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应用剖宫产与阴道助产术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阴道助产术进行分娩;观察组采用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新生儿发生窒息和死亡等并发症情况,同时观察两组孕妇发生胎儿窘迫的主要危险性因素,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剖宫产组发生胎儿窘迫的主要因素为胎膜早破、脐带缠绕;而阴道助产术主要为过期妊娠和产程延长。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5±0.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36±0.20)分(P<0.05);此外,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产妇中应用剖宫产术,其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但是所发生的并发症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足月妊娠 胎儿窘迫 宫产 阴道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后效果对护理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7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和对照组(行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效果对临床护理方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导尿管留置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优势为创伤小,恢复快,利于患者康复的同时简化了护理内容,降低了护理难度。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现代疾病的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是临床常用的两种降糖药物。本文通过对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应用的比较,探讨两种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糖尿病治疗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行腰硬膜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患者手术麻醉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行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患者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肌松效果、镇痛效果及局麻药物使用量等,总结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麻药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总优良率为90.0%,对照组麻醉总优良率为75.0%,研究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肌松总优良率为92.5%,对照组肌松总优良率为80.0%,研究组肌松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具有更佳的肌松效果,阻滞完全,麻药用量少,麻醉效果极佳,可控性强,对血液动力学干扰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对心力衰竭患者电解质的影响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托拉塞米、呋塞米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电解质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Na+及血清Cl-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的血清K+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K+明显降低(P<0.05);另外,观察组的24h尿量增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69.5±563.5vs1886.6±568.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对心力衰竭患者均有效,而托拉塞米的临床疗效更佳,利尿效果更好,且不易导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现象,值得推广。

  • 标签: 托拉塞米 呋塞米 心力衰竭 电解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lure,AHF)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及股动脉途径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的可靠性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桡动脉途径及股动脉途径抽取动脉血的AHF患者150例,比较两种途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出血及血肿并发症、穿刺时间、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出血及血肿并发症、穿刺时间、血气分析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途径组呼吸困难加重4例,股动脉途径组呼吸困难加重12例(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HF患者行血气分析检查时,经桡动脉途径采血有和股动脉途径一样的成功率,且更安全。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桡动脉 股动脉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和泮托拉唑治疗组,分别使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奥美拉唑治疗组和泮托拉唑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6.00%;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3.1±1.14d、1.6±1.2d,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都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良好药物,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十分接近。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和体会。方法将近年来58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每周一次和每周两次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恢复率、Hb、MCV和SF方面,P﹥0.05,无明显差异;在不良反应率和治疗依从性方面,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每周一次的口服治疗,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能显著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葡萄糖酸亚铁 不同给药 儿童缺铁性贫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阿立哌唑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舒必利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0%和90.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过评定,治疗组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与总分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舒必利,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更加有效提高疗效,缓解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PANSS 显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来分析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右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从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共有182例病患被诊断需行右下肢手术。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91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外膜麻醉法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高浓度布比卡因(0.375%布比卡因2ml)进行麻醉而对照组则采用低浓度布比卡因(0.125%布比卡因4ml)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以及使用布比卡因后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为28.1±5.2s,组织平面固定时间为10.4±2.3min,组织持续时间为216.7±21.6min,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5.4±6.8;14.8±4.2;142.6±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47%,而对照组为27.48%,两组的并发症比较无差异(均P>0.05)。结论使用高浓度的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后的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布比卡因 单侧腰麻 右下肢手术 不同浓度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在本社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比较不同之处,及早对不同高中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龙华社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随机抽取4个班级,用SCL-90共测试238名学生。结果学生阳性项目数大于45的检出率,普高、职高分别为37.61%、25.62%,两校之间有显著差异;普高在躯体化、强迫、偏执因子和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比职高更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得到广泛重视。

  • 标签: 普通高中 职业高中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34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江34例(45眼)患者分成两组,非穿透组(23眼)与小梁切除组(22眼),每组17例,非穿透组采取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采取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非穿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与小梁切除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穿透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相当,但穿透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优先选择。

