静脉留置双腔行血液灌流的开展。

  • 标签: 股静脉留置双腔管 血液灌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收集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与研究报道,参考分析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进而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了。结论分析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防范,对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重大意义。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尿路感染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是临床输液的方法,它能减轻病人痛苦,便于治疗和抢救,另一方面也能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现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封液是在输液结束时向静脉正压注入一定量的液体,目的在于保证再次输液通畅。封技术是其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置时间,防止因局部血栓形成而造成的堵。但目前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封方式存在争议,临床研究的封方式各不相同。有研究推荐按压式冲管法1;也有研究推荐脉冲式正压封管法2及双重正压封管法3。本文比较不同封方式的使用,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静脉留置针提供证据。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方式 留置效果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淋巴平滑肌瘤病(pulmonary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我院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通过胸腔镜下肺组织活检确诊为PLAM,给予吸氧、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口服西罗莫司等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病情稳定,活动耐力增强。结论PLAM发病十分罕见,临床医师工作中遇到生育期女性出现反复咳嗽、气胸以及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警惕PLAM可能,及时行胸部HRCT,若HRCT表现为两肺广泛均匀分布的囊泡状类圆形影时应进一步行肺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术中应用钝性分离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行B超引导下PICC置术时采用解剖刀进行扩皮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间在我院行B超引导下PICC置术时采用钝性分离法扩皮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一次性置成功率、术后24h及7天穿刺点渗血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结果两组一次性置成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置后24h和置后7d少量出血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中量出血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量出血人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ICC置术中应用钝性分离法扩皮在不影响一次性置成功率的同时可显著降低出血量,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术 钝性分离法 局部出血
  • 简介:(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556400)摘要输精结扎术是我国长效避孕绝育措施之一。虽然手术简便易行,但若不引起重视常会引起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者对受术对象术前采取心理咨询,以解除他们恐惧心理,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手术能主动配合医生,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短,术后无并发症;而未经术前咨询者很害怕手术,对手术不易接受,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输精管结扎术 术前心理反应 心理咨询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6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0例患者实施PICC置术后的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0例,局部感染发生2例,穿刺点渗血5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异位1例,贴膜过敏2例,未出现导管断裂,静脉血栓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他患者顺利拔。结论置前进行正确的评估。置时严格的无菌操作,置后加强维护,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根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患者治疗的疼痛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0例牙体牙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患者适当填充,乙组患者超量填充,丙组患者欠量填充,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疼痛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乙、丙两组(P<0.05);甲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乙、丙两组,VAS评分显著低于乙、丙两组(P<0.05)。结论根适量填充有利于有效缓解牙体牙髓患者的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保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根管填充程度 牙体牙髓 疼痛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论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置感染中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血液透析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细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置感染率为7.32%,对照组的置感染率为21.9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均得到显著好转,而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置患者行细节护理能显著降低置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适于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和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血液透析 置管感染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医用止血胶应用于直剪纸塑单包装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自2009年1月,我院CSSD对直剪纸塑单包装进行改进,剪尖用胶管保护法代替以往常用的纱布包裹保护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及成本。结果剪尖用胶管保护法较以往常用的纱布包裹保护法可更好的达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以及纸塑包装规范的要求,且两种方法以1个月为计算的费用差是900-216=684(元),以此推算,每年可以减少医院消耗材料成本支出8208元。结论剪尖用胶管保护法代替以往常用的纱布包裹保护法,既达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以及纸塑包装规范的要求,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 标签: 医用止血胶管 直剪纸塑单包装 消毒灭菌 成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取我院PICC置患者72例,随机分研究组(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评估两组临床指标(导管留置时间、血栓消失时间与治疗总时间)、静脉血栓形成率与干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各临床指标改善显著,血栓形成率低,护理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PICC置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避免形成静脉血栓,缩短治疗总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要点
  • 简介:摘要picc;重度静脉炎;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胃癌术后同时留置鼻胃和鼻肠管期间,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以选择最佳的固定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科胃癌术后同时留置胃和鼻肠管患者80例,按留置胃的先后顺序交替进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Y形鼻贴固定胃肠管。实验组采用经改良的π字形鼻贴固定鼻肠管,观察两组患者的鼻贴卷边率、胃脱出率和皮肤刺激性情况;结果对照组的鼻贴卷边率、胃脱出率和皮肤刺激情况分别是17.5%、17.5%、22.5%。,实验组的鼻贴鼻贴卷边率、胃脱出率和皮肤刺激情况分别是10%、7.5%、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π字形鼻贴固定鼻胃肠管可有效减低鼻贴卷边率、胃脱出率和皮肤刺激性,外形美观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癌术后 固定方法 鼻胃管 鼻肠管 &pi 字形鼻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字型”粘着性棉布伸缩包胃固定法与透明敷贴胃固定法在新生儿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2月行剖腹探查术的50例患儿采用“工字型”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固定胃管法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2月行剖腹探查术的50例患儿采用透明敷贴固定胃管法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率,管道移位率,局部皮肤损伤率。结果对照组患儿非计划拔率、管道移位率及局部皮肤损伤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字型”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固定胃管法优于透明敷贴胃固定法,降低了患儿非计划拔率,降低了胃固定处局部皮肤损伤的情况,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固定胃管法 新生儿外科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针对基层医院加强护理管理对院感防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介绍了基层医院感染防工作问题及影响,内容有医院各级院感防控监督不足。医务人员感染防意识薄弱,医务人员工作习惯存在问题。结合这些内容,探讨了基层医院加强护理管理的举措,包括加强宣教力度,提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护士长以及科室主治医师感染管理的主管能动性。

  • 标签: 基层医院 护理管理 院感防控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根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372例牙体牙髓患者,共有患牙580颗,所有患者均进行根充填治疗。根据治疗后X线牙片显示的填充程度分为欠充、适充及超充组,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及疼痛状况。结果适充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高于欠充组(63.1%)和超充组(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49,59.036,P<0.05);适充组患者疼痛牙比例为7.7%,欠充组和超充组疼痛牙比例分别为39.6%和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37,47.410,P<0.05)。结论不同根填充程度患者治疗效果存在差异,临床上进行根治疗时,需加强填充质量,保证适当填充,避免欠充和超充,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疼痛。

  • 标签: 根管填充程度 牙体牙髓 治疗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