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粗隆骨折的内固定方式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骨折治疗患者500例,260例患者进行髋动力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为DHS组;240例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为PFNA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中稳定性骨折优良比例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稳定骨折患者术后优良比例,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应用DHS、PFNA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但对于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PFNA临床效果更佳,应依据骨折性质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

  • 标签: PFNA 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股骨粗隆骨折不同术式治疗的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方法回顾我院45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vans分型,并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3种方式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45例患者按Evans分类Ia型6例,Ib型7例,Ic型13例,Id型11例,Ⅱ型8例。随访时间6~33(平均20.9)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法评分。评定结果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使用正确可靠、髋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者为优,本组14例(31%);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使用正确、术后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不影响正常生活者为良,共25例(56%);骨折愈合畸形,内固定使用正确但不可靠,髋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者为一般,本组有4例(9%)。骨折愈合畸形,内固定使用不当,髋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明显者为差,其占2例(4%),本组优良率为86.6%。结论骨折分型准确,手术适应症选择得当,内固定物的合理使用及正规的手术操作是获得良好结果的关键。

  • 标签: 股骨粗隆问骨折 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 Gamma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解剖型锁定钢板(A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ALP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19.32±20.1)ml、(61.32±10.2)min、(74.21±10.8)ml,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用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加快痊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ALP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9例,对照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中医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实施PFNA联合中医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FNA DHS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皮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及体会。方法对10例手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安全接受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均无神经根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椎孔镜手术需要手术室护士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掌握手术器械使用和手术步骤,掌握仪器操作,与手术医生默契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行股骨髓内钉(intertrochantericantegradenail,InterTan)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58例采取InterTan固定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护理,术后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获得平均6个月(4~12个月)随访,术后根据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46例,良4例,可8例,差0例,术后无一例护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高。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骨折合并症较多,围手术期风险较高,优质护理对患者骨折治疗及术后康复起着关键作用。

  • 标签: InterTan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锁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DHS内固定术。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均有效,但DHS治疗患者有4例出现螺钉松动骨折畸形愈合致髋外翻,1例出现主钉从股骨头穿出。结论临床观察锁定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疗效优于DHS内固定术。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锁定解剖型钢板 DHS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PFNA-II治疗股骨转子骨折1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对73例老年患者进行手术配合,包括术前探访、进人手术室后的进一步安慰、复位、C一臂X线机透视检查复位情况、手术中提供PFNA-II专用器械作骨折内固定、全过程作老年相关功能监护等。结果73例手术配合顺利,未出现并发症。结论PFNA-II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手术配合 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护理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吸毒年龄戒毒人员对根管预备约诊痛发病率的研究,期望得到对这类特殊人群根管治疗个性方案。方法按照吸毒年限分为A,B,C,D4组,常规PRATAPER一次性完成根管预备,7天后复诊确认约诊痛例数,分析4组人约诊痛发病率有无区别。结果A,B,C组约诊痛发病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5年以上吸度人群约诊痛发病率明显增加。

  • 标签: 吸毒 约诊间痛 根管预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髓内固定(IF)以及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09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PF-LCP组、IF组以及DHS组,对比三组患者的并发症、术后功能以及术中情况等。结果DHS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23.33%,IF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20.00%,PF-LCP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6.67%,DHS组与IF组无明显差(P>0.05),IF组与PF-LCP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x2=2.3077,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HS组优良概率为73.33%,IF组优良概率为76.67%,PF-LCP组优良概率为80.00%,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畸形、功能以及疼痛方面,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以及切口长度方面,IF组明显短于PF—LCP组、DHS组(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功能锻炼时间以及出血量方面,PF—LCP组与IF组明显短于DHS组(P<0.05),三组整体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疗效理想,并发症较少,特别是骨质疏松以及严重粉碎患者,有助于功能的恢复与骨折的愈合。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老年股骨粗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5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正常,骨折愈合时间相对来说较短;术后随访半年,其中2例(2.4%)出现内固定松脱,1例(1.2%)出现置钉位置不良,3例(3.5%)出现髋内翻畸形,5例(5.9%)出现术后精神障碍,4例(4.7%)出现心血管事件。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PFNA内固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股骨粗隆骨折即为股骨颈基底部到小粗隆下缘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群高发疾病。老年人身体各系统的衰老变化较为严重,其骨质疏松变脆,关节灵敏度下降,加之大脑对外界各信号的接收能力与判断能力显著减弱,一旦跌倒或遭受其他外力伤害,往往在内收、外展、弯曲、旋转等力的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股骨粗隆骨折。本文主要总结动力髋关节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力求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参考。

  • 标签: 动力髋关节螺钉 股骨骨折 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总结45例经皮侧路椎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注意出院指导及康复指导。45例患者手术顺利,经过治疗及护理下肢剧痛麻木等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的改善并康复出院。

  • 标签: 腰椎键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成人骨后神经(Posteriorinterosseousnerve以下简称PIN)的解剖学与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和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有关PIN及分支与骨后动脉(Posteriorinterosseousartery以下简称PIA)关系的资料。结果比例定位与横、纵线性定位相结合是一种更能准确定位PIN方法。结论了解我国成人PIN的解剖学特点,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的解剖学资料。

  • 标签: 骨间后神经 骨间后动脉 解剖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骨髓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29、CD44进行表型鉴定。结果原代分离的充质干细胞在接种后培养24小时,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培养第3-5天,细胞开始较紧密贴附壁上并开始有细胞呈梭形,培养第7天开始观察到细胞分裂,随着细胞数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快,逐渐成漩涡状排列,培养第12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并融合成片。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培养7天左右即可长满瓶底的80%。传至10代仍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代及第8代MSCs细胞均不表达CD34、CD45,但表达CD29、CD44,纯度分别为73.8%、91.65%。结论采用贴壁培养法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充质干细胞,随传代数增加,其纯度增加,且该方法简单、实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双侧解剖锁定重建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3例老年肱骨髁骨折采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双侧解剖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57~73岁,平均65.6岁。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6-2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Ⅰ期愈合。肘关节功能屈曲范围75°-130°,平均105°;肘关节伸直范围0°-35°,平均15°。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平均88分,优13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96%。结论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双侧解剖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髁骨折固定牢固,有利于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 标签: 老年肱骨髁间骨折 解剖锁定重建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转子骨折实施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一期内愈合手术切口,实施6-36个月的随访,经X线检查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11个月。优良率97.1%。结论解剖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骨折固定牢固,操作较简单,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可使患者尽早锻炼关节功能。

  • 标签: 解剖钢板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肌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临床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患者进行彩超检查,二维图像观察静脉的管径、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异常回声的强度及范围,彩色多普勒观察静脉管腔内血流的有无、充盈情况及加压试验观察管径及血流束的变化,并观察是否合并同侧深静脉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能明确显示血栓的有无、范围以及阻塞程度,对小腿肌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肌间静脉 血栓形成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