  • 标签: 非穿透小梁手术 小梁切除手术 开角型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视法与仪器法在尿常规检测中的专属性与符合率。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尿常规检测的3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类法将新鲜尿液标本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目视法,与标准比色板进行目视比色;B组患者采用仪器法,通过仪器完成尿常规检测,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尿潜血、红细胞、白细胞与血红蛋白等四项检测结果。结果①A组的161例患者中,阳性155例,阳性率为96.27%,检测后阳性符合148例,符合率为95.48%;161例B组患者中,阳性155例,阳性率为96.27%,检测后阳性符合138例,符合率为89.03%,A组检测符合率高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两组患者尿液标本pH无差异89例,pH差异≤0.5者218例,测评结果差价∈(0.5,1者15例,差价>1者0例,符合率为95.3%。结论目视法在尿常规检测中较仪器法而言,具有显著优势,检测准确率较高,“假阳性”情况发生几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目视法 仪器法 尿常规检测 专属性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10例行剖宫产分娩产妇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麻醉优良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麻醉优良率分别为83.6%,98.2%;观察组产妇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感觉阻滞恢复时间、产妇肌肉松弛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时间。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对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开腹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t=1.05,P>0.05);而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术后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8、4.37、5.92、6.42,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伤口裂开、腹腔脓肿、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与开腹手术相比较,具有损伤更小、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 胃十二指肠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将4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均进行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氟桂利嗪 三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两种按压方法的效果。方法将门诊静脉输液的5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5例,观察组采用小鱼际肌按压法,对照组采用拇指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完毕拔针后局部发生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6.1%、4.6%及3.9%,对照组局部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7.7%、10.9%及1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小鱼际肌按压法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再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促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拔针 按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1种进口HBsAg试剂、1种国产HBsAg试剂和核酸检测(NAT)献血者血液HBV感染标志物的结果,分析两种HBsAg试剂之间和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探讨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检测方法的选择策略。方法用单人份核酸检测(NAT)和ELISA方法两种HBsAg试剂对22803份血液标本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检测,比较和分析核酸检测和两种ELISA检测之间的阳性数据。ELISA检测对于单一HBsAg试剂检测有反应性的样本进行双孔复试;对核酸联检检测有反应性ELISA检测阴性的样本进行核酸鉴别试验。结果检测22803份血液标本核酸检测NAT(+)228份,ELISA检测HBsAg(+)198份。在NAT(+)228份中HBsAg(+)116份,其中两种HBsAg试剂(+)106份,单进口HBsAg试剂(+)10份;在HBsAg(+)NAT(-)82份样本中两种ELISA试剂(+)30份,单进口ELISA试剂(+)34份,单国产ELISA试剂(+)18份。在NAT(+)ELISA(-)的84份标本经鉴别试验鉴别后22份为HBV-DNA(+)。结论核酸检测和ELISAHBs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检测中各有优势,核酸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ELISA的漏检情况。两种HBsAg检测试剂中进口试剂与国产试剂之间存在着差异,进口HBsAg试剂检出率明显高于国产HBsAg试剂。因此,在选择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检测策略时建议最好是1种核酸检测(NAT)+1种进口的HBsAg试剂组合方式;假如没有办法选择核酸检测(NAT),那么在2个不同的ELISA试剂中建议选择1种进口HBsAg试剂的检测方式,降低输血传染乙型肝炎的风险。

  • 标签: HBV标志物 HBsAg HBV-DNA NAT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医用手术贴膜对颈静脉置管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颈静脉穿刺置管后使用3M透明敷料固定外周静脉管,观察组使用3M含碘抗菌手术薄膜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2例,发生率为4%;对照组发生感染9例,发生率为18%,两组比较,χ2=5.005,P<0.05。结论3M含碘抗菌手术薄膜更能有效的预防颈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的感染。

  • 标签: 颈静脉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在环状混合痔手术治疗中与传统痔疮外剥内扎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87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PPH组45例(A组)和传统外剥内扎术组42例(B组)。对2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PPH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短,伤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但住院费用相对高(P<0.05)。结论PPH术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时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少等显著特点,是环状混合痔的较好治疗方式。

  • 标签: PPH术 环状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