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愈伤灵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人工加入5种标准菌株,测定其回收率。结果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各试验菌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试验组采用直接接种法,检出了沙门菌,采用薄膜过滤法检出了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结论愈伤灵胶囊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可采用薄膜过滤法、沙门菌检查可采用直接法、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

  • 标签: 愈伤灵胶囊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薄膜过滤法 控制菌检查 回收率
  • 简介:摘要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的好坏与实验准备工作密切相关。提高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是重要前提,完善实验准备工作的计划性是实验教学取得成果的基本要素,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手段,与任课教师共同完成预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开放管理是实验顺利开展的保障。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检验 实验准备 预实验 实验室管理
  • 简介:摘要生物碱数目多、结构复杂,其基本母核多种多样。根据其母核结构大致可分为苯烃胺类、托烷类、喹啉类、异喹啉类、吲哚类、黄嘌呤类六大类。这些药物许多是常用药物,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鉴别,其中可能包含特殊杂质。本文对自己工作中用到的生物碱类药物的鉴别方法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学习。

  • 标签: 生物碱类药物 鉴别 特殊杂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银屑病是一种由人体内免疫器官产生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的具体发病机制以及产生的原因尚不明确,多被认为是在遗传基础上由多种因素叠加产生的结果。儿童银屑病有别于成人,可由上呼吸道感染、创伤、药物、情绪应激等致使儿童银屑病发生。儿童可出现各型银屑病,症状较初期诊断较困难,不易判断。整个银屑病的发病率为3.5%左右,大约近3成的患者20岁左右初次发病。10岁以前患者发病占到约10%,在2岁以前初次发病患者可占到14%-27%。目前,临床上治疗儿童银屑病的药物并不多见,主要是一些治疗成人的药物。

  • 标签: 银屑病 T淋巴细胞 生物制剂 皮肤病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美国物理联合会》期刊上发表了上海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胡庆夕教授团队在生物3D打印方面的突破性研究工作。该团队研发的生物3D打印机,可以实现宏微观结构的复合成形和微纳结构表面修饰,同时可以实现滴涂、共混沉积、电喷、静电纺丝等多种细胞直接复合接种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够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应用于2016年的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中,对比应用干预措施前、后,各类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准确率。结果应用干预措施后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脑脊液标本、生殖道标本、脓液标本、胸腹水标本的检验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97.5%、97.5%、100.0%、97.5%、97.5%、100.0%,与应用干预措施前的85.0%、87.5%、80.0%、82.5%、85.0%、82.5%、82.5%、87.5%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根据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各类型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准确率。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检验准确率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方法于2014年1月初至2015年12月底之间选择检验科得到的200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2014与2015年度各1000份,根据2014年度的误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于2015年开始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比较两个年度各项检验的准确率。结果2015年度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为97.2%,高于2014年度(81.9%),且其中霉菌、细菌培养、蛋白定量、脑脊液试验、生化检验、血常规与其他项的检验准确率均高于2014年度,P<0.05。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标本采集方法、时间、检测仪器、患者生理因素、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质等。结论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控制标本质量、规范操作和加强人员培训,能够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准确率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制霉素栓的细菌数、霉菌数及控制菌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确保检查的结果准确可靠。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O1O年版二部附录XIJ的要求,细菌计数采用离心法(500转/分钟离心3分钟),霉菌数采用薄膜过滤法,控制菌采用薄膜过滤法、离心沉淀和薄膜过滤法联用进行检查。结果各实验菌回收率均大于70.O%,各阳性控制菌均能检出,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离心沉淀和薄膜过滤法联用可消除制剂中不溶性颗粒对结果的影响及制霉素的抑菌作用,可以采用本方法检查制霉素栓的微生物限度。

  • 标签: 制霉素栓 微生物限度 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焦脱镁叶绿酸-a(MPP-a)为原料,最终合成出MPP-a苯甲醇酯、MPP-a苯乙醇酯、MPP-a苯丙醇酯。

  • 标签: MPP-a衍生物 抗肿瘤 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市场销售的熟肉制品的微生物含量进行监测分析。方法对我县市场销售的熟肉制品进行抽样检测,对抽样样本进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及菌落总数的检测;统计抽样合格率,对比分析不同包装形式、不同销售渠道的熟肉制品抽样合格率。结果本次研究抽样总合格率为43.75%;预包装熟肉制品的抽样合格率为96.15%,显著高于散装熟肉制品18.52%的抽样合格率,P<0.05;超市及商场出售的熟肉制品抽样合格率为75.76%,显著高于其它销售渠道,P<0.05。结论散装熟肉制品的合格率偏低,应作为今后食品卫生监测的重点项目。

  • 标签: 熟肉制品 微生物 食品卫生
  • 简介:摘要列举在心脏内科工作中遇到的胺碘酮临床使用案例,分析其合理性,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使用胺碘酮,减少其副作用;探讨药学服务的方法。得出结论为胺碘酮在临床应用广泛,地位重要,但副作用多且严重,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有助于临床更好地使用胺碘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微生物检查方法及方法适用性试验,加强对方法适用性试验的重视。方法分别从检验方法的选择、确认以及中药制剂的特殊性等方面分析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药品微生物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必不可少。结论相关部门应重视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加强质量控制。

  • 标签: 计数方法 微生物检查 方法适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方法选择我中心收检的50例确诊为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分析结果。结果在50例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36株菌株,检出率为72.00%(36/50),其中志贺菌占38.89%(14/36),弧菌占30.56%(11/36),气单胞菌占19.44%(7/36),其余菌种占11.11%(4/36),志贺菌所占比例最高,相比较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菌株在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阿莫西林中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儿童细菌性腹泻危害较大,在临床上可进行病原学检测,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给予治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细菌性腹泻患儿 病原微生物 志贺菌
  • 简介:摘要现代研究发现,生物膜与慢性伤口的感染和难以愈合密切相关,如何防治生物膜及其相关危害已成为目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追本溯源,了解生物膜对慢性伤口的影响机制,对从源头上寻找有效防治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慢性伤口 生物膜 影响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感染控制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88例尿路感染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研究组(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轻度感染率(68.2%)明显高于对照组(34.1%),而且研究组重度感染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22.7%),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控制中采用微生物检验作为治疗依据可有效提高感染控制效果,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控制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测的标本1990份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阳性率的检验情况。结果经统计分析,在微生物检验的非呼吸道、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对比方面,相比于2016年,显然2017年的阳性率减低(P<0.05)。此外,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而大便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则没有变化。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有效分析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作用重大,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疾病的有效依据,参考价值极大,利于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应推广运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 阳性率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8例消化道肿瘤病人的CLS生物治疗后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抽取68例消化道肿瘤病人的外周抗凝血,经专门的GMP洁净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及诱导,获取成熟的具有识别肿瘤细胞能力的DC细胞和数量更多、更有活性和杀伤力的CIK细胞。结论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DC细胞 CIK细胞 生物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弥散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被认为是肿瘤血液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将近几年对CTCs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早期监测肿瘤复发、判断患者预后情况、评估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并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循环肿瘤细胞 生物学特性 EMT CTM 干细胞